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第四卷明清文学绪论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作品风格上讲: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C个性解放思潮内涵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纵情声色,色情文学的流行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卷三《童心说》)。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汤显祖更宣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汤显祖诗文集》卷三一《耳伯麻姑游诗序》)。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集笺校》卷四《锦帆集叙小修诗》)谭元春也说“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开”(《谭友夏合集》卷八《汪子戊己诗序》)2E、主情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写物欲、写时俗、写性爱、写闲情成为时尚,肯定人性、放纵个性、歌颂世俗享乐、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平等成为鲜明的审美理想。二、明清传奇戏曲发展演变轨迹(八件大事)多考查文学常识1、教化派戏曲和传奇戏曲典雅绮丽语言风格的形成。2、明中期三大传奇的开创意义:《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个人离合之悲与历史兴亡之感结合,深化了戏曲的文化历史内涵,对《桃花扇》《长生殿》影响。3、四大声腔的形成与昆腔的流行:海盐、余姚、弋阳腔、昆山腔。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改革,形成了清柔婉折的特点,非常适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要求,开始取代其他三腔,成为最流行的戏曲声腔。三大传奇均为昆腔,《浣纱记》更是以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戏曲。4、“临川四梦”与晚明戏曲:传奇戏曲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紧密结合,跃进到时代思想文化的顶峰。5、时事剧与苏州作家群:李玉《清忠谱》、一人永占6、沈汤之争与音乐体制的格律化:沈璟与汤显祖,传奇音乐体制规范化与作家主体情思的表达7、南洪北孔:洪昇与孔尚任,清初作家、一南一北,一个钱塘人、一个曲阜人,创作了《长生殿》《桃花扇》,传奇戏曲顶峰之作,深沉的历史文化思索。8、清康乾时期,地方戏兴起,戏曲近代化,作家中心到“名角儿”中心。三、章回小说形成发展轨迹1、史传与小说间的关系:章回小说的远源A、小说名称的来由及内涵的变迁: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杂篇.外物》B、中国小说三大源头:神话、史传、诸子散文(叙事和寓言成份),以史传影响最大C、史传观念对后世小说的影响:一重“实录”;二“补史”作用2、长篇章回小说的形成: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的近源话本按鲁迅的说法:说书人的底本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小说:(银字儿)烟粉、灵怪、传奇、公案说铁骑儿:士马金鼓之事说经:演谈佛书讲史书:讲说前代史书文传兴废争战之事3、章回小说形成发展的三大阶段初级阶段:将“说话”中“讲史”一类题材整理为平话,平话是杂揉史书和传说而成。中级阶段:将若干个累积修订的某一题材累积起来,再由一个人再创作,最后写完。构成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高级阶段: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4、章回小说内容的四种类型:历史演义、神魔小说、英雄传奇、世情小说3第一讲《三国演义》一、关于“七实三虚”1、《三国演义》与前代史书之关系:《三国志》《三国志注》:人物言行大多可找到依据;对素材的移换变形2、《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关系:继承与超越3、小说叙述历史的态度:打破天道正义观念二、“拥刘反曹”倾向的源起及发展晋到六朝:以曹魏为正统东晋习凿齿:尊汉抑魏《汉晋春秋》北宋代说书:流露“拥刘反曹”倾向,《东坡志林》元代《三国志平话》: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演义》直接继承并加强这一倾向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批点《三国演义》进一步强化巩固。三、《三国演义》的思想文化内涵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杰出的战争和谋略描写,中国文化智慧的集合:儒、道、纵横、兵家等等诸多思想的荟萃。其主要文化思想内涵则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元末社会动荡,百姓渴望安定统一,成书年代及作者所处时代要求的体现2、对儒家仁政理想的向往及道德的追求:A拥刘反曹倾向;B对蜀汉集团的着力刻画:刘备仁君形象、诸葛亮能臣贤相的典范、关张的忠义勇猛,桃园结义的讴歌3、总结历史经验:民心、人才、谋略四、人物塑造手法:(重点)(A)、类型化与个性化的完美结合(以三个人物形象为例)1、曹操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儒家理想为评判标准,突出其奸诈残忍一面,又真实描写出其丰富多元性格:“古今来英雄中第一奇人”(毛宗岗)(一)奸诈A陷害叔父;B杀吕伯奢一家;C许攸问粮;D借人头;E借刀杀祢衡;F梦中杀人;G杀杨修H死后72疑冢:“生而为伪,至死仍诈”(二)残暴狠毒A杀吕伯奢全家;B为报父仇屠城;C杀伏完董承及伏皇后董贵妃;D杀耿纪韦晃等五人及其宗族和大臣(三)英雄之气A不畏权贵:重责蹇硕之叔;4B胆识过人:孤身刺杀董卓;C惟才是举,爱才如命,敬重忠义之士,宽待人才、厚待人才:哭郭嘉典韦、对关云长、赵子龙、收张辽庞德许褚;招请荀彧荀攸贾诩等、中庞统之计、痛杀陈宫沮授等等D诚心待士,从谏如流:对郭嘉言听计从,得以平定北方E多谋善战,善于以少胜多:战袁绍、打吕布、张绣、马超等F宽仁待民,法纪严明:征讨董卓等军事集团、割发代首G旷世豪情,乐观自信、永不气馁;自负风趣、颇具喜剧色彩:横槊赋诗、爱笑H目光敏锐,不因情废公:对继承人的选择I儿女情长:分香卖履(四)其他特点:好色、多疑、心胸狭窄小说中的曹操是一个极复杂矛盾的形象,是不失其本色的真英雄,又是一个可爱的大奸雄。作家以儒家理想批判了其奸诈狠毒残暴之处,但又尊重历史如实描绘出曹操的雄才大略、历史功绩和丰富的性格,完美地体现了类型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2、关羽形象:“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神勇忠义的象征:A武功超凡:温酒斩华雄、诛颜良刺文丑、过五关斩六将B英勇善战:杀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74)C胆略过人:单刀赴会D豪气冲天:刮骨疗毒E忠肝义胆:千里走单骑;F宁死不屈:麦城死节G心高气骄,心胸狭窄:不服黄忠“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欲与马超比武H刚愎自用、缺乏全局观念:轻视陆逊、拒婚辱孙权I因私废公:义释曹操3、诸葛亮形象:即“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A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智慧化身:隆中定策、火烧新野、赤壁拒曹、三气周瑜、平定益州、夺取汉中、七擒孟获、发明创造B忠心耿耿,勤于国事,严于律己,赏罚分明—贤相典型:尽忠侍后主,不取而代之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士人之楷模D用人不当:错用马谡;E事必躬亲:操劳过度而死F不善培养人才:死后蜀中人才短缺。G不善于处理内部矛盾甚至制造矛盾:无原则吹捧关羽逼反魏延(B)、性格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诸葛亮形象:由喜到悲发展。前期:风华正茂,才气纵横,指点江山、宰割天下后期:乐极生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悲剧英雄之路,孔明大恸不已”、“孔明跌足而哭”、“孔明放声大哭”、“孔明仰天长叹”、“孔明泪流满面”——小说悲剧色彩逐渐深浓(C)、善于用细节刻划人物性格心理:如24回袁绍优柔寡断103回司马懿隐忍阴险(D)环境和氛围烘托:诸葛亮出山、曹操几次惨败5(E)传奇浪漫手法:张飞长坂桥大喝(F)侧面渲染、虚实相间:关羽斩华雄关于分香卖履的解读1、苏轼的解读:“平生奸伪,死见真性”圣贤人生传统的解读,《孔北海赞序》2、司马光的解读:政治人生的解读,《沙溪集》3、陆机的解读:《吊魏武帝文》,宇宙人生的解读第二讲《金瓶梅》一、作者问题1、文人独创:兰陵笑笑生、浙江老儒、徐渭、李开先王世贞、李贽、屠隆、冯梦龙、袁宏道等多种猜测2、世代累积型:A题材来源于《水浒传》武松杀奸B大量引用此前出现的小说、杂剧、散曲、传奇资料学术界多数认同文人独创,但不会是老儒、大名士,文字工夫远逊于《红楼梦》《儒林外史》,也比不上《三国演义》,当为身居市井的下层文人所作(天才,入世极深)二、成书时间及版本:创作年代历来有嘉靖万历两种说法;版本:词话本(万历本)与绣像本(崇祯本)、张竹坡评点本《金瓶梅》主要人物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丫头:庞春梅女儿:西门大姐女婿:陈经济(敬济)包占妓女:李桂姐、吴银儿、郑月儿仆妇:宋惠莲、王六儿、如意儿、惠元姘头:林太太朋友:应伯爵、谢希大、花子虚、云理守、吴典恩、常峙节等仆人伙计:韩道国、来旺、玳安儿交结官员:蔡京(干爹)蔡状元(御史)、宋御史等三、关于书名寓意表层:取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字得名深层寓意:1、取“香焚古鼎,梅插金瓶”之意,金代表财富、瓶代表权势(也有说代表酒)、梅代表女色钱——权——钱:钱权——欲望的放纵2、情欲—死亡的象征:宣淫止淫金莲、瓶儿、春梅在书中百余女性中情欲最盛、死亡最惨,是理想缺失、道德崩溃下人欲疯6狂泛滥,导致自我毁灭的代表三寸金莲:女性美和情欲的象征(明代恋小脚癖)3、隐喻人生如梦,繁华荣辱瞬息即逝之人生本质。清代张竹坡:“盖言虽是一枝梅花,春光烂漫,却是金瓶内养之者。夫即根依土石,枝撼烟云,其开花时亦为日有限,转眼有黄鹤玉笛之悲。奈之何折下残枝,能有多少生意,而金瓶中之水,能支几刻残春哉?明喻西门庆之炎热危如朝露,飘忽如残花,转眼韶华成幻景。”——《金瓶梅》第七回回评四、《金瓶梅》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历代文人评价明袁宏道: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与董思白》明欣欣子: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金瓶梅词话序》明弄珠客: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金瓶梅序》明张潮:《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张竹坡:《金瓶梅》是一部史记。作《金瓶》者,乃善才化身,故能百千解脱,色色皆到。作《金瓶》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做书者诚是才子矣,然到底是菩萨学问,不是圣贤学问,盖其专教人空也。《金瓶梅》是部惩人的书,故谓之戒律亦可。虽然又云《金瓶梅》是部入世的书,然谓之出世的书亦无不可。——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五、思想意蕴词话本:更多儒家教化劝诫绣像本:更多佛家的空无思想及对人世诸色的悲悯—哀书A社会政治角度的解读:1、形而下层面: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生活、商行官府百态——市井化生活方式、精神方式、行乐方式,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黑暗——欲海中的沉沦、扭曲与变态2、形而上层面:对酒色财气的批判、劝惩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