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动向与中国合作社管理重点的选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半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动向与中国合作社管理重点的选择*——基于对威海乳山市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分析王勇内容摘要:在中国农业经济转型时期,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山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表现出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社行政管理相对规范化等主要特征。而政府适当的合作社政策是确保这种农民自组织不断演进的重要条件。该文以威海乳山市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事例,详尽阐述了山东半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动向,主要有,合作社增强服务社员的能力的切入点、深入实践国际合作社原则——“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合作社锻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重要的组织载体、融入合作社联合组织等。论文提出了要科学选择中国合作社管理重点及其政策建议,主要有,改变合作社多头管理的状态,促进规范化建设和定期有效评估,优化合作社培训机制,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以及弘扬合作社文化等。关键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专业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中国合作社政策;一、中国山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回顾:特征与经验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农业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山东省是全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早的省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的同时,全省各地也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进入90年代以后,农业市场化改革催发了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与演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6年底,山东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了25586个。*该文是笔者主持的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CJGZ35)青岛农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提高山东省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政策研究”(项目编号:630906)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在2010东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与出路国际论坛上宣读,修改时征求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谢。(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前山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特征分析1.合作形式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既有基层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也有区域性的联合社、联合会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在合作机制上,有劳动、技术、产品、资本的联合。在利益分配上,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利益出发,采取了服务让利、最低保护价保利的,以及按交易量返利、按股分红等多种分配形式。一些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了按交易量返还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国际合作社运动证明,只要遵循罗虚戴尔原则运作的合作社就具有旺盛的组织生命力。按照合作社基本原则的规定,该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为社员服务,即合作社不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行动准则的[1]。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省28%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盈余返还,盈余返还总额达到9.8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组织返还额为13万元以上。(二)合作领域扩大化合作领域从个别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发展到种植、养殖、运销、加工、贮藏、资源开发、水利建设、农机服务、手工艺品生产等多个方面。但是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方面,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占到总数的48%,主要以蔬菜、果品等产品生产经营居多;从事畜牧业的占总数的23%,主要以生猪、鸡、奶牛为主。合作内容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所有方面,从过去提供生产、加工、仓储、运销、技术信息某一项或几项服务,发展到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目前这种综合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已占到47%。(三)兴办主体多元化农民是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有73%的是由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经纪人等牵头兴办的,特别是一些有威信、有专长的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农技服务站、供销社以及农业企业是兴办合作组织的重要力量,由他们牵头兴办的合作组织占到总数的15%以上。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由其他社会成员和组织牵头兴办的。(四)合作社行政管理相对规范化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前,山东省各地就从加快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出台了许多鼓励和引导发展的政策意见,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到2006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有2917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的11%,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也占到10%以上,此外有近40%的通过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确认备案。(五)合作组织之间的联合化为了适应扩大生产规模和开拓市场的需要,合作组织之间的行业性联合和区域性联合步伐加快,当时发展了联合社、联合会等专业联合组织4000多个,占全省合作组织总数的近16%,并出现了山东省畜牧合作社联合社等全省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要主体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二)主要经验1.营造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山东省委、省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全省农业的顺利发展,在分析国际上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的基础上,结合省情,确立了“产业化+合作化”的总体发展战略。1995年省政府确立了以合作制推进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以莱阳等地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出现。1998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暨理论研讨会,199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2002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2005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同时,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列入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意见。2.不断创新合作经济组织支持方式在资金扶持上,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和项目,还积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等外资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信贷支持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通过改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不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支持。在税收扶持上,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实行减免优惠,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享受发展农业产业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以及农产品或基地的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品牌注册、绿色通道等方面,有关部门也积极给予便利并降低相关费用,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规范化发展的成功做法在加强理论指导和试点示范的同时,积极探索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不同模式,总结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如莱阳围绕农产品加工出口创建专业合作社,宁津、平原发展适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农民合作协会,沂水、蒙阴通过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宁阳围绕增加粮农收入发展粮食与饲料合作社等经验做法,为促进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山东半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动向山东省工商局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3月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1109家,总数为中国之最。根据笔者调研发现,全省各个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模式、效果因区位、政策等差异,发展的水平和效益不尽一致。但是,从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中,也能够把握其发展的主要新的动向。这些动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合作社增强服务社员的能力的切入点:节约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的成本、费用,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以威海乳山市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着力为社员提供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服务。该合作社于2007年10月在乳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注册资金18.5万元,合作社社员157个。2009年9月,合作社社员总数达到215个,并且在乳山市工商局履行了变更手续。在其登记注册时强调了业务范围。1[1]该合作社是大户领办型的农民自组织。在现已登记注册的合作社中,大户领办的合作社往往成为主要形式。长期以来,在全国各地农村一直就有大户领办、控股或主导的合作社存在。[2]为了保证合作社业务开展有保证,该合作社还建立了相应的业务部门。2[2]合作社主要从事五彩地瓜、荷兰十五马铃薯、大姜、澳洲青平苹果等农产品的统一生产销售与农资统一采购供应业务。该合作社为社员统一采购生产资料时价款均先由合作社向卖方垫付,农产品收购后再向社员抵扣。2007年和2008年,合作社为社员代购化肥435吨、农药11吨,代购红薯苗200多万株,代购马铃薯种25万公斤,合作社垫付生产资料价款98万元,厂方垫付25万元,复合肥售价185元/袋(50公斤),而合作社购买的价格是173元/袋,每袋为社员节省12元,因合作社为社员实行统一采购生产资料,不仅为社员节约开支15万元,户均节省955元。在社员农产品销售方面,合作社积极与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大型超市联系,上与龙头企业签订农产品供应合同,下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实现了订单生产。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生产基地4050亩,其中:马铃薯1100亩、五彩地瓜500亩、大姜900亩、澳洲青苹苹果200亩。2008年合作社共收购社员五彩地瓜25万公斤,马铃薯91.25万公斤,大姜、苹果40万公斤,收购社员产品价值达153.85万元。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生产收购合同,凡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合作社全部收购,并规定了收购价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0.3元。2008年,社员户种植一亩五彩地瓜亩产2500多公斤,收购价每公斤2元,扣除成本费用可获得纯收入4000多元;种植马铃薯亩产30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1元,扣除成本费可获得纯收入1700多元,比种植小麦、玉米等常规的农产品每亩可增加纯收入3200元和900元。由于农民在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增加了收入,对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逐渐增强了归属感。(二)国际合作社原则——“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的深入实践:长期开展合作社技术培训1993年7月2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3[3]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是该法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威海乳山市人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为做好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工作,专门聘请了中国北方果蔬高级农艺师于洪宝、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烟威工作站站长张代胜为技术顾问,负责对本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3次。合作社聘请2名技术员在生产季节进行巡回指导,使社员在生产种植管理方面有了很好技术保障。通过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使得农业技术在农村得到较为有效的推广。原因之一是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符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Ⅰ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Ⅱ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Ⅲ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Ⅳ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Ⅴ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Ⅵ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构建:合作社与社会资源整合的合作试验该合作社秉承“服务社员、奉献社会”的宗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诚信为本、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以“创建一流合作社、塑造一流品牌、造就一流人才、做一流贡献”为发展目标。将山东省农艺专家和合作社专家聘为技术顾问和经营顾问,充分争取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与支持,积极调动了农民社员的积极性,发展生姜种植等业务,在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带动了农户社员和周边农民的收入增加。实践证明,农民合作社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政府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简洁、高效的工作程序是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