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经济法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法法学专业基础课中州大学主讲教师:张理化第一编经济法总论主要内容◇绪言◇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第一讲经济法学相关问题思考:1.什么是经济法?2.经济法和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你了解一些经济法学常识么?3.举例常见的经济现象。4.举例跟经济法相关的问题。5.你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都有哪些?6.哪些经济问题直接与你相关,直接影响到了你的利益?一、经济法的形成:*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最早产生在德国二、国外经济法学发展概要(一)西方国家的经济法学概况*日本最早接受了德国经济法学说*欧洲大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关注经济法*英美法系须从实质上进行考察英美法系国家基于其法制传统,不大重视从理论上划分部门法,一般也不使用“经济法”概念,但法律史学界和经济法学界都承认这些国家存在着根植于本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国家经济调节活动以及相应的立法实践。因此,将其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经济之法概括起来统一称为“经济法”是合适的。(二)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法学概况1.经济法在苏联一度取代民法。2.苏联的经济法学影响了东欧各国。(三)中国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经济法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经济活动的调整主要是通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非公开性文件,以及各级党政机关下达命令、任务并通过行政指挥来进行的。3.中国经济法产生之初在理论上受到了苏联和日本的影响。第二讲经济法的研究对象思考:经济法的研究对象1.市场行为(针对看不见的手)(1)哪些市场行为需要政府进行规制?(2)政府如何进行规制?2.政府行为(针对看得见得手)宪政体系对政府行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权力)的控制。第三讲经济法总论一、经济法的含义: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二、经济法的特征(1)“在企业变成一头垄断的野猪时,防止它到处乱撞”,于是美国在1890年制定了《谢尔曼法》,于1914年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2)1906年,作家辛克莱尔描写屠宰业黑幕的小说《丛林》出版后,很多美国人连肉都不敢吃了。因这本书所引发的讨论,促使美国政府制定了《肉品检疫法》等产品责任法。(3)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1998年8月动用巨额港元入市操作,并推出30条措施强化金融监管。以此为基础,思考一下经济法的特征。背景资料:(一)经济性或专业性(二)政策性(三)政府主导型(四)综合性三、经济法的本质(一)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协调、处理好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二)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1.行政法:以行政权力为本位,对行政权力进行设置和制约。2.民法:个人本位。3.经济法:四、经济法的目标1.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保障基本人权3.保障社会公益的目标4.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目标五、经济法的体系(一)市场主体规制法(二)市场秩序调控法(三)宏观调控法六、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七、经济法的调整范围经济法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本国经济的运行,所以,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应该由经济法调整。(一)宏观调控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维持经济总量的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二)市场管理关系的法律调整国家干预以消除不正当竞争及其防止垄断,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三)企业组织管理关系的法律调整对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等进行必要的干预。(四)社会保障关系及其法律调整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思考: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法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同时,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行业的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混乱。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思考:经济法的研究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哪些指导意义。民商法适应着市场调节的要求,是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它规范着社会利益资源的初次分配关系;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的法律规范,它所调整的属于利益再分配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八、经济法的渊源与效力(一)经济法的渊源1.经济法的主要渊源2.经济法的辅助渊源(二)有关经济法渊源的几个问题(三)经济法的效力九经济法主体(一)定义: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既是经济权利的享有者,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二)经济法主体的特征1.广泛性2.地位不对等性:弱势—强势3.权限配置的不对称性:在特定经济法律关系中,强者的义务与责任往往多于其权利和权力;弱者通常拥有比强者更多的权利。(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1.法定取得:当事人的经济法主体资格是基于宪法、法律或法规的明确规定而取得。如税务机关的征税权力和纳税人的纳税义务。2.授权取得:特定的组织经享有国家干预经济职权的组织依法授权而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3.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而取得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因参与属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而成为经济法上的主体。如自然人因缔结消费合同而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或消费者,同时也受产品质量法的保护。(四)经济法主体的类别◆国家干预主体(管理主体)1.国家:(1)国家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主体(2)国家是宏观调控主体(3)国家在特定情况下可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如国家发行国债。2.权力机关:3.行政机关:(1)规范市场主体(2)规范交易行为(3)进行宏观调控(4)参与社会分配◆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上从事商品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活动主要由民法加以规范,只是在某些情况下,经济法介入其中。如: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与雇主的关系等。◆社会中间层主体指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主体。如商会、同业公会、证券业协会、消费者团体、劳动者团体、雇主团体、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公正机构等。十经济法的制定(一)经济法制定的原则(1)社会本位原则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与追求,构成了经济法的法本位——社会本位。(2)经济安全原则经济法在制定的过程中已经济安全作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此建立了一系列基本制度。比如:市场准入制度、竞争秩序维护制度。(3)经济效益原则(4)经济公平原则民法以平等而求得形式公平,经济法以不平等而求得实质公平。经济法的公平观有以下几个层次:A.机会公平社会对行为主体(智力和能力大体一致)在进入市场时赋予大致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包括:a.规则公平:即制度公平。与民法不同,经济法的规则公平要求对具有先天弱质的产业和主体,给予规则上的倾斜。如:中小企业应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b.信息公平:一方面,信息的提供应该是公开的、普遍的、平等的;另一方面,在获取信息上明显处于劣势的群体享有接受政府信息扶持的权利。B.分配公平分配公平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畸形发展、个体贫富悬殊等分配不均衡现象所引发的在分配需求。经济法通过保障政府对过分差距的收入和财产实行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结果公平,强调的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予以一定的救济或补偿。(5)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竞争。这就决定了在各种经济法律、法规中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在各种经济法律、法规中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一、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涉及私益的行政诉讼程序:涉及公益的非诉讼程序:调制主体在调制时所应遵循的程序,例如税收征管程序。二、经济法上的公益诉讼问题经济法的程序问题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