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作者:张志伟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郑明亮.ZhengMingliang节约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山东纺织经济2006,(5)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羁绊,在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现有的技术又难以在能源上实施突破的情况下,人类只有在发展途径上有所选择,才是上策.2.期刊论文任秀梅.施继坤.RenXiumei.ShiJikun大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大庆社会科学2006,(2)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发展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长期目标.大庆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肩负着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能源充分供给的重要使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会议论文袁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以生态链为纽带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2006循环经济是人类在探索和实践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科学发展模式.本文在追溯循环经济渊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章丘市在大、中、小不同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并以此为鉴,提出了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4.会议论文李仁芳标准化与节约型社会2006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但要尽快把经济发展模式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更要进行市场机制与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创新。作为可以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标准具有科学、具体、可操作的特点,它能够使政府进行科学有序统一的量化管理,也能让企业明确努力方向,成为技术改造的动力,同时它还能有效地规范行业市场竞争。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标准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层面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促进节约的主力军。然而,产品标准化是以部分功能或配置得不到利用或得不到充分利用为前提的。而标准或技术选择的失当,将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5.期刊论文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05年第一期厅级班建设节约型社会课题组.ResearchTeamofBuildingEconomicalSociety广东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着力点-南方经济2005,(6)面对发展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是观念先导,掌握节约的一般规律,塑造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从近期看,建设一个节约型党政机关,带出一个节约型社会,培育出一个节约型社会风气;跟踪管理一批超大型企业,塑造出一批节约型企业典范;全程管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抓住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领域.从远期看,深化体制改革,建设节约型社会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内涵式经济增长;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进借鉴移植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对节约型技术的转化和吸收能力.6.学位论文胡耘常州市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200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循环经济从一个先进的理念转化为一种国家战略和政策—“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且制造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主导性产业,与此同时,制造业又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因此,制造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常州市是地处我国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典型制造业城市,有限的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其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常州市制造业为例,研究如何在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的条件下,探索能有效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传统增长方式的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不仅对于常州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作为对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制造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论文运用物质流分析法(MFA),重点计算了2001-2005年制造业系统的物质需求总量、物质输出总量、隐藏流、污染输出和强度与效率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物质流分析方法在特定产业层面的运用做出了探索,并为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①常州市制造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输入总量逐渐增加,但小于GDP的增长速度:物质输出总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废水量输出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②进口隐藏流(尤其是进口煤的隐藏流)在隐藏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常州市制造业在能源利用上严重依赖于外地输入,这些对环境造成压力较大的物质主要来自外部地区,因此对常州市的直接扰动较小。③常州市制造业的污染物排放与资源投入同步增长,“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这样的发展模式将对环境产生极大压力,同时也将阻碍城市的持续发展。其中,废水的比重最大,这更与常州市目前已十分有限的水环境容量形成尖锐的矛盾。④从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强度与效率情况看,人均物质输入需求量和人均物质输出量的年均递增率均明显大于同期人口的增长率,说明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消耗强度也迅速增长,制造业经济的发展依然依赖于资源的大量消耗。单位GDP的物质输入量和物质输出量都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常州市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在逐渐提高,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有下降的趋势,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等战略的实施初见成效,常州市制造业具有逐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潜力。论文研究的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基于节约型社会理念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由物质资源的“节约”入手,并不单纯追求物质“循环”的形式,更要抓住对整个制造业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总量影响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行业,重点突破。首先建立了模式的整体框架,即“突出一个核心、同步建设两个体系、发挥三个主体共同作用、坚持四大发展战略、实施六项重点任务”;然后分别针对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突出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主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关键政策和措施。其中,通过“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的水资源再生与梯级利用,实现“节水”;以“技术降耗、结构降耗、管理降耗”实现“节能”;通过“企业内部静脉过程和静脉产业建设”实现“节材”;以规划引导,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和整合优化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化,结合强化土地利用管制,开发存量土地,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节地”目标。7.期刊论文阮李全.任杰.RUANLi-quan.RENJie节约型社会视野下自然资源行政许可制度研究-资源科学2008,30(4)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潭.而资源利用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责源的巨大浪费,2003年接踵而来的水荒、煤荒、电荒、油荒,资源危机已经敲响了警钟.为此,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束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本文在节约型社会的框架下,分析了现行的自然资源行政许可制度,指出现行制度在制度设计、权限分配、许可设置科学性上的先天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提出了建立集中的自然资源许可制度的设想,并指出在许可层级上应当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强调要按照自然资源类型、技术水平以及自然资源自身特性及发展状况的要求设置许可方式,构建国内外资源利用许可的双轨管理体制,采用附条件型许可,以期有效实现资源的有效调控,达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8.会议论文曲津华试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标准化之路2005本文简述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概况,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但要尽快把经济发展模式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更要进行市场机制与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创新。现就标准化的自我创新提出以下内容:服务循环经济要求标准化工作整体创新;休制创新;产权创新;人才创新。总之,标准化改革创新工作应该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转向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新型标准化工作体系。9.会议论文潘力.陈喜乐节约厦门2005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厦门是一个资源缺乏型城市,虽然在资源节约利用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从政府、企业和市民三个层面,进行资源节约工作,以共同创建节约型社会,实践循环经济理念.10.会议论文段新芳.熊满珍.叶克林.赵戈中国森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2006森林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森林工业是进行森林资源采伐、木材运输、林产品加工制造、林产品消费的工业体系,是林业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森林工业的世界大国.我国是世界木材、人造板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大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发展我国森林工业的必由之路.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e2011a9-4dc0-4011-9035-9e3c00b06754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