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家庭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如果让你回想一下童年的经历,然后简要地记下你所回忆起来的最初10个片断,多数人提及的事情约有一半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我们对这一结果不应该感到奇怪,因为家庭是儿童发展最早也是最持久的环境。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首先在家庭中开始的。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原因在于:★第一,童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人,而在这个时期家庭担负着主要的社会化责任。★第二,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在具有种族、阶级、宗教、地区等方面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了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都可能对他以后的社会化产生有力的影响。例如,家庭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地位实际上变成了儿童的地位,它不仅影响儿童在童年期时外界对他的看法,而且影响他成年以后的地位。美国社会学家P.布劳和O.邓肯指出:“一个人出身的家庭对他的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他的职业取决于他接受的教育,而他所接受的教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庭。”家庭的阶级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有可能去和接受哪一种亚文化,即家庭通过各种算算途径,将它的亚文化传授给儿童,使儿童社会化。家庭中的社会化有许多是经过精心安排而进行的,如家长教孩子写字、算算术,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等,这种有意识的教育,父母经常不厌其烦,用心良苦。家庭生活也大量存在无意识的社会化,如当孩子用脚踩踏桌子时,家长可能会制止他,不过,此时家长注意的可能只是不要把桌子踩坏踩脏,也许他们并没意识到,这一制止实际上向孩子传达了多种社会规范——要爱护财物、尊重权威、克制自己、喜爱整洁、服从长辈等,这些规范也正是今后社会对他提出的要求。狭义的家庭是指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也称直系家庭、核心家庭,其成员包括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广义的家庭是指扩大了的家庭,成员不仅包括父母和他们的孩子,还包括其他亲属,如祖父母、叔伯、姑姨、堂表、侄甥亲等,在有些社会,广义家庭也指一群生活在一起的人,不管他们是否具有婚姻或血缘关系。1.家庭的含义一、家庭及其演变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家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血缘制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形式。现代社会中,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是一种社会群体,但是和其他的社会群体不同,它不是由于单纯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学术研究等目的结合的,而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这一社会群体的特点有:(1)家庭是社会上所有社会群体中最普遍的团体,每个人都不能和家庭无关。(2)其他的社会团体一般只能满足人们的某一方面需要,而家庭则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3)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最大最深。(4)在所有社会团体中,家庭是规模最小的。(5)家庭是最亲密的团体。(6)家庭在“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者。(7)家庭是社会组织的核心。(8)家庭对其成员的要求比其他任何团体要迫切。(9)家庭是长久的,但从各个家庭的结合讲,又是暂时的。家庭的主要功能表现在所承担的照顾与指导其成员的责任上。★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两个方面。★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抚育功能。儿童少年社会化,对儿童少年的关怀和培养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赡养功能。对老人的赡养包括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籍。★休息与精神满足。在人类社会变迁过程中,家庭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2.家庭功能这些关于家庭功能的描述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有:当家庭明显偏离其预期的责任时,家庭成员很可能遭受到社会的唾弃,被拒绝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社会机会。(如家庭中没有规范约束的儿童)当家庭不能发挥预期作用时,有可能导致受其影响的家庭成员的个人不幸。(如家庭中缺少慈爱、理解的儿童)当家庭责任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时,常会产生谁该发挥什么作用的混乱。(是家庭独自承担性教育的责任还是学校也应分担?道德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家庭的任务呢,还是学校、新闻媒介的任务?)二、家庭结构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相互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亲属构成和人数的多少。社会变迁导致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子女数目减少的趋势,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体现在:(1)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中国核心家庭已占中国家庭64.84%,三代户占12.98%,四代户0.23%,传统的四代同堂家庭已经很少。(2)家庭规模趋小。20世纪50年代中叶,人类处于二战后的出生率高峰期,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有3.8个孩子。此后出生率开始稳步下降,目前,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有2.1个孩子,澳大利亚是1.9,荷兰是1.6,日本是1.5,德国是1.3,发达国家甚至有不少家庭倾向于不要孩子。20世纪40年代我国平均每户5.38人,50年代初每户4.33人到1995年每户下降为3.7人,1998年为3.6人,2000年全国有家庭34837万个,每户人口已下降为3.4人。(3)隔代户的比例有所增加。我国祖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居住,但父母不在一起居住的隔代、二代家庭户占总户数的比例为0.7%,比20世纪80、90年代要高。(4)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正经历着建国以来的第三次离婚高潮,每年的离婚人已超过100万,到2003年全国总离婚率(离婚人口与总人口比)为1.92‰,离婚指数正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因而就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包括离异家庭)(一)“完整型”家庭结构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完整型”家庭结构是指双亲家庭,即父母亲共同承担抚养未成年孩子的家庭。根据不同的划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1)核心家庭:是指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它是我国目前家庭结构中的主要类型。家庭结构核心化使家庭内序列减少,结构简单,家庭内互动对象减少,家庭成员情感亲近,关系密切,容易建立“情感共鸣系统”。它能够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思想、教育认识达成一致,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2)主干家庭:也称直系家庭,由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主干家庭人口较多,层次比较复杂,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儿童接受着来自“祖辈——孙辈”、“祖辈——父辈——孙辈”、“父辈——子辈”等不同模式的社会化影响。儿童既扮演着子女的角色,同时也扮演着孙子女的角色。国内学者余红研究发现,当代老人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可分为五类:正统型快乐型代理型智慧型生疏型祖孙关系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有利于形成较合理的家庭教育规模祖父母有更多的时间,能更耐心地教育孩子老人有较平和、宽容的心态有助于教导孩子尊重长辈及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祖孙关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感情多于理智(奶奶孩)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容易引起家庭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思考:如何消除祖父母教育孩子的负面影响?2.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1)独生子女家庭德国《焦点》周刊曾描写,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正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滚滚而来,即妈妈们只愿生一个孩子。联合国调查显示,工业国家每个妇女生育子女的数目平均为1.57个;在48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到2050年,每个妇女的生育数目将从现在的5.74个降到2.51年。独生子女增多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增多的趋势很快到来。1995年,中国3.2亿个家庭中有20.72%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约为6600万。2008年,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1亿人,占总人口的8%左右。今天,有超过90%的中国城市孩子和50%~60%的农村孩子没有兄弟姊妹。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及其学生鲍哈诺就对独生子女进行了研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一些心理学家通过与非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独生子女,由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不同,产生两种不同的派别: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消极方面和弱点,认为是“问题儿童”,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并列出了二十余项不及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对独生子女的个性成长持悲观态度;另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积极方面,认为一切都优越于非独生子女(如生长发育快、早熟、性格和行为特征优越等)。国内对独生子女的研究基于本土文化与国情,也形成了类似西方学者的两派观点。一派观点是:多数研究发现独生子女问题较多,许多方面不如非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上海市幼教研究室(1981)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挑剔、不尊敬长辈、不爱惜东西、无理取闹、爱发脾气、对同伴不友爱、胆小懦弱、自理能力差。赵淑英等人1983年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孙蒲远(1986)通过长期观察指出,独生子女往往存在自私、劳动差、任性、随便、无所顾忌等现象。万传文(1984)实验研究证明,独生子女在独立性和友好行为两项指标上显著地差于非独生子女。林崇德较早研究了独生子女的情绪情感特征,指出独生子女的情绪情感特征非常突出,特别是的特征如爱激动、好发脾气、较任性等;林崇德还发现,独生子女随着年龄增长,其各方面均向好的方向发展,优点增多,缺点有所克服、改进。另一派观点是:孙履祥、钱含芬(1991)研究显示,独生子女在聪慧性、灵活性、独立性、求知欲、情绪的强度、主导心境等方面优于非独生子女。有不少研究指出,独生子女修改并不必然表现为任性、自私、不合群等特征。客观分析:近二十年来,大多数研究人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与医学角度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独生子女天生优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由独生的环境和周围教育影响而形成的,特别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影响了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就在于一个“独”字,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孩子,这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结构趋于简单化,其特点表现为:☆关系简单。家庭关系复杂度与家庭成员的多少密切相关。母父子(女)三口之家父母子(女)子(女)四口之家根据美国家庭问题专家波沙特(Bssard)的家庭互动定律,家庭结构中存在三种基本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这是家庭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在家庭结构中添加任何一个点,就会使家庭人员关系变得加倍复杂,三口之家存在三种关系,四口之家就有六种关系。☆家庭成员间互动集中。如果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看成互动的渠道,那么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关系简单,在物质、感情、时间等方面的交流和分配上具有互动对象更集中、交往更频繁、交往强度大等特点。☆家庭成员的角色发生改变。从父母的角色地位来看,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角色内涵中,增加了同龄伙伴的内容,这和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角色有很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父母62.742.9兄弟姊妹025.7爷爷奶奶8.16.6邻居同学15.217.0独自活动(N)14.0(726)7.8(548)孩子放学回家后的交往对象调查(%)上述调查可以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回家后的接触对象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在:独生子女同父母交往的比例远大于非独生子女,两者相差达20%;独生子女独自一人活动的比例也大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交往远少于非独生子女,前者为15.2%,后者高达42.7%,前者还不到与父母交往比例的1/4,而后者几乎等同于与父母交往的比例。这说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兄弟姊妹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被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取代了。基于以上分析,产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独特性的根源在于:①亲子关系。独生子女家庭中亲子关系具有某种特殊形式。福尔博等人认为,这一关系是以父母高度的关注和焦虑为特征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是父母关注的重点对象,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一人身上,所有好吃、好玩、好穿的都归他一人拥有,因此孩子容易养成任性、刁蛮、自私的性格,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弱、依赖性强等。也正因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独享父母之爱,家庭有能力创造比多子女家庭更优越的条件去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因而独生子女家庭独子的兴趣、爱好一般比较广泛,也易形成活泼、思维敏捷、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