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镇化是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路径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2日电1月11日,贵州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栗战书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伴生体、“双胞胎”,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和空间保障。贵州工业化不发达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又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栗战书说,贵州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动力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在城镇化,抓城镇化就抓住了投资拉动的助推器、抓住了加速发展的牛鼻子。从做好“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需要来看,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适度合理科学地建设一批中小城镇,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而且可以较快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贵州农村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基本上不可能就地致富,只有走出大山,进入城镇,寻求到就业,才是根本出路。我们加快城镇化建设,目前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点,是贵州的特性,也是我们抓城镇化的根本着眼点。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必须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找出路。从发展条件和趋势来看,贵州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增强、推进城镇化的思路更加清晰、城镇化和工业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必须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栗战书强调,要从省情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努力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当前,推进贵州城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三点:一是一定要注重促进城乡特别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毫不动摇地把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镇建设的首要位置,这个大方向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二是一定要让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公共服务向乡镇覆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一定要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得到更多的实惠。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2日电1月11日,贵州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和重要节点作用,努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栗战书强调,要充分认识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伴生体、“双胞胎”,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和空间保障。贵州工业化不发达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又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贵州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动力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在城镇化,抓城镇化就抓住了投资拉动的助推器、抓住了加速发展的牛鼻子。从做好“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需要来看,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适度合理科学地建设一批中小城镇,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而且可以较快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贵州农村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基本上不可能就地致富,只有走出大山,进入城镇,寻求到就业,才是根本出路。我们加快城镇化建设,目前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点,是贵州的特性,也是我们抓城镇化的根本着眼点。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必须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找出路。从发展条件和趋势来看,贵州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增强、推进城镇化的思路更加清晰、城镇化和工业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必须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栗战书强调,要从省情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努力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当前,推进贵州城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三点:一是一定要注重促进城乡特别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毫不动摇地把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镇建设的首要位置,这个大方向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二是一定要让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公共服务向乡镇覆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一定要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得到更多的实惠。关于全面推进贵州城镇化建设的思考□左定超城镇化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庞大的、艰巨的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宏伟工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象征。人类的城镇化进程,从经济角度看,是不断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从人文角度看,是追求现代文明的过程和结果。而城镇化本身又是一个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以及与农村协调发展于一身的复杂过程。贵州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当城镇化率达到现在的将近30%,即将进入加速城镇化的阶段之时,如何加快推进贵州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城镇,彰显城镇的历史、文化、灵魂和气质,最大限度地使城镇化更好地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加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现将近期在调研考察城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些感想从五个方面赘述如下,供读者批评。一、要深刻理解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近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城镇化率为29.11%,但在全国还属靠后。我省贫穷虽然表现在农村,但根源在城市,原因就是城镇化率太低,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反哺和带动作用不够。只有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民人口,只有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城镇,增强城镇反哺“三农”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二)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实现投资、出口与消费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及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不足,而广大低收入的农村人口,对于消费需求不旺盛,正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的收入水平,才有可能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三)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竞争力,建设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产业工人的迫切需要。增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既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更要培育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产业工人。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城镇化来推动,通过城镇化,使更多农民进入城镇及产业,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成为增强我国我省经济整体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本,从而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大省。二、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城镇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做到科学规划和建设城镇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调控,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协调。因此,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规划和建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牢固树立新观念。(一)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的基础动力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目前我省城镇化还处在缓慢发展向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以城带乡”犹如“小马拉大车”,因此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相互促进,加大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改革,彻底消除进城农民工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壁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遵义市、毕节地区、黔东南州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都能较好地把城乡发展统筹考虑,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巩固、提高、推广。(二)统筹区域发展。任何一个地区、城镇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与本地区的中小城镇、周边地市州的城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会有联系,在规划中,必须将自身置于更大区域的农业、工业以及产业环境中加以统筹看待。在毕节实验区的规划建设中,他们并未将试验区作为孤立的个体看待,而是放到全省、全国的范围来规划,并充分发挥试验区川、滇、黔的结合点这个优势,努力在发展中将自身建成三省的交通物流枢纽点。(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在规划产业支撑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全方位的支持。(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贵州作为以山地为主的省份,基本上没有中原地区那种非常开阔的平地作为城市发展的支点,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利用并开发自然环境及原始风貌;做好城市水源的保障和保护、地质灾害防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等,都需要统筹考虑。(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的眼光也得放得更加长远,以国际化的视角来对城市进行规划,尤其是那些能进入国际视野的城市更应如此,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筹起来,作为我省发展城市的大市场加以考虑。三、探索“五个结合”规划建设城镇贵州省具有多元共生,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古朴浓郁的民俗民风;时代久远、丰赡广博的的历史遗迹;瑰丽奇特、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观;还有国家及我省大开发、大建设中的大动脉。必须做到把这些有利因素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建设具有贵州特色与个性的美丽城镇。(一)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少数民族风情的结合。我省有苗、布依、侗、土家、彝等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有着多姿多彩、古朴浓郁的民俗民风,多民族的大杂居、小聚集形成了多元共生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因素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加以完好保存并使之发扬光大,既能把民族民间文化弘扬开来,又能推进具有我省特色和个性的城镇建设。(二)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历史文化的结合。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地、一山、一水、一石、一洞因一诗、一篇文章、一个民间传说而名噪天下,吸引无数中外游客的事例数不胜数。贵州是历史上夜郎古国与夜郎文化的主要区域,有不少地方留有夜郎文化遗迹;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先后开展过革命活动、建立红色政权,尤其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还有,很多老城名胜古迹多、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作为我省的文化积淀,理应在旧城改造中得到保护,在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表达,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弘扬和传承。(三)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我省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有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等特点,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旅游资源富集,在各个不同的城镇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和旅游景点的结合,充分考虑挖掘新的旅游点和城镇的结合,形成一个城乡旅游集群。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重庆中老年人到桐梓县避暑休闲,每年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常住桐梓,这些就是因为我省所具有的舒适宜人的气候特征。如此舒适宜人的气候,以及因为喀斯特地貌发育,使得我省具有瑰丽奇特、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观,这些优势在我省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充分保护并开发。(四)探索城镇规划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