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及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及策略作者:兰秀英等级:★★★录入:小灯审核:小灯更新时间:2009-10-1015:10:34摘要: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新策略:转变教学重心,发挥学生新作用;改变教学策略,强化自主意识;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关键词:新课标;新理念;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教学结构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曾颁布过《高中语文课程暂行标准》。时隔半个世纪,新的《语文标准》取代了《语文教学大纲》,又重新出台了。名称的“回归”,不是历史的重复,而是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①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②语文教师理性和感性的统一;③师生和文本的互动统一;④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统一。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传授知识为本,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还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的工具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人“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擅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综上所述,语文课程阴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新课程中工具性的含义,更多的是体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的是和人文性结合的工具性。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决定着语文教学在于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价值。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要不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该有哪些改变呢?一、转变教学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的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等,均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该深人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和;和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距离拉近,使之与作者共振共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语文教学就是要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教师应有民主意识,要善于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引导而不是拉拽”,“激发而不是压制”,“促进而不是代替”,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现性和多样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要在教学中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内容。就语言教学而言,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被动转为主动、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并使他们在多边交往中全面深刻地关照自身的潜在价值,做出颇有前瞻性和广阔性的自我设计。因此,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氛围也是十分必要的二、改变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有我国传统的教学法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出发,通过实践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当前对语文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发方法巧妙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就要看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了。因此,新课标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训二,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连接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实现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受和感悟。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互相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由于侮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等方式去寻求解答。研究性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遵循这个理论.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创造,所以阅读是一种创造活动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和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融合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性,即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性,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在对舞一个字词的分析上,因此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二)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发问,让学生多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屑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间,反对那种不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力的提问“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序渐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但并不一定每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跟工厂‘里的工人生产的零件一个样了还谈什么培养创造人才呢?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使他们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教师只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两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在文中找答案(_三)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在语文教学中,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只求明了。故要重视学生的自由读书。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语言是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该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夕抓兑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规律,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一反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四)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作文教学“应该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三、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师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新《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人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答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书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里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书J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思路。有的课以合作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重点切人,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学习其他段落。“披文人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培养语感,加强默读,自悟自得。把感悟语言和体会感情结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