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狭义的教育通常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根本错误都在于抹杀了教育的社会性7.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全民性8.学校教育和我国最早出现的“庠”、“序”、“校”等施教机构都产生于奴隶社会9.班级授课制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10.在欧洲的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体教育11.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1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13.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1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15.我国及世界最早一部教育著作是《大学》16.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轮演说家的教育》17.《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赫尔巴特,他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教师中心说”18.《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美国教育家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主张“学生中心说”19.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涂尔干20.最早明确提出并使用“美育”一词的是席勒,美育就是审美教育21.在我国,首次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教育家是蔡元培22.我国最早明确提出“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孔子2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启发教学要求出自《学记》24.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2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开端,也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26.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27.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28.资本主义社会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育29.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30.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3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3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官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教育内容独尊儒学33.在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强烈的宗教性,存在两种教育系统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34.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3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3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37.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38.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3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4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是教育是劳动力、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41.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传递、保存文化,创造更新文化和传播文化42.教育的发展受文化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文化按自身特点和要求作用于教育43.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促进政治民主化4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社会环境45.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学校教育46.学生年龄特征主要指生理和心理的特征47.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好教育的时期48.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49.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遗传素质、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50.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51.人的发展主要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52.社会环境包括人改造的自然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53.根据人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54.初中生发展的总体特征:身心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55.青少年心理发展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方面56.义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国民基础教育57.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58.义务教育的灵魂是民族性和公共性59.《中华人名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60.《中华人名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1993年,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61.“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泽东1957年提出的62.我国1982年《宪法》中对教育目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63.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64.我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国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65.教育目的即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66.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67.教育目的确立的一句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了两个理论流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6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69.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社会劳动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70.我国中等教育包括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部分,而初级中等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71.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教育等72.各级各类学校有关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中73.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叫学科课程标准,也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74.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经过系统、有计划的学习,掌握人类文化遗产75.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关于课程编制理论体系被称为“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八个字76.我国课程编制程序:制定课程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编辑教科书77.80年代以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78.课程计划的组成:课程设置、学科开设顺序和课程安排、各门学科和活动的教学时数、地方课程和学年的学周安排79.科学课程标准一般分为说明和文本两部分80.教科书编排通常采用圆周式和直线式两种8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素养,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体现,学生处于主体地位8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所恪守的信条83.从根本上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提高素养84.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17世纪8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86.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87.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88.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89.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双向反馈、教学相长90.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91.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素养: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92.德育即品德教育,德育的基础是活动和交往。德育过程有多种开端,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德育与智育二者相互不同。我国中小学进行德育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各科教学,德育工作在我国中小学整个教育体系中居首要地位。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基础。在德育的各种方法中,最基本的是说服教育93.学生思想品德的四个构成要素知、情、意、行,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94.学生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的基础是提高品德认识95.推动学生的品德认识升华为品德信念的巨大力量是品德情感96.衡量学生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品德行为,也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过程的关键97.德育过程中要处理好教育学生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要指要重视榜样示范9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此有关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00.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01.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10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03.一般来说智力主要属于认识活动10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是田径运动,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105.当前我国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育106.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体育107.智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文明进化中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任务包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能,过程包括掌握知识过程、形成技能过程和发展智能过程,掌握知识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等四个环节,形成技能的过程包括智力技能形成和操作技能形成,发展智能的过程是指使智育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实践活动过程中和个性品质影响下形成发展智能108.广义的体育也称体育运动,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指学校体育109.体育的基本任务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良好思想品德110.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体验美和表现美的能力111.美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112.美育的本质特征是以情感陶冶为核心,实施美育的主阵地是艺术教育113.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技术性和教育性114.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自然学科的教学、劳动技术课和职业技术课、各种形式的劳动115.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116.要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117.题海战术是教学失偏,只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是教学失衡118.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是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119.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制定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12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121.教学方法常用的谈话法又称为问答法,它包括四个环节:发问、候答、叫答、理答122.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123.在诸多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124.教学方法最优化应具备的条件是:认同感、参与度、综合化、时效性、移情性125.班级授课制要受到班级规模、学习目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12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127.课是教材和教学过程的逻辑单位,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来划分的,根据教学任务来分,课的类型有单一课和综合课128.课的结构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组成129.上好一节课有诸多条件,其中主要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积极性高130.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有:考察和考试,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有:评语和评分131.教学疾病的类型一般分:道德性疾病、心理性疾病和技术性疾病132.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目的一致,共同之处二者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前者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两者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性,133.花木栽培属于技术小组,某门学科最新科技成果报告属于学科活动,公益劳动有利于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义务感与责任感,植树绿化祖国是主题活动,课外校外教育中群众性活动具有普遍性,自己动手体现了课外教育的实践性,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134.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参加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行动的自主性、组织的灵活性和活动的实践性135.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科学技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社会活动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