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科二资料整理(知识点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四大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①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狗实验)刺激的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②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猫实验)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老鼠实验)强化(正/负);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宝宝实验)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2.认知派学习理论①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实验)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③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②学生中心的教学观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建构主义知识观②建构主义学习观③建构主义学生观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二、三类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反复学习;过度学习;画线。多感官参与的。②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图形、图像、表格、图解)题:为了记住“桌子”“巧克力”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词,构成“桌子上放着巧克力”这样的练习。这是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③组织策略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纲要策略——主题纲要法、符号纲要法(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的策略。题:临近期末考试,小明根据考试范围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这种策略属于(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根据认知目标检测认知过程,并及时调整学习过程。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③调节策略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复习不懂的课程材料;在阅读苦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等3.资源管理策略①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②环境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的优化③努力管理策略:自我激励;树立正确学习信念等④学业求助策略:求助他人为自己答疑解惑简答考点:简述常用的复述策略。三、个体身心发展五大规律1.顺序性教育不可“陵节而施”;从…到…、由…到…、先…后…教学——循序渐进2.阶段性不可“一刀切”“一锅煮”;年龄+特征;教学——针对性3.不平衡性(不均衡性)关键期(劳伦兹):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印度狼孩】错过关键期,儿童后期经过补偿性学习也有可能得到发展,只是难度较大4.互补性:机体各部分存在这互补的可能(生理心理之间)5.个别差异性“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有的人…有的人…;教学——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简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的表现。答:1)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2)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或成熟时期是不平衡的。四、信度VS效度VS难度VS区分度1.信度①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②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的样本;测验的长度;测验的难度等题: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套试卷具有较好的(信度)2.效度①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的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②方法:将测量的结果与随后的行为进行对照,如果一种测验能够预测后来的行为,这种测验的效度就高。3.标准化(难度&区分度)标准化是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选择题目时需要考虑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该题目对不同水平答题者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的题目较好。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③施测程序标准化;④统计结果,建立常模。题:如果高水平的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该测验的(区分度)高。五、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2.前运算阶段(2-7岁)【学龄前期】①早期的信号功能;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③不可逆运算;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存储下来,积累表象素材,促进表象性思维的发展。题:注意力集中于掌握符号的活动,出现表象和直观形象思维,但仍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将其思想组织成紧凑的结构。这个阶段是(前运算运动)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学龄早期】①去自我中心性;②可逆性;③守恒:即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逐渐获得数字、面积、重量、体积方面的守恒;(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④分类;⑤序列化在实物与直观形象的支持下,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题:有些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原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属于(具体运算阶段)题: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假设—演绎推理③类比推理④抽象逻辑思维⑤可逆与补偿记忆口诀:发生认识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与形式;感知婴儿0至2;形式运算中学生;11直至到成年。六、《学记》相关考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战国末期)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观)3.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豫(预防)时(及时)孙(不陵节而施谓之孙、循序渐进、学不躐等)摩(观摩)5.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长善救失:扬长避短题:《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体现了(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巧记:教师长时等七夕)七、社会知觉的几种偏差简答:什么叫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常见的偏差有哪些?答:1)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它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三部分。2)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几种偏差包括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等。八、教育目的相关理论1.个人本位论: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里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巧记:梦露佩服马,喝奶吃披萨)2.社会本位论: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巧记:巴图涂寻思)3.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并非主张真正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4.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认为要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因此在题干中往往会出现“上帝”、“上天”、“神”这样的一些关键词。很显然,这样的观点是不科学的。补充:5、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简答:我国的教育目的较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其次,我们培养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九、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1.反射的分类①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例:迎风流泪,尝梅生津等。②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例: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补充:在条件反射中,由于刺激物性质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a.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b.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在条件反射中,要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关键在于找准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物的性质。例如狗进食摇铃实验中,狗听到铃声开始分泌唾液,铃声是物理性刺激,因此是第一信号系统。谈虎色变中,谈论是言语,因此是第二信号系统。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泛化与分化①泛化: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条件反应。②分化: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对相似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2.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3.恢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为恢复。十、熟记学习迁移分类1.正迁移VS负迁移VS零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划分:①正迁移:助长性迁移,促进②负迁移:抑制性迁移,阻碍③零迁移:两种学习不发生影响2.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划分:①顺向迁移:先对后;②逆向迁移:后对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例:学习了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骑摩托车。(顺向正迁移)学习骑自行车后学习骑三轮车会更难。(顺向负迁移)学习骑三轮车后,再骑自行车会觉得不顺手。(逆向负迁移)学习骑摩托车后,自行车骑的更好了。(逆向正迁移)3.水平迁移VS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划分:①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先后内容属于同一水平。②垂直迁移:纵向迁移;先后内容属于不同水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例: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元素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水平迁移)4.一般迁移VS特殊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划分:①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运用。②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经验组成的要素重新组合并运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例:木——森、水——淼、牛——犇basket、ball——basketball5.同化性迁移VS顺应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划分:①同化性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②顺应性迁移例: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是经过科学演示后他知道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顺应性迁移)③重组性迁移十一、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例:嘈杂环境中的自己名字;双歧图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3.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前提)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部分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例:面孔识人;一叶知秋例: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来他。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例: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十二、六大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VS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划分:①学科课程(间接经验)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最古老,使用最广泛的的课程类型。(“六艺”、“七艺”)②活动课程(直接经验)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杜威)2.分科课程VS综合课程从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来划分:①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②综合课程:组合两门以上学科3.必修课程VS选修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或学生选课的自主性来划分:①必修课程(共性):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②选修课程(个性):校本课程4.国家VS地方VS校本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来划分:①国家课程;②地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