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复习考点介绍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文语言4说明顺序及作用2信息提取及概括5说明方法及作用3句段作用、题目作用6引申:说明文题目的作用•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吸引读者的兴趣。注意:理解说明对象既要考虑到事物,又要考虑到事理。•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有力)•列数字:具体列举…数据,有力地说明了……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晰(按某一特点划分)•打比方:生动形象(通俗形象)•作比较:把…和…作对比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归纳答题方法说明事物特征考察方式: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方法归纳:修饰、限制性词语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这个词表限定、猜测估计、强调)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子1: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答:“大多数”表限定(限定了范围)表示大部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花香不益于人类。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例子2: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领域。(可否删除“几乎”一词?)•答:不能删去。“几乎”表限定,表示大部分,说明塑料应用十分广泛,但并非全部领域,去掉则变成全部领域,与事实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关于说明语言题型示例:•例子3:这次台风造成经济损失至少2亿元。•答:“至少”表强调。表示最少,可能超过2亿元。突出了造成的损失的严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子4:铅含有毒性。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答:“一定”从程度上强调了对铅在玩具和炊具的禁用上没有任何例外,突出了铅有毒性的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关于说明语言题型示例:•例子5:这座桥建于公元200年左右。•答:“左右”表猜测估计。•表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可能是公元200年前或后。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子6:“船的高度是10米左右”(“左右”一词可否删去?)•答:不能去掉。“左右”表猜测估计,是“大约”的意思,如果去掉,船的高度就变成刚好10米,与事实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关于说明语言题型示例: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这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程度限定:最、很、更、比较、相当、充分……表范围限定:基本、几乎、许多、主要、极个别、之一……表时间限定:当时、至今、常常……表强调:特别、仅、只、一定、至少……表猜测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估计、也许……•2.说明文语言生动性•形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如:“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答: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知识,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3.加点词语的含义加点词语的含义一般就在说明文中,分析说明文加点词语的含义,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作答。4.体味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注意:指示性的词语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面是其中的一部分。指代性的词语(这、其、其中、那……)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扣住上文,由近及远、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名词性词语的含义一般紧随其后,答题应从文中筛选出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或根据文段内容进行概括。考点介绍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文语言4说明顺序及作用2信息提取及概括5说明方法及作用3句段作用、题目作用6题型:(1)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2)概括某段的说明内容(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信息提取与概括解题方法:(1)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读全文,分出层次。找出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方面;第二,对于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可归为特征一点;第三,用“说明了……”或“介绍了……”的句式表述易错点:说明的几个方面找得不全,对文章阅读不细致,要特别注意开头结尾段,尽量在原文找答案。第一,找中心句;第二,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分析段落结构,是总分式还是并列式;第三,表述时找对主语。(2)某段的说明内容。句式:说明了……的……特征答题思路:找中心句(总写句)先确定主语(即说明对象)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注意准确概括准确界定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把握。第一,找各段中心句;第二,如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找过渡句或开头的总说句、结尾的总结句。易错点:①不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只挑句中的几个词语②找得不全,特别要注意文章最后的“此外”“还有”之类的词(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考点介绍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文语言4说明顺序及作用2信息提取及概括5说明方法及作用3句段作用、题目作用61.说明文题目的作用•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吸引读者的兴趣。注意:理解说明对象既要考虑到事物,又要考虑到事理。2.体会段落作用试题一: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问: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1)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2)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3)中间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为后文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