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经济增长和发展•本讲主要内容;•宏观经济的度量指标即其关系。•以GDP为例说明宏观经济现有度量指标的缺陷。•经济周期的有关理论简介。•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和经济增长的理论简介。•经济发展的内涵。•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回顾。•宏观经济的度量指标。(1)广义的国民收入.库兹涅茨(Kuznets)1933年提出,有三种含义,一国的人民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一国的人民由于协作生产这些产品和劳务所取得的收入;这些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样的双重身份的居民从他们的收入中消费的商品和劳务。(2)社会总产品(nationalproduct)。物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一定时期内(一年)所生产的物资资料的总和,没有劳务价值。(3)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和,法律意义。减去生产中的资本折旧得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4)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一国境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地域意义。减去生产中的资本折旧得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5)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指政府部门以外的收入,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企业间接税。(6)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个人收入=国民收入一(公司所得税中+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十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7)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表示最终居民的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个人所得税。另外,经济学中有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实际可以认为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生产总值。奥肯(Okun)定律认为,交际的GNP增长率超过潜在的GNP增长3%时,失业率降低1%。当考虑到物价水平时,上述这些值就有名义和实际值的区分。•计算国民收入时有如下恒等式。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国民收入)=企业全部产品和劳务(国民产品)的销售总价值=企业成本+企业利润。所以国民收入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并且所得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部门法。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而成,又称新价值法。•支出法。把一年间企业部门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不同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加总得到.通常的GNP。•要素成本法。从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挣得的收入出发,按不同要素分类,利用生产要素的收入加总得到,由于要素的枚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润),所以有称要素成本法。•现代社会由于国际经济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宏属经济的绩效。下面以国内生产总值说明,目前宏观经济指标反映一国居民生活福利状况的缺陷。•具体地说,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六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2)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3)它测度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所出售的价值;(4)它只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价值,包含着时间因素;(5)它是指存在于一国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该要素所有权是否属于本国国民;(6)GDP所统计的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尽管作为一般物质福利测度而言,GDP是个有用的概念,但是,作为衡量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它有以下缺陷,这些缺陷如果不加注意,它便不能反映真实的人的福利情况。•非市场交易产品和劳务不计入GDP.这一方面会使统计的GDP值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福利情况,另一方面GDP的增长,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反映社会福利的增加。前一方面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农村,由于农民的许多产品自给自足,像吃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和家禽,家畜,穿自己纺纱织布做的衣,住在自己盖的房子中,由于这些产品都不计入GDP,使统计出的GDP值不能充分反映这一地区人民的总体福利水平。而后一方面的例子更为普遍,像刚才的农民如果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再买回相同的产品,尽管福利没有变化(假设不存在专业化和交易费用)但GDP却增长了许多。有一个极端的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假设开始时每家都自己洗车,有100户人家,由于自己洗车是非市场行为,因此不计入GDP;现在洗车可以赚钱,洗一辆车10元,第—户为第二户洗,第二户为第三户洗,摹三为第四户洗......而第100户为第一户洗,这样GDP值增长了1000元,但比较100户人家开始的福利情况,总的福利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情况说明GDP的大小和变化井非一—对应的。•人的闲暇没有从GDP的统计中反映出来,这使得GDP对人的福利反映很不充分和全面。人的福利不仅仅包括人通过劳动所能交换到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更包括人不劳动时所享受到的闲暇。当一国的所有居民决定少工作10%的劳动时间时,GDP会减少10%(假设劳动的时间效率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国居民的福利下降10%。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除了表现在GDP的增长上外,还体现在劳动时间的缩短,因而所享受闲暇的增大上。•GDP的统计只考虑某一固定时间内所生产出的产品和劳务,而不考虑产品和劳务的性质,因而反映不出产品和劳务的增大,是否带来居民福利的相应增大。设想一群盗贼进入一个原本设有偷窃的国家,于是盗窃案上升,居民为了财产安全,安装了防盗门,配制了更坚固的防盗锁,甚至雇佣保安巡逻;而全社会也扩充警力,加大维护社会治安投入,这一切如果在社会有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必然表现为GDP的上升,即经济的增长,但GDP增长的背后,社会的福利并没有增加,甚至是—种下降。如果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和惩罚一个罪犯的成本相同,那么一个国家—年多培养100个大学生所带来的GDP增量,与多惩罚100个罪犯所表现的GDP增长是完全相同的。战争,灾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现出对GDP上升的促进,从而体现了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而人的福利呢?•更为重要的是,GDP的统计中忽视了环境。尽管可以用国内生产净值(NDP)或其他除去生产成本的指标,显示经济增长获得的净收益,但是目前为止,环境还很难用合理的成本衡量,如蓝天价值多少,清澈的河水值多少钱,尤其环境除了自然环境外,还有社会环境,人和人的关系,社会的道德风尚,这些更无法用金钱衡量,当GDP的增长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时,很难说GDP的增长能带来社会福利的增长。•除了上述的缺陷外,GDP统计还存在着地下经济,非法经济等减少社会福利的缺陷,这使得GDP所表示的经济增长很难体现社会福利。实际上,人是有理性的社会的人,人的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还包括许多方面,如幽雅的,友好的环境,创造力的发挥,受人尊重等等,这些都不是物质产品所能衡量的,这样GDP所表示的经济增长便不能代表社会福利的变化,人的发展也不是经济增长所能覆盖的,于是经济发展便逐渐代替了经济增长来表示社会福利的增大。•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更替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包括四个阶段:经济扩张或繁荣(prosperity),紧缩或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日语中,繁荣与萧条分别为景气和不景气,危机则为恐慌.•长期来看,经济以GDP计量,随时间总是增长的,但增长却是围绕其长期趋势周期性地上下波动实现的。•周期的分类。•1862年,法国的朱格拉(juglar),朱格拉周期平均为9-10年。•1923年,英国的基钦(kitchin),基钦周期平均为40个月,又称短周期。•1930年库兹涅茨(kuznets),库兹涅茨周期平均为15-25年,又称建筑业周期。•1925年,前苏联康德拉惕夫(kondratiev),康德拉惕夫周期平均为50年,又称长周期。•周期理论一般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经济扩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是会爆发危机并继之以反方向的收缩过程。(2)经济扩展和经济收缩为什么总是积累性的。(3)促进经济周期四个阶段交替变化的原因。(4)经济周期为什么会出现。•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的经济周期理论。西斯蒙第,马尔萨斯,霍不斯等人。•比例失调危机理论,投资过多,引起资本短缺或消费过多。•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资本存量调整理论,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乘数是指投资的扩大会使消费和收入成倍的扩大。加速教则是消费和收入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即投资带动消费和收入,而消费和收入的变化反过来又引起投资的变化。这一理论能够将经济的波动量化,是目前较普遍接受的理论。•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传统的因素,包括人口的增长,土地肥力的增加,资本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将上述的因素作为变量,分析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形成了增长模型,这是目前发展经济学(developeconomic)研究的基本方法。•现在使用比较广的是道格拉斯形式的增长模型。A表示技术进步,L表示劳动力的增长,K表示资本的增加,a,b是系数.•可以采取回归法计算经济发展中,技术,劳动,资本的贡献份额,如果劳动和资本的贡献是主要的,则经济是外延式的增长,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则经济增长是内涵式的。•关于技术进步,根据它对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分配份额的不同作用可以区分为三种(1)假如某种技术进步并不改变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称为中性技术进步;(2)假如某种技术进步增加了资本的分配份额,称为节用劳动(多用资本)的技术进步;(3)假如某种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称为多用劳动(节用资本)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以GDP经济指标为代表的经济的量的增长。•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不仅是指经济指标表示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心的经济结构等质的变化。具件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发展是发展战略的核心,“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发展的目标在于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2)在发展中必须建立代际公平原则,当代人在发展中,必须兼顾后代人的利益。(3)在发展中必须把公平和缩小社会差距作为基本的发展目标。(4)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后代人利益的基本措施之一。“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5)社会的发展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必须体现人民的参与,在发展中应当建立公众参与机制。(6)发展必须保证公民的安全,必须建立人类安全机制,环境安全是一个基本内容,除此而外,工作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都是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7)在发展保护社会易受伤害群体的利益,帮助他们参与经济发展,社会活动,包括妇女,儿童,残疾人,老人,穷人等。各国应当承认和适当支持他们的观点,文化和利益,并使他们能有效地参加实现持久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简单回顾。•改革前的中国经济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尽臂经济增长了近10倍,但是经济增长有以下几个特征:(1)增长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外延式的增长模式。社会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带来了许多不可弥补的后果,这使得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社会的福利和人的福利。(2)积累事高,以牺牲居民消费为代价。(3)结构恶化,形成了二元经济的特征。•目前我国在实现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1)经济的外延式的增长模式没有根本改变。(2)市场机制的经济体制没有建立。(3)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甚至恶化。(4)政府的功能和管理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5)劳动力的素质需要大力提高。(6)就业问题突出。(7)社会老龄化渐趋严重。(8)收入的差距增大到不合理地步,背离社会公干。•总之,目前中国依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y),而不是发达国家(developedcountry)。•以世界银行的指标看,中国尚未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