黄永玉介绍及作品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黄永玉设计的庚申年猴票为酒鬼酒设计的包装使得酒鬼酒名声大震黄永玉1924年生,湖南凤凰人,土家族,擅长版画、中国画、曾任美术干事、编辑、教师、记者等。1953年从香港回到北京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画坛鬼才——黄永玉开心时,便满地打滚,常常深夜读书写字。喜欢一个人穿着夹克,戴着贝雷帽,叼着烟斗,背着画板像个独行侠,满世界飞,结天下朋友。他生活地像一个孩子。生机勃勃,是因为喜欢的事情实在太多。“你晓不晓得,人生天地间,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东西往往是自己的冤家?胶漆临头,蚂蝗缠身,一辈子摆脱不掉。”对于黄永玉来说,这逃不掉的东西大概包含了绘画、跑车、烧紫砂壶、谈恋爱……1924年8月9日,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数月后,便被父母带回湘西凤凰。父亲黄玉书少年漂泊,东西南北都走过,世面见得多,又受过西式教育。母亲杨光慧,毕业于师范学校,先在一所女子学校做教务主任,后来回凤凰担任女子小学校长。两人不但是自由恋爱的新式夫妻,还擅长绘画、喜爱音乐、能弹风琴。黄永玉和父亲黄家祖屋叫“古椿书屋”,是凤凰非常名的私塾馆。黄家在凤凰还兼着看守文庙,从四百年前的老祖宗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笔墨砚台,小时候,黄永玉便听家里太婆说:“我们家不买田,一块砚田足够了!”而作为湘西地区最繁华的小城,凤凰城里好看东西实在太多了:大傀儡戏、傩园戏、划龙船、元宵舞狮、清明挂坟、放风筝…黄永玉自幼在青石板小巷里闲逛,整日与各式各样的民间艺人接触。孩子们读书,他却逃学跑出去玩耍,匠人风筝画得漂亮,他一看就是半天。大小作坊成了他逃学的庇护所。就在黄永玉玩儿得不亦乐乎时,家道中落,父亲不得不外出谋生。1937年夏天,无力抚养儿子的黄玉书,将黄永玉托付给堂弟黄毓熙。黄永玉便被带到了福建的集美中学。在这所由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学校里,黄永玉的顽劣依旧不减,不爱上课,他在集美两年,留了5次级,前前后后的同学就有几百人。不过这时的他不像在凤凰那样,逃课,不是不爱学,恰恰是为了读书。集美学校规模很大,学校有6层图书馆,便成了少年黄永玉的乐土。在集美中学时,在老师帮助下,黄永玉便接触了木刻美工,天然的兴趣和美术上的天赋,让黄永玉爱上了木刻艺术。然而,当他把完成的木刻作品,寄给一位报纸的编辑时,却收到一封充满强烈鄙视的回信:“对不起,你的东西简直是童话。”后来,在老师朱成淦先生的推荐下,《大众木刻》月刊上发表了他的木刻《下场》,黄永玉领到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笔稿费。那时的他,不过14岁和沈从文的合影,沈从文是其表叔十年浩劫,沈从文来访沈从文与年轻时的黄永玉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代表作品《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沈从文于1902年出生于湘西,家境不大好,小学没有毕业。14岁就当兵去了。1922年,20岁的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平,成为了“北漂”;他渴望上大学,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却未被录取,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1928年,26岁的沈从文到了上海,和丁玲等一起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1924年开始,在文学刊物发表了一些有特色、有深度的小说之后,沈从文在文坛名声鹊起。有了名气之后,沈从文就不必过得那么窘迫了。1929年,他被胡适聘任为吴淞中国公学的老师,主讲大学一年级的文学课。在吴淞中国公学任职期间,他爱上了自己的女学生张兆和,并开始写信追求她。张兆和是名门闺秀,是公认的校花,人称“黑牡丹”,追求者众多。对这个土里土气的老师,她当然是看不上的。禁不住沈从文的骚扰,张兆和跑去校长胡适那里告状,说一个老师不停给学生写这样的情书可不大好。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胡适很想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因为他觉得沈从文“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小说家”。在沈从文的热烈追求下,张兆和终于和他走到了一起。1933年,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结婚。和张兆和结婚后,沈从文创作了一生中最好的作品《边城》《长河》《三三》等等,无一不有张兆和的影子,但是张兆和从不欣赏沈从文的文章,甚至在沈从文已声名大噪时,还会忍不住去修改他的语法。再后来,沈从文都不敢再把作品给她看了,只是因为怕她的目光和批评。婚外情婚后没多久,张兆和发现沈从文精神出轨了,出轨对象是高青子(又名高韵秀)。当时高青子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沈从文有事去熊希龄在香山的别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双方交谈,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而此时的张兆和正在坐月子,刚生下长子龙朱“这段故事的线索是在林徽因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之间的英文书信中发掘出来的,这件事很隐秘,沈从文只对林徽因一个人倾诉。与长久的婚姻比起来,这段短暂的婚外暧昧要脆弱的多。1941年,高青子离开了昆明,后来另嫁他人,而沈从文也理智地留在了张兆和身边。1949年,因时局动荡,张兆和被下放到湖北乡下的五七干校,负责将粪便挑到菜地里去。1969年初冬,沈从文作为反动文人也被下放到那里,主要负责看守厕所,防止有人偷粪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文革时的张兆和、沈从文黄永玉和齐白石离开学校后,谋生成了头等大事。当时国破家难,哀鸿遍野,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黄永玉又是在瓷厂做小工,又是在码头上干苦力。一天,他在码头上偶遇中学教官,教官把他介绍到军队里做司书。本是很轻闲的工作,每天只是抄几篇公文,俸禄也不低,一个月收入8块钱。可黄永玉呢?偏偏是玩儿兴大起,抄完公文后,嫌它呆板无趣,在上面画满各种花纹,惹得长官大发雷霆。上任没几天,黄永玉就失去了这份美差,只好重新开始流浪生涯。没多久,有好心人介绍他去税务机关当股长。闲下来,别人喝茶聊天,他却致力于木刻创作,又刻又印,把机关办公室变成了木刻作坊。上司看了,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你走吧,我怕耽误了你的前程。”没办法,黄永玉又只好流浪。这时他的性情依旧带着几分顽劣,路过泉州时,其住所旁有一座庙,庙里种着很多玉兰花,有一天,黄永玉禁不住爬上树去摘玉兰花,被一个老和尚看见,叫他下来。跟老和尚说话时,黄永玉年少气盛,问:“老子就不下来,你能把我怎么样?”老和尚温和地问:“你知道老子是谁吗?”黄永玉昂起下巴:“老子就是我!”几天后,他才从旁人的口中得知,这位听他一口一个“老子”的老和尚,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这事后来被传了出去,成为笑谈。多年后,黄永玉在北京修建万荷堂,要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的时候,已经90多岁的吕正操打趣地说:“你年轻时喜欢称‘老子老子’的,干脆就叫‘老子居’吧!”弘一法师1942年,为逃避战乱,19岁的黄永玉来到江西信丰,在民众教育馆里找到了工作,偶遇了前来避难的广东姑娘张梅溪。张梅溪父亲是很有钱的将军,张梅溪年轻美貌,追求者甚多,黄永玉呢,他听说过父亲黄玉书,曾用风琴吸引母亲杨光蕙,便如法炮制:每天一早,张梅溪一出门,他便吹起小号欢迎。最终,张梅溪选择了黄永玉。那时,黄永玉过得十分拮据。芳心是赢下了,但张梅溪家人却不同意:“我的宝贝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流浪汉?”他们把张梅溪关在家里,也不让她回信。最后,外表柔弱的张梅溪竟与黄永玉私奔。两人在《赣州日报》刊登结婚启事,从此同甘共苦,风雨一生。黄永玉和妻子张梅溪多少年,两人不离不弃,从南到北,从解放到文革,历经苦难,始终如一。1970年,在那个动荡、绝望的岁月里,黄永玉曾给夫人张梅溪写了一首情诗,可见“野孩子”的心头,也有温情的湖泊:“我们在孩提时代的梦中早就相识,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六十年代初打野味补贴生活1980年1月,中国首张生肖邮票——猴票在全国发行。邮票上的猴子双眼炯炯有神,憨态可掬。不到20年,8分的猴票就涨到了1600元,收藏价格一下子翻了近两万倍,被誉为“集邮史上的神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张邮票,是黄永玉为纪念自己养的猴子而画的。那时候的黄永玉,养狗、养猫、养猴子,玩儿摩托、玩儿猎枪、玩儿乐器,什么东西来劲儿他玩儿什么。93岁的时候,白岩松曾登门拜访。刚进门,就看见黄永玉正在院子里拾掇红色的法拉利跑车。白岩松惊呆了“老爷子,你都一大把年龄了还玩这个!”黄永玉回:我又不是老头。黄永玉不单玩法拉利,还玩德国原装奔驰S320,宝马Z4、保时捷911敞篷跑车、路虎越野、保时捷卡宴越野车以及红色法拉利F430…黄永玉90岁自画像最近,94岁的黄永玉老到江苏宜兴办了一个紫砂壶展览。“想想这段日子,本老头有时还真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黄永玉每年都会画几把生肖壶,有天和年轻人聊天,他突然觉得“多画几把也可以嘛”。考虑到紫砂壶搬运麻烦的问题,黄永玉干脆搬到宜兴小住。上午写文稿,下午就开始画画,虽然已经90多岁,但是他画起画来依然眼不花,手不抖。边做边烧,短短一个月零三天,黄永玉就画成了100多把壶。好壶2015年,《偶像来了》真人秀上,已经息影20年的林青霞突然到场。有人在豆瓣上问:“她都封神了,多少大导演请她拍戏她都不去,怎么突然出现在一个综艺节目上?”只因林青霞听了黄永玉的话。写作上,黄永玉是林青霞的老师,一日,林青霞问:“怎么才能写得更好?”黄永玉说:“你呀,得让自己变得野一点。”越是年纪大了,越是要保持好奇心,看看这个世界最新的事物是何模样。林青霞和黄永玉如今已年过九旬,偏爱红装的他,更是嗜烟如命,94岁依旧活得潇洒拉风,开着法拉利各处游。有人曾问他长寿秘诀,他笑笑说道,自己从不养生,爱睡觉,不爱吃蔬果,不运动。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大陆、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人有趣,作品亦有趣。黄永玉看上去的“玩儿”,其实一切都建立在“意趣”上。他没有上过多么长时间的学,也没有接受过多么系统的学院训练。可在木刻、雕塑、绘画和文学上,都有令人仰止的艺术成就。他后期的创作,底色是人生的豁达,所以不少作品都诙谐幽默,读来犹如网络上的精彩段子。1956年,黄永玉已经是中央美院的教授,出版的《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更是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文坛黄永玉的木刻师法传统,装饰味极浓,重视形式美和内蕴之趣味,细致而不琐碎,严谨而不呆板,自成一格。着力最多的则是描绘故乡的风土人情与少数民族的形象。《凤凰城》《阿诗玛像》是组画的开篇,作者采用侧面肖像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阿诗玛的形象,端庄而秀美。头饰图案丰富多姿,带有撒尼族的特点,亮丽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与人物简约的脸部形成了反差对比,产生了视觉兴奋点。头饰上织穗垂落到肩上,与身体相连,使人物有了整体感,青绿色的上装与头饰相呼应,共同衬托出阿诗玛的脸。这幅肖像在简约中透出了丰富,在丰富中却又很简练,耐人寻味。《吹口弦》描绘了阿诗玛吹奏口弦的形象,实际上是她的全身像。作者在画中强调了色彩的呼应变化,色彩种类并不多,只有红、淡绿、黑色与黄色,但作者运用巧妙,穿插得体,最终获得了丰富的效果。头巾上的红腰带、饰件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