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雨霖铃柳永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仁宗闻其名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要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问题:词中哪句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心,凄凉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为诚信?理顺顺序全词依什么顺序展开?时间: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1)、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用寒蝉、长亭、日暮、雨歇(1分),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1分)的送别氛围,这一句点出了别离的季节、地点、具体时间,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手法:意象意境作用(2)、赏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1分)刻画了一个离人越是千言万语却反而只能无言地泪眼相对的细节。(1分)这一句突出了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手法:点明细节抒情作用(3)、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这一句动用了想象、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词人想象离别后进入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1分)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1分)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难舍、孤独寂寞的惆怅。(1分)手法:意象意境作用(4)、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古今俊语,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同意。(观点1分)本句运用了想象手法,想象酒醒后所见之景;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根据自己的离愁选择了杨柳、岸、晓风、残月四种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副画面;又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一词一景;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烘托和表现了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含蓄地表达了浓郁的离愁别绪。该句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运用技法将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遂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1、实写:2、虚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1、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4、联想:由此及彼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4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离别前—勾勒环境:寒蝉、长亭、骤雨实写离别时—描写情态:执手、泪眼、凝噎实写离别后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因情设景刻画心理:好景虚设,风情难言虚写虚写小结:实写的是面临分别时心里的依依不舍与苦楚,虚写的是想到分别后千里的行程将一个人度过,年复一年不能再见面的悲凉。虚实结合更加突出分别时的不舍和难过。本节重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