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年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2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l-l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提倡发现学习和结构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杜威C.赞科夫D.赫尔巴特()2.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A.1949B.1950C.1951D.1952()3.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指A.12~14岁B.11~15岁C.11、12~13、14岁D.11、12~14、15岁()4.什么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A.学科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学大纲()5.按课的任务可将课划分为A.个别教学;班级教学B.单一课;综合课C.现场教学;复式课D.单一课;复式教学()6.防患于未然的德育原则是谁提出的?A.孔子B.杜威C.马卡连柯D.《学记》()7.英国教育家的代表作是A.《爱弥儿》B.《教育论》C.《教育漫话》D.《人是教育的对象》()8.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说理教育法C.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9.“教有法而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长期性B.创造性C.连续性D.示范性()10.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A.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B.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和斯巴达教育D.骑士教育和雅典教育()1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理论的着作是杨贤江的A.《论共产主义教育》B.《新教育大纲》C.《教育学》D.《教学论》()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A.全民教育B.科学教育C.教育与劳动相结合D.社会主义制度()13.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A.席勒B.杜威C.洛克D.卢梭()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发展。14.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教师的作用是什么?16.教学的地位是什么?17.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试述启发性的教学原则。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9.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20.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21.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2.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23.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24.-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25.人的气质主要受下列哪个选项的制约A.活动内容B.社会关系C.性别特征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2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自尊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7.有关服从的经典研究是由哪个人做的A.卡尔思密斯B.谢里夫C.米尔格拉姆D.费里德曼()2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为A.统计分析B.社会规范C.主观感受D.人际关系协调()29.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D.责任扩散()30.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C.韦纳D.多伊奇()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32.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应先明确问题,再提出问题。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问题解决的特点是什么?34.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35.有效练习的条件是什么?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36.试述助人行为的促进与培养。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A2.D3.C4.C5.B6.D7.C8.B9.B10.A11.B12.C二、辨析题13.错误。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14.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三、简答题15.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③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16.①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②以教学为主,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在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17.①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四、论述题(要点)18.(1)这一原则是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一原则主要是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定的。学生获取知识,离不开他们自身的独立思考和领会,只有通过自己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用各种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贯彻这一原则要求:①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整个体系。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③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19.A20.C21.D22.D23.B24.D25.D26.D27.C28.D29.D30.C六、辨析题31.错误。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32.错误。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提出问题,再明确问题。七、简答题33.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划分为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1)提出问题:这是发现矛盾的过程。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2)明确问题:明确问题就是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要找出主要矛盾,需先分析矛盾,即先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抓住关键。(3)提出假设:这个阶段是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不是一下就可确定下来的,因此需先以假设的形式出现,然后经过验证逐步得到完善。(4)检验假设:这个阶段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步骤。检验假设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包括实验)。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目标指向性。解决问题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2)操作系列性。在把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充满了一系列操作。(3)操作认知性。具备了目标指向性和操作系统性同时,还应有操作认知性。34.(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35.有效练习的条件是:(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把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改进。八、论述题(要点)36.(1)增加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如果帮助人们正确地解释事件,并去承担责任,可以增加人们对于事件的卷入。直接的人际相互作用可以明显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家庭、学校和一般社会中的利他行为榜样也会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我们可以使用引导人们内在动机的方法,使人们以充分的内在理由来促进一种有益的行为,可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的通过实施这种行为而使自己获得满足与快乐。(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二步式社会影响策略实际上也是很好的促进人们助人行为的方法。并且,如果将多种二步式社会影响策略结合到一起使用,可以更有效的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心理学家斯陶布认为,助人行为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一是对不幸者的状态进行设身处地的设想和体验的能力,即移情能力;一是掌握如何帮助别人的知识或技能。因此,通过训练儿童的移情能力和实践如何助人的行为,可以培养儿童的助人行为。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