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提升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佛山调研体会宁家骏(ningjj@mx.cei.gov.cn)国家信息中心1提纲伟大的战略两化融合是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选择以信息化为抓手,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佛山的实例2胡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五化”并举3胡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两化”融合4“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是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每一次大变局,客观判断形势,准确把握趋势,积极应对挑战,是正确决策的前提,是引领发展的保障。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是新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选择,是新时期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5提纲伟大的战略两化融合是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选择以信息化为抓手,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佛山的实例6•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后,开始推进信息化,迈向信息社会。•广大的后发国家客观上难以复制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和模式•发达国家也不愿意看到后发国家不断加速的工业化进程。7发达国家消耗大量的国际资源而实现了工业化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矿产资源的60%。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的代价。因此,后发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不仅会面临巨大的资源瓶颈,同时也将受到发达国家的阻挠和制约。今年3月份的英国《经济学家》(2008年3月15日)杂志的封面文章指责中国是新殖民主义者(NewColonialists),夸大中国对全球资源威胁。抛开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的资源消耗也是惊人的。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的5.5%,但消耗的能源占世界总量的15%,钢铁占30%,水泥占54%。中国在进口大豆、原油上的花费是1999年时的35倍,在进口铜上的花费是23倍。我国的工业化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约束。8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毫无约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的200年,在全世界由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95%;在1950-2000年这半个世纪,仍然占到排放总量的77%。在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时代,都曾经受过频繁的空气污染和水环境问题。中国走传统的工业道路也将面临环境约束问题。联合国公布的全球环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就占了7个,国内300多个经济最发达的大中城市中,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占43%。由于全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全国已有3.2亿人饮用水不安全。中国环保监督部门认为每年因污染造成的成本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显然,后发大国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将难以为继。9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已没有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发达国家传统的能量转换工具被信息技术提升改造成为智能工具,并广泛应用,使其经济运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传统的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推动力的经济将难以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没有竞争力。后发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就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这也是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10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显著特征是,工业化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推进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也驱使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引发了城市化,加快了市场化,推动了国际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显著特征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结伴而行,他们都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中央提出“两化融合”就是要使信息化从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从传统工业化的单轮驱动(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双轮驱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转变。在双轮驱动的背景下,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11“工业化”的准确含义是“产业化”工业革命导致第二产业的产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化在国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的角色。工业化业导致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等等,第三产业的金融业、保险业、教育业、零售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饮食业(如麦当劳、肯塔鸡等)等等,都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化非常迟缓,甚至牺牲农业发展工业,与我们对于工业化认识的偏差有关。12工业化没有终点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不会再回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以“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永远不会结束。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化被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涵,工业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工业化,或者更准确地说-产业化,也不会结束。工业化只有发展,没有结束。13对于工业化尚未完成而信息化迎面而来的后发国家来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是要不要、能不能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现代技术工业体系,才能真正维护自身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追赶战略。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条件下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后发国家必须采取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将信息资源融入工业化进程,使信息资源真正成为工业化的基本生产要素,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强化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基础支撑作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深刻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发展、紧密依存的逻辑本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不仅是我们的现实选择,也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历史的前进方向。两化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14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发展趋势,是客观要求,也是内在规律。在中央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要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融合的思路出发,从研发、制造、应用、运营、服务长链条管理角度,从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的高度,来理解政府的职能定位。15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美国传统产业中工人的百分比2005年降至20%,服务业及各种信息/知识产品的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信息革命还催生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特别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16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革命产生了互联网产业、数据通讯和移动通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信息化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诞生,如现代(电子)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电子教育、电子医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电子金融、电子认证、电子娱乐、电子游戏等等。信息化催生的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信息和知识对转变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与工业化相比,信息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带有“面目全非”的特点17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系统则改变了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方式。人类的逻辑思维在理论上可以用机器来替代。信息革命同样引起国民经济的基础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革命促进社会经济体系的全球化,而信息全球化又使运输、金融、投资、生产、物流及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18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最大的变革莫过于组织体系的全球化。信息革命使传统的、集中的、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走向以资源配置最优化为目标的、分布式的、全球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正在被信息化的大规模客户化生产所取代。19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生产的组织体系的全球化正在导致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化管理正在取代传统的、以“多部门组织模式”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社会生产的组织体系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正在推动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实际上使整个社会的组织更严密,管理更有效,而且将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20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加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无疑将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大下降。根据预测,2002年至2012年,美国信息业(含广播、动画和视频、软件、电信、出版)就业人数将增长18.5%,达到所有行业就业总数的14.8%。制造业信息化的结果将使制造业的许多部门就业人数继续下降,如:航空制造17.6%,服装加工68.6%,化工16.7%,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制造12.4%,钢铁制造20.0%,纺织品制造31.0%。21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工作方式变化,社会就业形态发生与工业社会相当不同的变化,中小企业和各种形式的个人就业可能成为信息社会重要就业形式。蓝领工人的结构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秘书、银行职员、销售人员、话务员、图书馆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等职位都会受到信息化的挑战,并转而从事其它的各种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服务业。从事信息与知识的加工和生产的所谓知识工人将会大量地增加。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与不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为后者的工作将更趋简单化。新的社会两极化现象有可能出现。22当今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早在1952年,即商用电子计算机问世的第二年,美国柏森斯公司就以电子管元件为基础,设计了数控装置,试制了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虽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却开辟了一个数字控制的新时代。1971年微处理芯片的发明,导致工业化进入了它的第四代,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走向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工业化。各种各样的、数以亿计的微处理芯片开始嵌入各种制造设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制造设备联为一体,使生产过程不仅自动化,而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23人类进入信息化的工业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全面渗透,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全球化,实现了许多新的、复杂的生产技术,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工业化理念,如“及时生产”、“全面质量控制”、“无库存生产”、“无废料生产”、“大规模客户化生产”,等等。信息化使工业化的专业分工走向全球化;使工业化的规模生产走向客户化的规模生产;产业活动中的各种业务流程也逐步走向全球化。24提纲伟大的战略两化融合是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选择以信息化为抓手,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佛山的实例25准确把握“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并因而导致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是一场产业革命的过程。26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从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传统工业化意义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意义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他”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立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基础之上,而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也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没有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就不可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唯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才有可能促进我国信息化的新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