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造创新平台助推转型升级——江宁开发区创办南京中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实践与思考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吴举峰今年来,江宁开发区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和安排,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一方面阅读有关科学发展观理论著作,另一方面深入实际、走进企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在深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结合园区转型升级实际需要,着眼园区长远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推进园区创新发展实践。近年来,园区通过打造创新发展平台,构建科技人才高地,增强创新内生动力,现代产业蓬勃发展,自主创新氛围浓厚,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个高科技产业化新城区加速崛起。目前,正面临全球产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机遇,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步伐,打造创新发展平台,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基于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的分析,立足园区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我们提出了创办科技公司并以此作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的新平台。创办科技公司探索创新机制当前,开发区发展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特别是在面临2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如何保持发展势头、增创发展优势,是开发区抢抓新一轮发展先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江宁开发区2008年下半年以来,加快了创新型园区建设步伐,由开发区、科学园、空港工业园共同出资,迅速筹建科技发展公司,着力探索实施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的新机制、新路径。2009年4月10日,江宁开发区全资子公司----南京中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即科技公司)正式挂牌运作。新成立的科技公司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产学研、服务外包、软件、总部研发中心、环保、无线通讯、新能源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同时通过扶持所投资企业上市,积极探索园区体制创新,助推开发园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科技公司筹建以来,一边迅速搭建工作团队,一边梳理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发展规划。经过半年多的运作组织架构日趋完善。成立了总部研发、服务外包与软件、产学研合作、风电及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招商中心为主导,以专家咨询委员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科创中心、投融资中心等为支撑的架构体系,依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公司运行有序,发展活力充沛。产业规划加快编制。立足开发区产业基础,完成了物流、风电、无线通信等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制定了一批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物流、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等领域政策已由区政府颁布,为项目引进营造了良好环境。科技公司运作以来,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等重点,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仅仅通过半年多的运作,就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也证明园区成立科技公司,探索体制创新,打造创新平台的思路是正确、可行的。高端创新要3素快速汇聚。成功引进了清华科技园、中国无线谷、中科院研发中心、东大科技园、中关村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北大环保基地、央视动画基地等十大旗舰型科技创新项目,承载着国内顶尖的智力品牌和创新要素,成为南京又一科技创新重要板块。高档商贸项目纷纷入驻。加快发展高端商贸业,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引进了金鹰国际、1912休闲区、特易购、体育宾馆等服务业项目,提升了江宁城市现代化品位和园区的生活便捷度。产学研合作推进有力。通过高校联席会议、校企合作论坛、创新发展研讨等途径,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人才与创业实践的有效联动。4月10日,开发区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区内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就科技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升级纷纷献计献策,园区创新创业创优氛围浓厚。紧扣创新驱动全面启动运作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创办科技公司,打造创新平台,关键是要发挥出创新平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自科技公司筹建之初就全面开展了公司的运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创新要素引进、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打造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一)高起点切入,汇聚高端要素。坚持拓展路径,创新方式,加快形成后发优势。一是全面梳理资源。对区内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高校成果等作排查摸底,理清园区存量资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打好基础。二是借鉴先进经验。先后赴中关村、上海张江、日本横须贺等地考察管理体制、项目孵化、产业培育、4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做法,结合园区实际,合理借鉴吸收,优化自身思路。三是引进高端品牌。发挥现有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科研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总部、学科带头人以及科技产业园区开发品牌的合作力度,尽快汇聚高端项目、人才和经验,促进科技公司高位起跳、高速运行。(二)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载体。优质载体是吸引人才和项目入驻的基础。开发区高标准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要素落位平台,促进有潜力的高科技项目、有实力的高层次人才进区孵化和创业。目前,一期6000平方米的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投入运营,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新能源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电磁兼容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7个项目入驻。江苏软件产业化基地--吉山软件园已建成6.8万平方米的思围商务公园,3.6万平方米的创新广场和2万平方米的创意会馆正在加快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中关村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正在加紧改造装修,近期将投入使用。清华科技园、中国无线谷将于上半年开工建设。此外,风电产业园、央视动画产业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正逐步成为园区新兴产业发展的蓬勃力量。(三)高频度招商,引进优质项目。科技公司是一家具有投资指向的经济体,但目前中心工作仍然是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年初,开发区与科技公司签订了招商引资责任状,五大招商中心强力推进招商。一方面发挥园区招商局多年积淀的人脉资源和项目优势,加大跟踪力度,捕捉项目信息;另一方面加大与行业协会、咨询公司、产业中介等平台合作力度,广泛进行推介,吸引项目落户。半年来,在成功引进十多家科技创新项目和高档商贸项目的基础上,科技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在手在谈的530多个项目,产业领域涉及风电、总部、大型商贸、高档酒店及软件、物流、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四)多渠道聚才,形成强大推力。人才是推动工作、快出成效的首要条件。科技公司面对的是产学研、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迫切需要一支懂专业、会专研、有经验的工作团队。为此,开发区把加强科技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内选。从各招商局遴选了一批综合素养高、专业知识强、富有创业精神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各招商中心作为招商和服务的中坚力量。二是外引。根据产业研究需要,联合产业协会、高校院所的专家,成立了顾问团队,为科技创新给予智力支持;通过招聘方式,引进了一批高素质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三是培训。制订了全年培训计划,加强内部学习,选派员工赴新加坡、日本等地考察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支进入角色快、工作思路活、拓展能力强的团队,为科技公司的顺利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突出科技引领推动创新发展成立科技公司是江宁开发区加快新一轮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抓手,是应对经济危机、着眼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江宁开发区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创新驱动的有力之举。科技公司筹建以来,准确定位,科学运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发展新成效。实践之中,我们由衷地感到:(一)坚持科技引领是园区转型升级的首要前提。经过十六年的艰苦创业,江宁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汽车、电子6信息、电力控制、风电、物流、航空、总部经济等主导特色产业加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规律表明,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将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新一轮产业布局态势也显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已转变为现代服务业。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开发区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突出科技创新对结构调整的牵引力,对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才能始终保持发展活力。成立科技公司,主攻创新型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符合新一轮产业发展需求,也顺应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是园区当前“保增长、促转型”的重要举措。(二)政企联手推动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强大引擎。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的速效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企业、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科技公司的运行机制正是针对这一特点而制定的,依托开发区管委会,科技公司致力于发挥有形之手的推动作用,实现由“服务创新”向“引导创新”的转变,在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扶持和帮助,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方面是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上发挥引导功能,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促成科研成果与企业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实现科技推动发展;另一方面是打造清华科技园、东大科技园等高端创新载体,引进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要素,吸引海内外领军人才进区创业,加快智力裂变,形成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三)整合创新资源是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江宁开发区较早地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先后打造了科技创业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一批创新载体,引进了风创投基金,建立了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但在7管理和运作相对零散,平台作用和机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已集聚了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雄厚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相对较为独立,相互之间交流合作少,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弱。科技公司这一创新引领主体,承担着区内科技创新项目、企业、人才等的扎口管理和运作协调,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创新体系,实现了区域创新要素由“散”到“聚”的重大转变。同时,科技公司的投资功能,还能够整合区内大企业的存量资金,形成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既能满足成长性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能使投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园区创新要素的有效,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力地支撑着园区创新发展。(四)凝聚各方力量是推动科技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省市区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影响更加显现的关键阶段,抢抓发展机遇,完成低谷蓄势,实现弯道超越,已成为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共识。在筹建科技公司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发展方向、运作体制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指导;区委、区政府更是给予了多方面的具体指导,科技公司运作半年多来,无论是项目洽谈、推进,还是重大问题调研、协调,都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支持帮助,特别是清华科技园、中国无线谷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更是凝聚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科技公司就不可能如此快速地正常运转,更不可能短期内取得令人振奋的发展业绩。实践证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增创发展新优势,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力推进、联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形成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