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姓名:徐文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王稼琼20050601广东核电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徐文浩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田钢.王醒宇广东省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后果预测评价系统-辐射防护2001,21(4)广东省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后果预测评价系统(GNARD2.0)是一个核电站事故场外辅助决策计算机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在线和实时评价和预测事故后果的能力,能够计算风场、放射性物质浓度和剂量,进而给出超过干预水平的区域及区域内的人口、应急设施等信息,并能对应急防护行动实施进程进行模拟和计算,得出可防止剂量以评价行动的有效程度。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和后果评价模式,总结了系统开发经验,并对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2.期刊论文梁中军.LIANGZhong-jun阳江核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浅析-广东电力2005,18(11)结合广东省阳江核电站工程实际,对工程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按功能分区进行了详细预测,并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做好核电站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同时对所选的植物物种进行了简单分析.3.期刊论文梁中军.LIANGZhong-jun阳江核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浅析-电力勘测设计2005,(4)以广东省阳江核电站工程为例,对该项目厂区用地及其配套工程的场地进行分析和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同时,提出了基本的治理措施.并对所选的植物物种进行简单分析.4.期刊论文王朝晖.李友富.牟德海.WANGZhao-hui.LIYou-fu.MUDe-hai大亚湾大鹏澳海域C、N、BSi的沉积记录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10,29(1)研究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以及核电站附近3个站位50~78cm的柱状沉积物中生物硅(BSi)、总有机碳(TOC)、总氮(TN)等生源要素的垂直变化,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沉积记录.位于近岸海水养殖区的两个沉积柱中,近年来TOC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核电站附近海域略有下降.从TOC/TN比值判断(三个沉积柱平均分别为9.54、7.42、7.9),该海域TOC是陆源和水生两种来源的混合物.此外,养殖区上表层沉积物中水生有机碳(TOC_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TOC/TN比值则上升,说明养殖区水生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下降;相反,陆源污染所造成的陆源有机碳(TOC_t)含量明显增加.在核电站附近海域,TOC_a含量明显上升,TOC/TN和TOC_t值下降,表明核电站的运行使水体初级生产力上升,陆源有机碳输入则减少.BSi、BSi/TOC_a的垂直分布表明,海水养殖区硅藻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逐年上升,而核电站海域硅藻的贡献则下降.5.期刊论文杨宇华.梁绵英.邹剑明.林钻轩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初期周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分析(1993~1997年)-中国辐射卫生2005,14(2)目的调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初期周围人群的健康状况资料,为核电正常运行或核电事故对健康影响评价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核电站周围20km半径范围内至少居住3a以上(即1993年前3年)并有常住户口的居民列为调查对象.结果恶性肿瘤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分别为88.57/10万及79.77/10万,白血病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分别为3.24/10万及2.94/10万,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及专用B超仪检查分别为8.34%和9.69%,出生儿缺陷发生率为82.33/万.恶性肿瘤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类同于或略低于广东省1990~1992年12市县区调查及全国县级一般地区水平,白血病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与广东省1990~1992年12市县区调查及全国普查结果基本一致,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未达到国家甲状腺肿大流行病区诊断标准,出生儿缺陷发生率略低于全国30个省1991~1992年出生儿缺陷监测统计结果以及深圳市相关统计结果.结论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初期没有对周围人群带来不利影响.6.期刊论文叶炜广东阳江核电站工程土壤侵蚀模数的选取-电力环境保护2004,20(2)在核电站工程土壤流失量预测中,土壤侵蚀模数是一个重要参数,是水土保持数量、标准的确定及措施优化配置的基础,模数取值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就影响到水土流失防治的质量.通过对广东省阳江核电站自然环境的分析,类比同类型地区的调查情况,确定了该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7.期刊论文黄乃明.陈志东.宋海青.邓飞.林清.黄乃容.周睿东.万玉松.莫光华.李灵娟.刘瑛.李巧勤.赖力明.周雪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辐射防护2004,24(3)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1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1)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陆地环境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2)对于110mAg,西大亚湾的海水中仅在1995年和1997年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最大年平均浓度为3.1Bq/m3;西大亚湾的海底泥中只在1997年能被检测到,年平均值为1.0Bq/kg(干);西大亚湾的海洋生物中在1994、1996和1997年检测到的活度浓度较高,珍珠贝、马尾藻和墨鱼中的最高年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2.2、1.7和5.8Bq/kg(鲜),1997年以后随着排放量的下降而显著下降;(3)对于137Cs,1994~1998年西大亚湾海水样品中的活度浓度相对较高,年平均值最高的1995年为4.6Bq/m3,1999年以后与本底相当;137Cs在其他海洋介质中的活度浓度很低,且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变化;(4)对于西大亚湾海水中的3H,只在核电站排放期间短时升高,3~5天后基本恢复到本底水平,实测年平均活度浓度在0.8~3.4Bq/L之间.8.会议论文廖彤大亚湾核电站正常运行的辐射影响(“三关键”分析)1999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辐射管理司的要求,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中心根据1998年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提供的放射性流出物的实际排放量和气象数据,对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辐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参考了大亚湾核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试运行阶段)和岭澳核电站一、二号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大亚湾两台机组对环境造成的辐射影响是很小的。9.期刊论文叶炜阳江核电站工程土壤侵蚀模数研究-电力勘测设计2004,(1)通过对广东省阳江核电站的自然环境的分析,类比同类型地区的调查情况,确定了本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设计该电站的水土保持措施提出科学理论依据.10.期刊论文王醒宇.施仲齐地理信息系统在核电站事故场外后果预测评价系统中的应用-辐射防护2002,22(2)广东省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后果预测评价系统(GNARD)以地理信息系统(GIS)ArcView为开发平台,系统实现了放射性核素浓度和剂量结果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本文结合GNARD的开发过程,着重介绍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在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与实现方法.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0890976-c272-4266-a7f0-9e2d00fbe2ba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