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部分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础生态学部分总结(复习要结合作业本,以下作业本题略有涉及)绪论:1.生态学:P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物圈:P3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3.生态学研究基本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第一章1.环境:P6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2.生态因子:P7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3.生态因子的分类:(1)按其性质分为5类: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雷电)、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人为因子(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作用)(2)按有无生命的特征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3)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前者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后者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4)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4.生境:P7又称栖息地。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5.环境、生境、生态环境三者区别区别:①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生存的各种因素。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就谈不上环境。它强调把人类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避免人为的将环境氛围互不相关的两个部分。②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气候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③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境。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联系:①环境作用于生境。当温度变化时,会导致生物死亡或停止繁殖。随着季节的变化会导致动物迁徙脱毛、脱羽,动植物休眠等。②生境有反作用于环境。如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或导致草场退化,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两者相辅相成。6.最小因子定律:P10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生物种类或生态因子。因此后人称此理论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论。7.P11耐受性定律: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提出,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8.P1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9.能量环境=光+温度P1510.P27有效积温法则:K=N(T-C)植物和变温动物(法则只适用于这两种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11.P27发育阈温度=生物学零度发育生在是一定温度范围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称生物学零度。第三章1.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潮湿状态分为三大类: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2.动植物与水的关系:P43-P52植物对水的适应:陆地植物的水平衡;水生生物;植物生产力动物对水的适应:水生动物:(1)鱼类的水平衡(2)水生动物对水密度的适应(3)鱼对水中低氧的适应;两栖类动物的水平衡;陆生动物:(1)陆生动物水平衡(2)动物与湿度(3)动物与雪被第四章1.种群:P64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自然种群的3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个体数量(即密度)是变动的(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3.P68种群的内分布型:均匀的;随机的;成群的4.P69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基本);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次级种群参数(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5.年龄锥体三种类型:①典型金字塔形锥体: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很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代表增长型种群②钟形锥体:老中幼比例介于①③之间,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平衡,年龄结构和种群大小都保持不变,代表稳定性种群。③壶形锥体: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年个体占很高比例,说明种群正处于衰老阶段,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类型年龄锥体代表下降型种群。6.环境容纳量:P77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7.逻辑斯蒂方程:7.逻辑斯蒂曲线5个时期特点①开始期,也称潜伏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②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③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④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⑤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第五章1.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的区别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自然选择是对所有的生物进化都会起作用的.遗传漂变则是在较小的种群或是性别比失调的种群中发生,迁入和迁出也会发生遗传漂变2.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类型: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分裂选择3.地理物种形成学说P100①地理隔离: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②独立进化: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③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两种群间产生繁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间也不会再发生基因流,因为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第六章1.生活史:P104是指其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寿命2.r-选择和K-选择比较第七章1.主要的中内相互作用: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2.主要种间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P1153.生态位:P129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