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42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2、历经黑暗动荡的明代中晚期。3、四代习文的家风。少年才俊。4、科举、仕途多艰。屡拒权臣延揽而淹蹇。汤显祖的生平5、辞官归隐,创作以终。2020/5/143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长期屈沉下僚的汤显祖,上感于官场的腐败,下感于地方恶霸的有肆无恐,还因为爱女、大弟和娇儿的先后夭折的强烈刺激,与万历二十六年(1598)毅然辞官,归隐于临川玉茗堂中。于百感交集中,创作了“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2020/5/145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汤显祖的戏剧创作传奇五种:《紫箫记》改编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未完成)《紫钗记》改写《紫箫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改编自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邯郸记》改编自唐传奇《枕中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2020/5/146汤显祖的思想儒、释、道兼有,抨击官场黑暗、政治腐败,追求个性解放。“至情”论——至情悟人、戏曲救世。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3、方式上,“至情”的感悟方式借戏剧来演绎。王思任:“《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在十六至十七世纪的世界剧坛上,活跃着两位伟大的戏剧家,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1564—1616),一位是中国的汤显祖(1550—1616)。东西两大戏剧家遥相辉映,这在世界文坛上是一段佳话。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在临川县一个四代习文的读书世家。祖父懋昭有文名,笃信老庄之学。父亲尚贤倾心儒学,为文高古,举止端方。家中藏书数万卷,为汤显祖读书提供了有利条件。汤显祖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十四岁以前为读书应举阶段。汤显祖自幼聪颖,五岁就能属对联句。十岁学古文词,对《文选》颇为喜爱。十四岁补为诸生,在县学里名列前茅。二十一岁时以第八名的成绩中了举人。此后几年,他先后印行了《红泉逸草》、《雍藻》(已佚)和《问棘邮草》等三部诗集。年轻的汤显祖已经颇有名声,但此后他在进士科考中屡遭挫折,在仕途上也不顺利,其主要原因是他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而这一信条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格格不入的。汤显祖主张做人要做“真人”,为人要有“真气”,不肯屈己以从人。为此,他在万历五年(1577)、万历八年(1580)两次谢绝当时掌握大权的首辅张居正的笼络,结果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即张居正去世次年,三十四岁的汤显祖才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三十五岁至四十八岁为做官阶段。汤显祖中进士后,因谢绝辅臣张四维、申时行的笼络,被排斥于“馆选”之外,而被授予南京太常寺博士的闲职。万历十三年(1585),当时任吏部郎的前临川知县司汝霖给汤显祖一封信,说只要汤显祖对执政有所表示,他本人再从中怂恿,汤显祖就可以到北京吏部当官。汤显祖在《与司吏部》中对这番好意明确加以谢绝,表明自己愿意留在南京而不愿调往北京的态度。南京太常寺博士是一个闲职,汤显祖因而有时间从事自己喜爱的戏剧活动,将青年时代所作的《紫箫记》改写为《紫钗记》。但汤显祖并未忘怀世事。万历十九年(1591),他给皇帝上了一道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直接抨击为政不公的首辅申时行等朝廷大员,同时也间接批评了用人不明的皇上。这就触怒了神宗与申时行等人,于是汤显祖被贬谪到遥远的广东徐闻县,当了一名典史。两年后,汤显祖才被调到偏僻贫穷的浙江遂昌担任知县。在遂昌任上,汤显祖灭虎清盗,劝学兴教;每逢除夕、元宵,还放狱中人犯回家团圆或上街观灯。他在任的五年,政简讼清,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老百姓当中口碑也很好。但朝政的腐败,上司的压抑,使他痛感难以有所作为,便乘万历二十六年(1598)赴北京上计(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三年一次)之机,向吏部告归,离开遂昌,回到故乡玉茗堂,开始了隐居生活。四十九岁至六十七岁为归隐田园阶段。汤显祖在遂昌期间,就已进行《牡丹亭》传奇的构思,并已开始写作。万历二十六年(1598)回到临川后,他完成了这部名著。其后他还创作了《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以上三部传奇,连同以前创作的《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汤显祖主张做人要有“真气”,可以在魏晋风度里找到渊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说:“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汤显祖《答余中宇先生》说:“某少有伉壮不阿之气,为秀才业所消,复为屡上春官所消。然终不能消此真气。”汤显祖的思想,最突出的是他提出“至情”论,高扬真情、至情,与理学家所维护的理、性相抗衡。汤显祖生活的晚明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领域里新的学派对程朱理学发起了挑战,其中包括由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明确指出“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是王艮的再传弟子。汤显祖又崇拜当时两位著名的“异端之尤”——达观和李贽,从他们那里汲取思想养料,并且加以丰富发展。他赞同达观提出的“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论断,并进一步发挥道:“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对于理学家们的责难,汤显祖的回答是:“诸公所讲者性,仆所言者情也。”(转引自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五)汤显祖认为“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这情就是人的正常情感和欲望;而汤显祖所大力肯定的真情、至情,就是人们对自由、对美的热烈追求。而要实现这一追求,必然要向束缚、压抑、扼杀人的正常情感和欲望的理和性发起冲击。而最能艺术地体现他的这一思想高度的,便是《牡丹亭》。汤显祖的“至情”论也可以从魏晋风度中找到渊源。曹操有不少言论、行动,表现了他重情感的一面。如据陆机《吊魏武帝文》,曹操临终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对于曹操这种情感和举动,陆机是理解和同情的,所以他满怀深情地写道:“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结遗情之婉娈,何命促而意长!”尽管后来有不少人斥曹操“分香卖履”为虚伪,汤显祖却仍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十咏·魏王分香事业易委谢,恩爱难销沉。虞歌与戚舞,英雄同此心。铜雀伎吴起张巡总为名,到头才识此中轻。若言铜雀分香假,泣向虞兮亦世情。戚夫人后宫齐高唱,哀响入云翔。终日不能言,倚瑟涕何长。心知万岁后,谁能怜赵王。千秋铜雀台,婉娈为分香。汤显祖这里提到了两种类型的人:杀妻以求将的吴起,杀爱妾以飨军士的张巡,是无情的;对虞姬歌而泣下的项羽,为戚夫人作楚歌的刘邦,为诸夫人分香的曹操,是有情的。很显然,汤显祖是肯定有情者的。《世说新语·伤逝》引王戎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汤显祖对“情”的态度,与此是相通的。比汤显祖略晚的张岱在《五异人传》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魏晋人的深情,经常与妙赏相联系。正如冯友兰在《论风流》一文中所说:“真风流底人,必须有妙赏,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底感觉。《世说新语》中底名士,有些行为,初看似乎是很奇怪,但从妙赏的观点,这些行为,亦是可以了解底。”由此可见,妙赏是对人生的一种审美态度。汤显祖的深情也是与妙赏相结合的,而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正是鉴于唐代及其他时代作家的成功经验,汤显祖对于情在创作中的作用有着足够的认识。“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天下之声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因以憺荡人意,欢乐、舞蹈、悲壮,哀感鬼神,风雨鸟兽,动摇草木,动裂金石。”——《耳伯麻姑游诗序》汤显祖的深情与妙赏相结合的最集中表现还是他的戏剧创作。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指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因此需要有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戏剧的特质,也与这一需求相适应:“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使天下之人无故而喜,无故而悲。或语或嘿,或鼓或疲,或端冕而听,或侧弁而咍,或窥观而笑,或市涌而排。乃至贵倨弛傲,贫啬争施。瞽者欲玩,聋者欲听,哑者欲叹,跛者欲起。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寂可使喧,喧可使寂,饥可使饱,醉可使醒,行可以留,卧可以兴。鄙者欲绝,顽者欲灵。”这就是说,戏剧对人的情感发生作用,并且通过情感对理智发生作用。“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岂非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也哉!”这里对戏剧的魅力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正是汤显祖本人钟情于戏剧的集中表现。汤显祖从事戏剧活动,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他曾说自己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复甘义麓》)。直到六十五岁,亦即去世前二年,他还写道:“岁之与我甲寅者再矣。吾犹在此为情作使,劬(音qu)于伎剧。”(《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汤显祖的“四梦”,包含了他深刻的、也是独特的人生感受,对此一般人是难以深入体会的,所以汤显祖感叹道:“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八《答李乃始》)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汤显祖诗文集》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因此当有人对“四梦”表现出深刻的感受时,汤显祖是引为知己的。深情与妙赏相结合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汤显祖的戏剧活动中,而且体现在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中。例如《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心灵世界,正是深情与妙赏的完满结合:杜丽娘在《惊梦》一出中说“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对自己青春的妙赏;在《寻梦》一出说“美满幽香不可言”,是对爱情的妙赏;柳梦梅在《玩真》一出中说“则被你有影无形看杀我”,是对心中人的妙赏。《紫钗记》取材于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写王府歌姬之女霍小玉与书生李益相爱,却因卢太尉强招李益为婿而屡遭挫折。经过霍小玉的不懈追求,又得黄衫客的仗义相助,二人才得团圆。剧本塑造了霍小玉和黄衫客两位令人敬重的人物形象,而对软弱的书生李益则有所批评。《南柯记》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书生淳于棼醉卧古槐树旁,梦入蚂蚁族所建的大槐安国,当了驸马,风光一时。夫人死后,淳于棼地位一落千丈,遭受种种排挤打击,最后被遣返回人间,终于大彻大悟。《邯郸记》取材于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写久困场屋的卢生在邯郸酒店得仙人吕洞宾所赠玉枕,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同时也受尽风波险恶。一梦醒来,店小二为他煮的黄粱饭尚未熟透。卢生幡然醒悟,随吕洞宾而去。以上三部剧本中,《紫钗记》讴歌了霍小玉的爱情追求和黄衫客的侠义气概,即汤显祖在《紫钗记题词》中所说的:“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衣客能作无名豪。”《南柯记》和《邯郸记》则体现了汤显祖在饱尝人世忧患后,对于人生的理解,其中充满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这两部剧本对封建官场的揭露和批判具有相当的力度,《邯郸记》的批判尤为深刻。“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用汤显祖自己的话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