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玉岩中学数学科组(三年)发展规划(2006——2009)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重点学科。数学学科的稳定与发展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着相互交流、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教研带动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在三年内使数学课成为教师善教、学生会学的一门课程,让数学科组成为一个有实力、有特色、支撑学校发展的拳头学科。一.确立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标思想新课程标准一方面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同学都能学到属于自己的数学。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品质的较高的要求。而数学能力的提高,既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又要有一定的训练。个性化的发展,并不等于降低了数学的要求,相反在教学中一定体现对每一位同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提出数学教学的三个理念:大众数学、思维数学、训练数学.二明确教学思路形成学科特色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数学的教学特点,确立数学学科的教学思路为:重基础、抓过程、螺旋上升.三重视常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1)三统一协调是提高和发展的前提。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要求做到:统一备课(每周有一个集体备课的时间)、统一进度、统一测试与阅卷。(2)四认真态度决定高度。要求科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做到:认真备课(有教案)、认真讲课(教学方法)、认真批阅作业(按时批阅)、认真分析学情(依据学情制定教学方案)。(3)重基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基础并不等于简单。作为数学学科,讲基础首先是要降低门槛,让所有的同学先进来。使同学们有信心,有能力继续学习,逐步提高。其次是基础知识牢固了,才有可能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树立基础是重中之重的思想。安排单元过关检测,不过关的同学先帮其分析原因,关心、鼓励,再安排补考。达到人人过关。(4)抓过程过程决定成败。首先,每一节课要落到实处,课上要有检查、课下要有抽查。没有掌握好的要及时补上。其次,要及时“回头看”,安排月考(或双周练),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问题,一步到位。(5)培优工程“1>10”————一个顶尖学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十个、甚至是一百个普通学生的影响。从一开始就要选尖、培优。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引导他们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每班要重点指导2—3名学科尖子生,年级要制定培优计划。(6)补弱措施“三十分之一等于1”————一个学生学不好,对于一个班来说只是三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因此对于基础差,能力弱的同学一定做到:鼓励、关爱、引导、帮助。树立“每个学生头上都有一盏灯”的教育理念。对发现的“问题”要做到:“练习”问题不过时;“方法”问题不过天;“态度”问题不过周。(7)联考比较比较是进步的动力。争取和其它名校联考(单元过关检测、中段考试、期末考试),及时比较,找出差距,制定措施,迎头赶上。平行班级随时比较(作业情况、学习状况、成绩差距等),动态提高。争取平行班级平衡发展,共同提高,把差距缩到最小。科任教师随时做好同比、自查工作。(8)加强训练数学是训练的学科。要安排有课堂练习(或检测)、课后作业、课外能力提升训练(分层)。课堂检测使用百分制打分;其它作业用A、B、C等级给以区分。(9)培养习惯习惯成自然。要以不同的形式走近学生,与学生保持“零距离”。通过和同学交流、谈心,了解情况,逐步引导,让同学们轻松地学习数学,克服畏惧心理。使他们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负担。老师要有每位同学的学习档案(包括:学习成绩、进步情况、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性格、爱好等)四落实校本教研提升学科品位1校本教研(1)在学科内大兴校本教研之风。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难题以及其它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再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去指导教学实践。要求每人每学期写一篇交流的论文。(2)在科组内确定中心教研任务。高一:领悟新课程标准落实课堂教学高二:抓基础知识教学全面提高数学能力高三:训练是迎得高考的必要手段2校本课程第一阶段: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打开数学之门”(兴趣数学,数学与生活等数学讲座。)第二阶段:随着师资力量的加强,学科成绩的稳定,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可以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确定适合本校实情的校本课程。3.数学竞赛竞赛是一个学校的品位,也是打造名校的重锤。科组成立竞赛研究小组,由专人负责。在学生中以年级为单位成立数学竞赛小组,定期培训。4.课外活动配合竟赛、校本课程的开设组织1-2个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五搭建交流平台互相学习提高1集体备课人多智慧多。为了年级的协调和平衡发展,数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2互相听课三人行必有吾师。要经常学科内听课,也可以有选择地跨学科听课。听后做到三有:有记录、有评价、有交流。变学习型听课为教研型听课。3公开课树立“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的概念。要求每一节课都向外公开。其他老师可以随时去听课。这样大家都可以听到真实的课、不同风格的课。把上课和听课变成是一种习惯。4优质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好一节高水平的优质课。可以对校内,也可以是对校外。这节课应该是反应教师最高水平的课,是带有教研性质的课。5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共同提高。作为“师”者,要负责指导新人备课、讲课以及教育、教研等。作为“徒”者,要虚心学习,每周至少听一节课。三年内争取成为一名成熟的数学教师。广州市玉岩中学数学组2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