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项目名称:大美术观背景下美术学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级别:一般批准文号:2008jyxm433项目主持人:胡是平项目主持人所在学校:巢湖学院结题形式:研究报告及论文项目起止年月:2008年11月开始至2010年11月结束填表时间:二〇一二年九月七日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制2一、参加研究人员及项目研究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序号姓名职称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主要工作1胡是平教授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2李勇副教授课程设置框架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3汪洋教授培养模式研究4童永生副教授撰写相关论文5刘勇副教授学生作品创作辅导6汪秀霞讲师撰写相关论文7王屹副教授撰写课程教学大纲其中:项目支持人基本情况姓名胡是平出生年月1959.12学历大专职称教授职务艺术学院院长所在单位巢湖学院联系电话056523622513二、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执行情况;成果特色、推广价值以及尚有那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项目执行情况1.1项目调研与项目规划本项目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2005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试行)》的文件精神,通过对省内外同类专业的院校调研,基于巢湖学院艺术学院现有的实际办学条件,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作了适时的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研究,制定了2008级美术学专业学年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本项目组于2009年底认真研究了安徽省教育厅转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在0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符合大美术观美术学专业办学理念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0年1月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教学试点学校。1.2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改革大美术课程设置除原有的绘画、雕塑、工艺等艺术门类外,近年来又增添了书法、设计、电脑美术等,也包含了纯艺术与设计的公共艺术,容纳中西两大美术系统。大美术观念从根本上讲,是对现代美术教育人才的一种素质要求,要求人才具有更为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学识修养、宽泛的艺术趣味、阔展的审美视野和开拓的创新精神。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区别与课程设置特色如下:(1)完善了学科基础课程群将过去的《艺术概论》课程调入到专业必修课程群中,增加了《设计基础(三大构成)》、《设计基础(动态图像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意能力,提高表现力,并于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教学相联系。(2)专业必修课程学时数由过去的876学时改为778学时,其中课程设置作了很大的调整。主要变化是设置了《工艺基础》5门必修任选课,《视觉传统》3门必修任选课,《工业产品与环境艺术》5门必修任选课,《数字媒体艺术》2门必修任选课,《模型制作》43门等必修课程中的系列任选课。上述课程的设立融知识、技能、创造、艺术和应用为一体,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意能力,提高设计文化和设计应用能力,培养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美术教师,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3)增加了民俗学、中国传统文化、古文字学、艺术美学四门任选理论课程,目的在于强调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精神等,丰富、完善了理论课程建设体系。(4)在“工艺基础”和“美术表现”的课当中,为突出服务地方、应用型的办学宗旨,强调了陶艺、丝网版画等课程设置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与含山民生瓷业、皖中印务的校企合作联系,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运用的结合。(5)将“中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改为二维、三维动态网页、标志设计两名课程,不仅满足了中、小学美术课件制作的需要,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的电脑美术设计能力。另外,在课程设置时坚持因课配人,杜绝因人设课的原则。将“大美术教育观”具体贯穿于制定与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恪守“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艺术与现代造型艺术结合,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结合,绘画艺术与艺术设计结合”的原则,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程体系和合理的课时分配。尤其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中加大应用类艺术设计系列课程的融进,形成了大美术观统领下又体现各自独立的专业群。1.3教学管理与教学制度改革(1)强化教学环节的各项监控,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要求教师将《课程概述》上墙,接受学生和教研室的双向监督;(2)坚持集体备课和教案评比。教研室根据教材内容体系集体研究和规划教学内容体系,分解教学单元,落实每个单元集体备课的主讲教师人选,每个单元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每个学期末,教研室开展教案互评及专家评阅评比,并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中。(3)在全校统一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里,本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已纳入校内教务网络系统,从学生选课、学期课表、质量监控、成绩查询、学生评教等方面均由网络系统管理。此外,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程教师在开课之前,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和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或修订相关课程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相一致。在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则必须按照课程教案考核内容的具体要求,认真填写“课程考核情况分析表”,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加以总结。在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管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管理人员每天跟踪检查教学规范与秩序,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教学检查情5况报表”,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应、及时解决。(4)在课程管理模式上,将学分制管理模式与课程指导教师分治模式相结合,专业必修课程与相关选修课程相结合,课程固定组合“套餐”与学生个人“自助餐”相结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考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规范性与灵活性兼济、稳定性与应变性互为补充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教育见习、实习环节由过去的第8学期改至第7学期实施,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聘请多名中学教坛新星指导见习工作,加强学生的教学实习实训工作。1.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1)课程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在尊重高等艺术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教学(2)教学中,课程实行传统授课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相结合,课堂讲解与教外考察实践相结合,学术讲座与各类学术研讨会议相结合,主、辅修课程与必、选修课程相结合,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相结合。(3)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明确而恰当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养成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学习意识,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5实践教学改革(1)课程内容设置中植入“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的运作模式上,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设开放性、互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活动。第二,在课程实践环节中,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美术遗迹及博物馆考察、小型创作等实践活动,然后开展分组讨论,在老师指导下,撰写实践教学调研报告。第三,在专业应用环节中,由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调研情况进行选题,撰写应用型论文。第四,将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带入课堂实践教学中。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求和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将教师承担的部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学,将有关教师发表与这些课程有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加6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应用,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艺术创作实践、社会服务与应用实践、文献检索实践、艺术考察实践。其中将课堂讨论作为关注的重点,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地参观考察的教学方式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第一,课内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专题热点讨论、开展专题小论文写作、学术交流等活动。如安排学生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观看经典美术作品的相关视频录像,组织课堂专题讨论,分小组进行演示汇报。为提供学生在独立解读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分析欣赏作品、发表艺术、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与成就体验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主题性研讨活动,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综合运用史论的艺术批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第二,课外实践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拟定美术学课程学习相关专题实践研究方案;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计划,学习展开学术研究、撰写小论文和学术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节,撰写参赛论文;参加这些课外活动的学生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在选题以及研究过程中获益明显,对专业的认知能力、学习绩效以及个人未来发展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第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指导全体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搜索使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途径、学习空间;利用课程已经建构上网的美术学相关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在课程每一个阶段,布置学生上网搜索相关作品的文本、音频、视频资料,择优在课堂上欣赏、评析,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优化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含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交流优秀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作业,并就此进行考核。第四,艺术考察活动是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强化,也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对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的认识,提高学习的效果。通过现场实地的观摩和学习,把课本上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和应用;通过美术实物的感触、鉴赏、分析,可以验证自己对美术学知识的领会和吸收正确与否,增强学生的审美的能7力,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去检验理论的学习,优化美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指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观察分析和论文写作,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落实中,极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3)实践教学中体现“地方性”特色在实践教学中凸显“地方性”文化艺术特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在艺术考察活动中,主要以地方艺术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参观考察为主。学校所在的巢湖市乃至安徽全省均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文化遗址、巢湖市紫薇洞魏晋摩崖石刻、巢湖市放王岗汉墓、安徽省博物馆、宏村明清古建筑群等。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地方性”特色,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本知识,增强本土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第二,融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于教育教学及科研之中。积极引导老师和学生关注皖地审美文化艺术资源的研究,对徽派图形艺术文化、巢湖流域旅游资源中的审美文化,以及安徽省学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未来等方面,作出专题立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面对学生开设专题学术报告。第三,在皖南旅游风景区长期建立写生教学基地,在皖南发达城市宁国市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徽派图形艺术文化的方方面面,真实感受皖南山水的秀美,徽派艺术的魅力,将艺术审美体验融进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和艺术创作之中。第四,整理和学习地方传统美术文化。安徽省有着丰富的地方传统美术,如萧县农民画、芜湖铁画、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三雕、萧县剪纸、亳州剪纸等。通过整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并通过有效开展各类美术活动的方式“解释”其审美和道德意义,能使学生逐步了解与接触、鉴赏与学习地方优秀的民族和民间美术,将美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此外,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就地取材,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美术文化素材以充实美术史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质修养,并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地方传统美术文化。(4)积极创造实践性教学环境第一,积极为学生创建实践性教学环境,根据美术学专业课程发展的需求,建设专用多媒体教室、中国书画工作室、油画创作工作室、版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