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计系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会计的目标、内容、基本假设、原则等。教学内容:•本章着重介绍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产生与发展•3、会计的职能•4、会计的目标•5、会计要素••6、会计假设•7、会计原则•8、会计程序•9、会计核算方法•教学重点:•1、会计要素•2、会计假设•3、会计原则••第一节会计系统的一般描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本质的三种观点:•第一种:技术会计观:•会计是一种用文字和数字相结合,为管理提供情况的应用技术(或者说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技术方法),也就是记帐、算帐。•第二种:社会会计观:•会计是一种管理方法,会计是对经济活动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活动。•按照社会会计观的观点给会计下一个定义就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一种管理工具。••第三种:信息系统观:•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包括:•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为用户提供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参与经济管理••会计信息用户有四类:•第一类:投资人、债权人、供应商等外部•第二类:财政、税、审计等国家机关、政用户•府部门•用户第三类:公安、检察、法院等执法部门•第四类: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1、财务状况信息财务信息2、财务成果信息•3、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变动信息••二、会计的产生与历史•会计的发展史经历了从低级——高级;简单——复杂;不完善——完善的过程。•在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古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1、古代会计阶段:•时间:原始社会后期——1494年2、近代会计阶段:•时间:1494年——20世纪50年代•两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第二个里程碑:1854年英国的爱丁斯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3、现代会计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财务会计——对外会计•会计•管理会计——对内会计•三、会计的职能•1、反映职能:•反映——提供情况(提供财务数据)•2、监督职能(控制职能):•监督也叫把关守口•关口——工作里的制度•制:控制、限制、制止•度:法度、尺度、标准规矩四、会计的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即:——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针对上市公司)•——经管责任的需要(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非上市公司)五、会计信息生成的前提条件(会计的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活动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而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都是法人。会计主体应是有能力拥有经济资源、承担经济义务、实行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或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经营组织;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2、持续经营•含义: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是第一个假设的引伸。•它是对会计核算时间无限性所作的规定。3、会计分期•(1)含义: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2)决定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基础,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3)经营年制、公历年制•(4)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分期产生的问题•(1)对某项经济业务需要运用判断,加以估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2)一家企业在短期内各项资产和权益的变动与现金的收入和支出是不相一致的。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4、货币计量•(1)含义: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包含了:一是货币是最好的计量单位,二是货币的单位价值是不变的。•(2)局限性:(1)丧失了某些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报告附注;(2)货币价值本身的不稳定。•(3)要求:选择记账本位币5.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会计核算中应以权利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费用的归属期间。按照权责发生制,一项收入之所以列入某个时期,是由于该时期赚得了该项收入,因而具有享受该项收入的权利;一项费用之所之所以分配给某个时期,是由于该时期接受了该项费用提供的服务,因而负有承担该项费用的责任。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1、客观性(真实性)原则;•以客观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2、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具有:(1)反馈价值;(2)预测价值3、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44、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比较和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比较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应用:融资租赁、合并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等。6、重要性•7、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应用:计提八项准备、加速折旧、或有事项的确认等8、及时性原则•(1)含义:会计核算应该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2)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报告会计信息•(3)是相关性的保证七、会计生成信息的内容(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名称,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也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反映财务状况负债静态要素•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收入•反映经营成果费用动态要素•利润•••(一)静态会计要素静态会计要素是反映、描述某一瞬间的资产及权益的要素。(1)资产:•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第二、企业现在所拥有或控制;•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投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预付帐款债权其他应收款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非流动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2、负债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是一种经济义务、经济责任,第一、现时义务其特征是:第二、必须清偿第三、能以货币计量或合理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的分类:短期借款•应付帐款应付票据流动负债预收帐款•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资本所有权、收益所有权第一、无须偿还特征:第二、代表清偿债务的物质保证,是一种剩余权利;第三、分享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静态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动态要素:•动态要素:是描述企业一定时期资产和对资产要求权的变动过程及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的要素。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人。收入的确认条件:通常情况下,收入只能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收入的分类:•销售商品收入•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所使用权收入•2、费用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济利益的流出第二,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第三,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费用的分类:•营业成本•费用管理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3、利润•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三个动态要素之间的关系:•收入—费用=利润•八、会计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1、会计确认:•会计确认是指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加以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项目应否确认;如何确认;何时确认。•确认条件:•某一项目能否作为会计要素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除了要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外,还应当满足以下两项基本确认条件:•(1)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2)该项目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成本和价值。•••2、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指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记录并在会计主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确认和列示会计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记录主要解决记录多少的问题•计量主要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要素构成。•会计计量属性:是指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的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4)现值•现值是指资产或负债形成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3、记录•4、报告•九、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一)填制和审核凭证•(二)设置和运用账户•(三)复式记账•(四)登记账簿•(五)成本记算•(六)财产清查•(七)编制会计报表第一章•提问:•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2、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一般是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合理预计,而对可能实现的收益不预计。()•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境内企业必须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