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最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件1:《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1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2编制依据《关于印发河北省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冀安委[2016]5号);《河北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方案》(冀交安监[2016]282号);《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1月12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河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的意见》(冀安委办〔2017〕1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河北省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试点工作方案》;《道路客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准》;《道路客运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标准》;《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准》;《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标准》;《汽车客运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准》;《汽车客运站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政策等要求。3工作步骤企业在开展“双控”机制建设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统一部署,整体推动。(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加强“双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双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并组织各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双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培训、督导落实等工作。企业“双控”机制建设组织机构可以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采用同一套组织体系。(2)制定实施方案:企业应制定《“双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明确如下要求:1、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建设,促进全公司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和共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坚决遏制企业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2、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并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安全风险培训教育和公告警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完善闭环管理,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防控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3、工作流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图划定风险辨识范围确定风险辨识方法实施风险辨识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分级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落实防范措施跟踪验证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及原则分为A、B、C、D级确定风险评估方法(经验判断法等)编制风险源/风险因素清单应用JHA、SCL等明确识别范围(区域、场所)强化过程定期更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图(3)建立责任体系:企业应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根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其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将“双控”职责纳入岗位安全责任制中。通过责任体系的建立,确保“双控”工作落实到位。例如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对本单位负有以下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依据确定隐患排查方法实施隐患排查一般隐患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隐患整改明确职责及要求等收集整理法规及标准规范如分专业、分层次分区域等编制隐患信息统计表或台账重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并上报效果验证隐患分级隐患整改效果评估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全面负责本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新纳入)。(4)健全制度:企业应建立《风险因素辨识管控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根据“双控”机制建设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其他安全管理制度。(5)动员部署:组织召开“双控”机制建设动员部署会议,明确工作要求,将相关标准、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一线,营造全员参与“双控”机制建设良好工作氛围。(6)开展培训:企业应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方法的培训,人人掌握风险因素辨识及隐患排查技能。培训工作可自行组织(培训讲师必须熟悉本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并能熟练运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方法,熟悉本行业安全生产特点),也可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7)组织实施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a)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方式:可以按因素分别辨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也可以按岗位分别辨识,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用的方式,参考《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进行风险辨识。明确辨识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详见附件1标准重点条款解读“辨识方法”举例说明。根据以上方式、方法,对全公司各部门、各岗位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分别列出《风险因素清单》。b)风险评估分级:企业应组织评估小组对辨识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级,评估小组成员应由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组成。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应是各岗位工作3年以上,风险意识较强,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员工。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有经验判断法、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详见附件1标准重点条款解读“评估方法”举例说明)等。采用经验判断法时,评估小组根据已有经验对各风险因素进行A、B、C、D等级判断。风险评估要从风险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c)制定防范措施: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参考《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针对辨识出的风险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首先由专业人员分别组织各部门、岗位员工针对《风险因素清单》,讨论制定防范措施,汇总形成部门、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上报公司;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各业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针对各部门、岗位上报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一起分析,汇总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在存在B级以上(含B级)风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张贴岗位风险提示卡(参照《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给出的样式),编制《岗位应知应会》,由公司进行重点督导。对存在C、D级风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可以由部门、班组和岗位进行管控。d)动态管理:风险辨识应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鼓励全员参与,使各岗位员工随时发现身边的风险随时提出,随时解决,对于不能立即消除的风险应讨论确定防范措施补充到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中。(8)组织实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分别明确公司、部门、班组、岗位等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根据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隐患排查标准,建立企业各层级、各岗位隐患排查表单并组织实施。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内容,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有排查标准、有排查记录、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验证等“五有”要求,二者互为补充。a)制定年度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明确隐患排查的目的、范围、频次、责任人等。b)编制完善隐患排查检查表单: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日常检查表、综合性检查表、专项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季节性检查表等。c)隐患排查方法:按照检查层级,可划分为:公司级安全检查、部门级安全检查、班组级安全检查等。按照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按照专业,可划分为:消防检查、电气检查、车辆检查等。根据隐患排查标准开展各项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d)隐患治理:企业应对事故隐患分级治理。不同层级负责的隐患治理由治理所需的资源配置、权限、管理及技术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每一级均应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台账,对隐患清单、隐患治理过程以及隐患治理效果验证均应保持完整记录。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对限期整改的一般隐患应下发《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对重大隐患应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e)验收与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对于一般隐患,应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跟踪。对于重大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同时上报属地行管部门和职工代表大会,整改完毕应进行效果评估。对未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进行处罚。(9)监督考核:企业应加大“双控”机制建设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并将其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奖惩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实现考核方式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防控转变,强化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监督和考核。鼓励对发现、报告和消除风险因素和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表彰;对瞒报风险或事故隐患的人员予以相应处理。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营造全员重视“双控”管理体系的良好氛围,不断改进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10)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评审结果和日常安全生产排查情况,客观分析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质量,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过程管控,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绩效。附件1.标准重点条款解读2.相关表单目录附件1:标准重点条款解读(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专业为主)1.术语和定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关系:风险源包含风险因素,如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风险源,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驾驶过程中玩游戏等是风险因素。运行中的车辆是风险源,车辆轮胎磨损严重、刹车失灵、转向失灵等为风险因素。“第一类风险源”是根源风险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运行中的车辆。“第二类风险源”是状态风险源,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驾驶员超速驾驶、违规载货等)、物的不良状态(如车辆带病运行等)、环境的不良状态(如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冰雪路面等)。2.核心要求:标准5.2.1“法律法规识别”是指企业必须收集适用于本企业的法律法规,并应识别违法违规的风险。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那么实际风险源辨识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方面“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就是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就是交通事故、罚款等经济损失。法律法规识别记录及清单同安全标准化第四章内容。标准5.2.2“辨识范围”中三种状态:“正常”是指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就存在着危险危害(如运转中的机械设备存在动能可能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异常”是指设备维修、检修状态存在的危险危害;“紧急”是指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事故时的情况下没有安全联锁或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导致的风险(比如客车发生火灾,安全锤找不到或逃生门打不开)。标准5.2.3“辨识方法”可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等,具体方法如下: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风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JHA的特点: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风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R=L*SR—风险度;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S—事件发生后果严重性。安全检查表法即: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