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事业发展规划事业发展规划事业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建设成就“十五”期间是新的山东大学发展的起步阶段。经过五年的建设,学校稳步实现了实质性融合,综合学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山东大学现已成为一所规模大、学科全、综合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中国名校,成为国家和山东省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高层次决策咨询、传承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地,为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为实现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实现实质性融合,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新的山东大学以融合、改革、发展为主线,用较短时间顺利实现实质性融合,在“十五”期间建成了全校统一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明确了各个校区和威海分校的功能定位,逐步推进全校资源的整合利用,学校凝聚力显著增强,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山东大学在新世纪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二)创新教育理念,确立发展战略。山东大学抓住学校合并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把握利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大学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与广阔空间,确立了“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的理念与使命;构建起以国际合作、国内大学合作、校企合作和服务山东为主体的“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格局,并大力推进以杰出人才造就和引进为核心的“人才战略”,以管理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教育创新战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适应国家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山东大学完成了在校学生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实验室条件建设、图书和校园网络建设,办学支撑条件大为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体现学校综合学术实力的主要指标,如杰出人才、博士点、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等有显著增长,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四)大学文化建设富有成效,和谐校园正在形成。新的山东大学成立后,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创造出有益于青年学生成长的许多优秀的文化品牌;探求科学真理,担承社会责任成为山大师生的共同追求。初步构建起和谐校园建设体系,以人为本、充满关爱、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正在形成。(五)进入“985工程”和部省共建大学行列。继“985工程”一期建设之后,2005年山东大学顺利进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同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续签重点共建山东大学的协议,确立了山东大学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为学校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山东大学的未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特别突出的是:尚未建立起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和制度体系;学校拥有的杰出人才数量依然很少,吸引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尚待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与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在未来五年中面临着沉重的资金压力等等。二、“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山东大学“十一五”期间面临一系列战略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知识和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山东大学大有可为;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第三,山东省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十一五”战略目标,为山东大学带来了独特的发展空间与契机;第四,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持续重视与支持,特别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为山东大学跻身国家创新体系提供了难得机遇;第五,高等教育国内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带来更多机遇。能否紧紧抓住上述战略机遇,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山东大学“十一五”期间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和目标,担承历史责任,服务社会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继续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人才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注重优化结构、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注重突出优势、凝炼特色、构筑高峰,注重提高效益、拓展空间、增强后劲;努力实现工作水准向适应新时期全面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转变,发展模式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转变,管理方式向适应规模大、校区多、综合型高水平大学的管理要求转变;站在新起点,致力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二)总体目标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长远目标,经过五年建设,实现学校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研究型大学。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竞争力,培育致力于民族复兴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智力支撑;造就一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者队伍,杰出人才数量大幅增加,学术团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和国内合作体系,成为国际合作交流中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员,引领中国大学的合作与互动,使“服务山东”成为山东大学鲜明的特色;构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使山东大学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者;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全面推进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三、“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完善人才培养格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第一使命,以培育民族和社会中坚为努力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十一五”期间,构建起融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调整优化文理工医各学科门类及各专业的学生比例结构。本科生规模稳定在4.1万人,其中总校2.8万人,分校1.3万人;适度扩大研究生规模,达到1.4万人;稳步发展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创新本科生培养体系。以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为目标,推进“本科教育创新计划”,形成注重基础、激励创新、强化实践、呵护个性成长、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推进以专业平台为核心的教学基础建设。控制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制定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重点建设优秀专业;加强基地班的建设,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健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以教师教学工作环节为重点,严格执行教师本科教学规范;在培养方案、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教学成果培育力度,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探索形成学科综合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拓宽招生与培养口径,打破专业和学院界限,整合全校本科教育资源,按文理工医学科大类构建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大平台;继续推进学分制和暑期学校计划,推行双学位、主辅修等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多样化的选择。探索形成研究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和师资优势,推进研究型与启发式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改进实验教学和医学临床教学;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推进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形成研究型学习方式。探索形成开放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途径。继续强化本科生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推进本科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本科教学的国际合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兼职教师队伍,在若干领域与海外名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继续加强教育拓展,深化招生改革,吸引优秀生源,确保生源质量。3.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为目标,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条件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实力和水平,至“十一五”末,研究生培养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按照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改进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提高导师队伍整体素质;扩大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在招生中的自主权,完善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建立研究生导师考核与淘汰机制;推进校内双导师培养,鼓励导师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联合授课与合作指导。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生考试与录取工作,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部分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或英语授课,提高研究生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鼓励开设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新型课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前沿讲座和文献综述等课程的教学;严格执行学位论文的匿名审阅和答辩程序,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推进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研究生,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从海内外著名学术机构、政府机关、各大媒体和大型企业聘请知名学者和专家作为合作导师,结合校内合作导师制度,推广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大力推进研究生“三种经历”,使三分之一左右的研究生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或社会实践经历;进行个性化教育管理,推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由学校和导师筹集资金设立更多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进一步完善奖学金的评定方式,引导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基地,大力拓展办学空间,增设应用专业和培训项目;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生层次继续教育,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改造函授教育,加快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培养质量。在本科生、研究生层次继续教育中推行学分制,建立健全个性化教学服务体系,打造出若干独具优势与特色的品牌项目,基本构建起面向社会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幅提高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完善人格培育体系。围绕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的骨干作用,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格局,构建和完善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党团课建设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典型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等活动,创造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的教育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和引导。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涯规划、素质拓展和就业指导,改进心理辅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改进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学生日常管理体系、助学育人体系、宿舍服务育人体系和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加强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就业层次的提升和就业区域的合理化分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