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连接: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上海市中学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设置有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导课程。在上海市二期课改推出的中小学教育方案中,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高中设置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阶段学校德育的主导课程。《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构建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社会版)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主要的德育课程。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思想政治课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讲大道理比较多,教抽象的知识比较多,而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比较少。其实,近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状况,从教学过程到学习训练、学习评价等,已经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在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推出的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之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课程课程标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宏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承担着对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为人准则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导向作用,同时此课程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常识为核心的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要实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重要的前提是课程目标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悟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中所学到的道理。相关链接:关于德育,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德育,指德育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品质引导、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所进行的德育,是包括道德教育在内的广义的德育。相关链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六年级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背景,对学生进行学校生活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七年级以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为背景,对学生进行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八年级以更宽广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九年级以我国基本国情的若干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国情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和成才道路选择的引导。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具有针对性,取得教育的实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不再于初中、高中统一设置思想政治课,而是根据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在高中设置思想政治课,以便能够更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为了使教学内容能紧密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区生活,以及更宽广的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或者所应了解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主题,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常识,以及有关的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结合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注意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品质引导和爱国情操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了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关链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高一年级围绕社会经济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进行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高二年级围绕社会主义政治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我国对外关系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进行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高三年级围绕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选择人生道路,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础知识,进行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景实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要坚持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主题,构建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课程课程标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促进各项教学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殷切关心。但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所接受,就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所进行的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科知识为主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状况,使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推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标准》在若干方面作了重要的规定和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体现在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学习内容的规定、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训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进行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对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负责。——让学生认识学科学习的价值。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必须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在该学科所接受的道理,以及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其立足于现代社会并发展自己所必需的。相关链接:课程标准规定,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在课程计划的专题教育课时中,每学期安排10课时用于时事政治教育;学校校班会和晨会、午会,应当安排一定时间用于时事政治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在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多维度设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适应身心发展的多角度的学习经历与体验。统筹安排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对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了统筹安排,尤其是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需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引导,在整个中学阶段作了统筹设计,对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也作了必要的规定。三、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的德育课程课程标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展互动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思维的意义,提高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人身价值的体验。相关链接:课程标准中七年级学习内容(片断)学习内容活动建议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生活自理△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统计父母承担的家务劳动量,设计一份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方案。尊敬长辈,能为父母分忧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关心家庭生活,学会承担部分家务劳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的认知,还应该让学生有经历触动心灵的学习过程的体验,由此让学生经受学科学习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的价值认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如果还固守传统的以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组织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活动,不仅无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而且往往会由此引起学生学习上的逆反情绪。按照初、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在课堂内外组织起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具体地认识和探究社会,领悟和认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道理,这是实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课程标准》作了一些重要的设计:学科实践活动成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容中,根据学习主题的不同,《课程标准》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都提出了学科实践的建议。《课程标准》还规定,一些重要的学科实践活动方案要设计进教材,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课程标准》规定,要重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健康个性。课程标准还规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训练的设计,要体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学科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从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参与实践活动状况两个方面进行。参与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采用定性评价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能力,以及与课程知识的运用相关的实际行为表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果,将以档案袋形式予以记载。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方式的改变,必将引导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广泛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实施,对进一步改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作用。当然,在这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为了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有信心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德育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