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平衡點——香港地理課程發展的經驗林智中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課程設計社會需要科技發展學生特質學科的本質學科知識的發展政治狀況課程設計的考慮因素對地理科的訴求:以IGU-CGE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爲例》知識和理解技能方面態度和價值觀知識和理解認識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構下審視國內外的事件以及理解空間的相互關係認識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統(地形、土壤、水體、氣候、植被),以便理解各生態系統內和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認識地球上的主要社經系統(農業、聚落、運輸、工業、商業、動力、人口及其他),以便對地方有所認識。認識地球上不同的人種和社會,以鑒賞人類豐富的文化認識作爲日常活動空間的本區和國家的結構和運作,以及認識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戰和機會。技能利用以文字、數據和符號等形式表達的資料,如課文、圖片、圖表、表格、圖解和地圖等練習怎樣進行實地考察、繪製地圖、進行訪問、理解二手資料和運用統計數據利用信息傳播、思考、實踐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從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規模的地理課題。此一探究過程將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困難收集和組織信息處理資料分析資料評估資料發展通則作出判斷作出決定解決難題齊心合力參與集體工作知行合一態度與價值觀對周圍的環境以及地球上各種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徵産生興趣;一方面欣賞自然世界的美,一方面體會人類各種不同的生活情況;關注後代的生活和環境的質素與規劃;了解態度和價值觀在作決定時的重要性;時刻準備充份和負責地把地理和知識應用於私人、專業和公共生活上;尊重別人的平等權利;以「世界人權宣言」爲基礎,積極尋求方法,以解決國際、國家、地區和本土的問題。」對香港地理課程有什麽訴求呢?香港地理課程經濟政治學科更新社會需要如何吸引學生報讀知識與技能如何平衡價值觀經濟經濟轉型工業空洞化第三產業:衝擊爲經濟競爭力服務適應全球化的挑戰政治過往:中小學課程:非政治化地理課程:中國大陸:我們的近隣97回歸,一國兩制,加強對祖國的認識國民教育學科的更新地理信息系統GIS例子:工業地理(multi-pointproduction)如何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讀?初中:分科、統整中四、五:選修中六、七:選修新高中:選修公開考試人數中學會考高級程度19993725770792001356147227200333910718220053247268132007312367514如何處理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有限的課時?如何平衡全球認識和國情教育?如何保持地理科的吸引力?回歸後的香港課程1998年實施的初中地理課程2003年實施的高中(中四—中五)地理課程將於2009年實施的新高中(中四—中六)地理課程1998香港新初中地理——議題爲本,探究教學年級議題/問題建議研習地區中一在城市環境中生活(次議題略)中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反應(次議題略)中三資源與發展救救雨林!(森林生態系統及保護)南美洲、東南亞海洋有難(海洋資源)亞太區空氣清新?(空氣污染及酸雨)歐洲、北美洲爭取能源(能源)中國工業奇蹟(工業發展)日本富與貧(發展與互相依賴)——初中地理課程——優點內容生活化提高學習興趣較易培養共通能力與價值觀初中地理課程——不足個案研習和議題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程的學科知識完整性2002高中地理課程主題部分議題部分氣候氣候異常地貌與內營力作用糧食與饑荒地貌與外營力作用自然災害農業可持續發展城市能源的抉擇工業水的煩惱高中地理課程——優點主題部分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地理知識及概念,議題部分可以應用這些知識及概念,了解和解構學生生活環境中接觸到的重要議題,在學習過程中,協助學生培養技能及價值觀。高中課程議題與初中的議題盡量不重複高中地理課程——不足內容涵蓋面不足,如沒有有關岩石、海岸地貌、生態系統的學習這些課題:與學生生活有關地理科的核心內容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必修單元必修單元議題範疇個案研習機會與風險—居住在災害頻生的地區是否明智之舉?自然災害、內營力作用與地貌沒有指定個案;建議研習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管理河流和海岸環境:一個持續的挑戰外營力作用與地貌、環境管理香港的溪流和長江;香港與英國的海岸環境轉變中的工業區位—它如何及為何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改變?工業區位、全球化中國的鋼鐵工業和美國的資訊科技工業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保育與城市發展是否不能並存?城市問題、可持續發展香港對抗饑荒—科技是否解決糧食短缺的靈丹妙藥?饑荒、農業薩赫勒地區的遊牧農業和南加州的灌溉農業消失中的綠色樹冠—誰應為大規模砍伐雨林付出代價?生態系統、伐林、環境保育沒有指定個案全球增溫—是事實還是虛構?氣候變化、氣候元素沒有指定個案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選修單元選修單元議題範疇個案研習動態的地球:香港地質與地貌的形成地質、岩石循環香港天氣與氣候氣候香港及中國內地運輸發展、規劃與管理運輸系統香港及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區域研習珠江三角洲區域地理珠江三角洲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優點通過必修和選修部分,學生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課題,不失爲一個解決學生興趣不同的方法。新高中課程的設計顯示了設計者嘗試在學科的學術性、應用性及學生學習興趣中取得平衡。課程文件中明確地說明了期望學生能發展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的能力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不足(1)議題探究和地理概念的關連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子:全球增温全球增溫-事實還是虛構?本單元旨在介紹全球增溫的議題,并以此作爲人与自然環境互動的典型例子。此議題引起的主要爭議,是全球增溫究竟是事實還是虛構,本單元將對此驗證。除了探討全球增溫的成因和影響外,本單元的重點在于分析全球增溫是真正的氣候轉換還是一個長期性的氣候波動。透過探究此議題,學生可對全球氣候元素和相關形態有基本的認識,并更清楚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所造成的改變、這些改變的含意,以及這些改變對人類活動的性質和形態所帶來的影響。問題指引說明1.爲什麽有些人認爲全球增溫是事實,但其他人却認爲是虛構?2.地球是否越來越熱?有何證據?顯示世界變得越來越熱的證據:熱浪和不正常的溫暖天氣、海平面上升和海岸泛濫、冰川融化、北極和南極變暖3.全球氣溫的正常分布是怎樣的?日射是怎樣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上的?4.是什麽因素影響全球氣溫的分布形態?5.全球增溫是否只是氣溫的長期波動,還是地球變得越來越熱?全球氣溫分布形態和日照分布出現緯度差异的原因影響氣溫分布的其他原因:陸地与海洋、洋流、盛行風、地勢全球氣溫的時間分布形態支持和反對‘全球增溫是真正全球性議題’的觀點6.全球增溫的可能人爲因素是什麽?7.全球增溫在何種程度上是自然作用?8.人類活動在此扮演了什麽角色?溫室效應:機制和人類活動(濫伐林木、燃燒化石燃料、垃圾焚化、排放氯氟碳、農業)在强化此作用擔任的角色9.全球增溫將會帶來什麽影響?它會怎樣影響人們的生活?10.人們對此可以作些什麽?全球增溫帶來的後果--全球各地的贏家和輸家,例如對海平面的影響、泛濫頻率、新的農業機會、健康風險、氣候變得不可預測和惡劣天氣事件對抗全球增溫的措施:植林、减少排放溫室氣體、廢物循環、交通管制及規劃等討論全球性(例如京都協定書)和全國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審視各個可持續的選項如何預防潜在的風險問題指引說明3.全球氣溫的正常分布是怎樣的?日射是怎樣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上的?4.是什麽因素影響全球氣溫的分布形態?全球氣溫分布形態和日照分布出現緯度差异的原因影響氣溫分布的其他原因:陸地与海洋、洋流、盛行風、地勢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不足(2)新高中課程中處理地理信息系統學習的問題。傳統文化:不考不教GIS:紙筆考試有困難校本評核:15%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不足(3)未能有效地照顧個別差異新高中學制:中六學生能力差異很大過往:中六學生:最好的40%結論從過往十年頒佈的香港地理課程裏,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他們努力地平衡這些訴求。當然,平衡並不等於沒有價值取向。近年香港的地理課程明顯地注重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大力推廣探究式教學;以議題來組構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對中國地理的學習。這種取向基本上能與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發展配合,不過,仍有不少問題。在課程設計中,我們很難做到完全滿足不同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