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制作技术要求一、钢轨的外观要求钢轨在出厂前应按国标:GB3426-82经过质量检查,技术要求如下:1、钢轨的侧向弯曲度每米不得大于1mm,总弯曲度不得大于8mm;2、钢轨的上、下方向总弯曲度不得大于6mm;3、钢轨端部0.5m内弯曲不得大于1.0mm;4、钢轨扭转不得大于钢轨全长的1/10000;5、钢轨横截面与垂直截面的不对称:轨底不得大于2mm,轨头不得大于0.6mm;6、钢轨底部不应凹下。轨底中央较两边突出不得大于0.5mm;7、钢轨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和横向划痕。允许有深度不超过1mm的结疤、压痕、碰伤和个别线纹。纵向划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在轨底中央1/3处不得有线纹,其它上述缺陷深度不得超过0.5mm。钢轨断面和螺栓孔表面不得有缩孔残余、分层、裂缝,且边缘上的毛刺应予清除;8、低倍组织在钢轨的横向酸浸试片上检查低倍组织时,不得有缩孔残余、内裂、异金属夹杂物、翻皮、分层和肉眼可见的夹杂。点状偏析、皮下气泡、皮下夹杂不得超过低倍组织图片的规定。钢轨不得有白点。二、钢轨及钢垫板的防锈处理1、钢轨表面全部采用喷砂的方法“出白”处理。涂上两层环氧富锌底漆。2、钢轨顶部不涂油漆,每根钢轨末端30cm范围内不涂油漆。3、在压板底座焊接在钢垫板上后,除尽钢垫板上的锈渍,表面涂上两层环氧富锌底漆(包括底座),底漆厚40μm,钢垫板底部不用涂漆。底漆干后,把钢垫板固定在预埋螺栓上,再涂上两层乙烯树脂或聚氨脂面漆(包括底座),面漆厚100μm。三、切头切头是关系到钢轨安装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求切割面同钢轨成90。,长度误差小于0.5mm。四、钢轨焊接1、在正式焊接前,电焊工需在工地现场进行模拟焊接。模拟的焊接缝应进行测试(声纳,X光照射等)。2、钢轨间的焊接隔缝为15~20mm。3、焊条采用国产J607或其他适用于QU系列钢轨的焊条。4、在焊接时,应使用铜模件包围焊缝的底部和两侧,以防熔化金属外流。铜模件分为底模件和旁模件两种。底模件的尺寸:50×6×300mm旁模件的尺寸:50×50×20mm5、焊接前,在钢轨底面和胶垫板之间应放置隔热物料,以保护胶垫板。钢轨底部焊接:钢轨放在底模件上后,在末端的空隙,放上一块小钢片(12mm×3mm×钢轨底宽)并将两旁磨成45°斜面。焊接时,首先应沿小钢片侧熔接金属,并应确保钢轨与小钢片完全熔接。焊接第一行后,应立刻清除熔渣,并放置第一对旁模件,然后进行第二行的焊接。焊接时应一边焊接一边透过模件和钢轨间空隙清除熔渣。钢轨颈部及头部焊接:当钢轨底部的焊接完成后,可放入与钢轨弧度相配的旁模件,旁模件与钢轨间必须留有空隙以供熔渣流出。当焊接到第二层旁模件的高度是,电焊工应立即放上下一层旁模件,并继续焊接,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焊接部位的焊料略高于钢轨顶部1至2mm。焊接完成后,钢轨应立即盖上毛毡等隔热物。冷却所需时间至少为12h,毛毡及保护胶垫板的隔热层可在焊缝温度低于60oC时拆除。钢轨焊缝接口处的凸出部位应作磨光处理。磨光作业可在焊缝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进行。磨光作业应小心缓慢进行,焊缝的顶部尤为重要,必须确保平滑,没有凹位。应对每个焊缝作现场理化测试。五、验收1、钢轨的验收在施工现场进行,逐根检测;2、调直好的钢轨在头、中、尾顶面做好标记,并用红油漆圈好。3、焊接处布氏硬度应高于母材20N/mm2,颈弯力应大于120t。1m焊缝12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