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高频考点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和教学观1.教师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教师教学观的转变(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互动统—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记忆秘籍:看别人,看自己,多训练,多反思)(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3.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种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千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基本理念1.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考点·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5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6品德评价法(奖惩法)6.品德评价法(奖惩法)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方式1.胆汁质(1)气质类型特点: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清用事、好冲动。(2)教育方式: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2多血质(1)气质类型特点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2)教育方式:适当给予较多的活动与任务;要求他们养成踏实(不轻率)、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3.粘液质(1)气质类型特点: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2)教育方式:教育要更加耐心,容许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4抑郁质(1)气质类型特点: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2)教育方式:更多地关心他们,体贴他们,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不要当众指责他们。新课改的教育观1.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教师观(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社区型开放的教师。3.教师教学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4.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观(1)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3)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4)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5)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6)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7)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2)知觉从笼统的、不精确性向精确性发展。(3)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2注意发展的规律(1)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2)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3)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4)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3.记忆的发展小学生记忆的主要特点是由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向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抽象识记发展。4思维发展的特点(1)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小学儿童思维的过渡存在—个明显的“关键年龄”(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小学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5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1)情绪、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2)友谊感逐渐发展。(3)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4)情绪、情感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5)情绪的调节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2)答题要求一分条列点,标志词明确,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