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710062内容摘要:内心期待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希望从马克思能够从深邃的理论中,辩证的方法论里获得精神的指引,打开思路,打开眼界,使自己不在拘于闭塞的世界里。本文随马克思主义哲学带给我的知识为主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发展进程,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人生观是我人生的根本指南,行动的风向标。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阐述了自然、社会、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解释了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本文最后还用所学知识,讲述了观《大国崛起——日本》带给我的深思。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革命性行动指南辩证开放不断发展内心一直期待着这门课,不是它带给我宏伟而又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而是,曾经,我带着美好的期待,带着对未来的的憧憬和梦想,经过六月的洗礼与漫长的等待,步入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的殿堂,步入了放飞年轻理想的地方。我以为这里,将是我人生新的起点,将会翻开我人生中崭新的一页。可是,我却面临着各种问题。适应问题,做人的问题,人生规划问题,学会学习的问题,发展问题,和情感问题。这些问题无时无刻的困扰着我。该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寻找立身之本,提升人生的境界,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做好人生规划,有目的地充实自己,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希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解除困扰,找到很长一段时间来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是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辩证观点和理论,进行毫不含糊的批判与斗争,指导现实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同各种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辩证法。辩证,即破旧新,即以新物质代替旧质,是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对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马哲的理论活力来自实践。是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的批判继承,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其相应理论形式。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把马哲看作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这学期有幸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方面: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让我深刻的意识到:马哲是现代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它具有诸多功能:1、反思功能:是对思维对象的换位思考,同时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具有思维和换位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在实际生活中,人是群居而不是作为孤立个体存在的,总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繁杂的事物,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除了自己言行一致以外,还要学会反思,将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降到最低。2、概括功能: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观。3、批判功能: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这让我想到,对于任何事情预测功能: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人生观是我人生的根本指南,行动的风向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独特方式哲学基本问题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所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五.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能大厦的根基,为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我了解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基础,正确的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六.马克思主义阐述了自然、社会、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物质世界的构成.无论事物以何种形式存在,都统一于客观实在的物质世界。世界就是由无数具体物质形态连续发展、转化的无限链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以及运动、时空、结构、功能、能量、关系、信息等属性,都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离开了物质,就不可能有属性的存在,当然也就无法说明这些属性。属性是物质固有的,物质是属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构成的整体。自然、社会、人类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它要求主观符合客观,并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哲学根据。我们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既不能从原则、本本出发,也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和现象之间固有的联系,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3.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联系是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固有的本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主观幻想的产物或某种神秘精神的体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某种联系或关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事物现象的联系是极其复杂、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客观存在和普遍适用的。七.马克思主义阐明了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运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八.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九.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不仅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而且规定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其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一般来说,外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使事物的发展显示出特定的面貌,但外因对事物发展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作用。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认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就是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坚持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把认识看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它们又表现为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在认识论上还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反映论都坚持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坚持可知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精神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不可认识的或不可完全认识的。3.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反对消极直观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观《大国崛起——日本》日本,我们的邻居,经济比我们发达的一个小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的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极大的屈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又受到严重的破坏。日本作为一个2战后的战败国,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将日本带出了战败国的深渊中,树立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为日本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日本走向国富民安呢?首先,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此事,不要因为我们受了屈辱,伤害而不去正视。日本一直在学习世界上的强国,大国。起初,他们是向鼎盛一时的唐王朝学习。当清王朝闭关锁国,走向没落的清王朝时,他们早已向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学习,跻身强国之行列。另外,日本在1871年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这种大范围的教育给日本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缩短与西方列强国家的距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劳动者素质,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其次,日本抓住了机遇,发展工业。日本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致力于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腾飞。在明制治维新时期,日本大力发展工业,为日本以后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础。1872年,日本第一条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建成通车。1874年,大阪到神户的铁路建成。日本政府先后创办东京缫丝厂和新町缫丝厂,成为日本缫丝业的模范工厂。1875年的时候,三菱有37艘轮船,23000吨的吨位,占有了当时日本所有的大型船舶,开通了上海航线。1885年,三菱和共同运输公司合并,成立日本邮船公司,共有船只58艘。到1893年,三菱公司已经达到11万吨的船舶吨位。日本大力支持民族企业和个人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需要在社会经济的条件下,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