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问题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张家口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问题思考规模以下工业以“小”为主要特征,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规模以下工业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孕育规模以上企业的“温床”,是现代化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社会就业,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已经实现了高度化,不但总量规模和就业人数占比很高,而且承担并完成国家大部分的技术革新,被称为“经济活力的源泉”。在我国,到2006年末,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有430多万户,创造了全国GDP的60%,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50%,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规模以下工业展现出强劲的集群发展势头和巨大能量。比如,苏州市在1998年到2004年的六年间,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从990亿元增长到2252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1.25%。在广东、浙江等地形成了虎门服装、义乌小商品等一批影响力很大的特色专业市场,产品畅销海内外。规模以下工业已经成为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其强弱是决定地区间经济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就不能不高度关注规模以下工业问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慢,应该说与规模以下工业发育不够有直接关系。2006年,我市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38.2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0.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0%,整体发展水平低下,还远没有达到充实工业基础和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与先进地区存在着阶段性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总量小,增长速度迟缓。2004年我市规模以下工业11476家,仅为全省各市平均数的25.2%,占全省的2.3%,产值为各市平均数的15.6%;2005年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占全省的2.4%,排在最后。2005年企业、个体经营单位和其他行业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2%、9.1%和7.0%,均低于全部工业的增速。规模升级慢,近几年由个体经营户发展为企业的屈指可数,从2004年到今年上半年,只有47家发展为规模以上企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从数量结构来看,2004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中个体工业单位9574家,占33.4%,远高于企业数量。从增长结构来看,2005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又低于个体工业单位。从产权结构来看,投资主体单一,外向度低,2004年底,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仅17家,完成产值仅0.3亿元。——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有相当一部分为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市近70%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集中在矿采业、原材料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过度的行业内部竞争和分散的布局导致集约化程度低下,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以传统产品、粗加工、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坝下9县的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数占全市总数的65.2%,而坝上地区则过于薄弱。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滞后,是规模以上工业难以突破,工业经济难以做大的重要症结所在;是造成赶超速度不足,与先进地区渐行渐远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动规模以下工业起飞。现在的问题是,2003年后,国家从大局出发,对宏观经济进行持续性调控,“上大压小”、节能减排、严控新增建设用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规模以下工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在现阶段,推动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不再是一般化的“扶持创业、做大总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问题。如何把规模以下工业导入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亟待突破的重大课题。一、坚持因势利导,加快规模以下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当前,我市规模以下工业的结构性问题凸现。一是企业主要集中在矿采业和原材料工业,属于国家明令要压减的“五小”范围;二是配套的主要对象过于单一,主要是大型的重工业企业,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宏观调控的震荡。在这样的形势下,要防止规模以下工业“缩水”,并推动其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总的原则应该是“产业政策要突出引导,招商引资要注重选择,行业管理要严格规范”,做到高处着眼,“好”字当头,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和产业水平。1.顺势做大现有优势产业。与宏观调控中的“压、减”相对应的是,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型和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发展,并集中出台了关于机械装备、半导体、环保、汽车等多个行业的鼓励政策和产业指导政策,这是我市做大做强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难得机遇。一方面要整合、规范、引导规模以下工业资源,依托现有基础,尽快提升加工配套能力,一方面要鼓励龙头企业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扩大外包业务,以“点”带“面”,实现互利共赢。日本丰田公司高岗工场的轿车生产,就是向150余家中小企业订货零部件,然后再统一组装,不但节约了企业成本,而且使中小企业“蛋糕”越做越好,小企业也逐步变成了有专业优势的强企业。2.优化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在顺势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围绕国家鼓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选资力度,吸引国际国内的大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提高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步改变目前以重工业为主和依靠中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打天下”的工业增长局面。审视和调整我市的工业产业分布和梯度结构,支持坝下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五业兴坝”的规划要求,以五业为抓手,加快带动坝上地区的工业化进程。3.调整资本结构和产权实现方式。引导和鼓励小企业、个体户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市场准入、产业政策和行业竞争要求,走合作经营、合股经营、公司经营的道路,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规范运作,努力进入国家扶持的经营空间,合法生存,合规发展。二、注重载体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市场“小、散、弱”是现阶段我市规模以下工业的主要特点,因此能够发挥引导、整合作用的载体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从现阶段来看,产业集群和特色市场是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有效依托,应立足基础,突出优势和特色,开创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相映成辉的大好局面。1.小中求大,推进产业集群建设。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小题大作”,即“小企业,大协作;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资本,大聚集;小板块,大作为”,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确立市场地位,最终带动地区经济总量的提升。比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与巴西的制鞋业产业群,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及台湾新竹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群等都是如此。从发展经验来看,一是加快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扩大辐射范围。从黄浦江畔的生物制药产业群,到珠江三角洲的IT产业群,无不表明工业集聚区对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巨大作用。二是加强引导和规范,形成合力。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相加或排队集群,而是很多产品和技术关联性非常强的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因此,必须通过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统一协调和调度,避免产业、产品同构而引发的恶性竞争。三是注重品牌建设,鼓励自主创新。这是产业集群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突出特色,注重培育专业市场。市场经济,得市场者得天下。当前国内专业市场的建设方兴未艾,展现出强大的带动力,极具发展潜质,然而从国内的发展经验来看,成功的市场背后一般都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这样的市场才能成为有源之水。白沟箱包和义乌小商品都是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典范。白沟年产箱包超过2亿只,占了全国市场份额40%,也就是全国每消费五只箱包,其中就有二只产自白沟,是名副其实的“包打天下”;义乌市场让义乌小商品不但享誉国内而且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占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日常用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这样的业绩背后是义乌约3万家工业企业强有力的支撑。三、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群众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做大规模以下工业的根本在于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这是内因,但必须要营造适合的外部环境来促使它起作用。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干预减少了,但是指导、协调和服务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亟待加强。1.优化创业环境。深入开展“两提一优”活动,落实有关政策规定,提高政府办事效能。2005年市统计局对我市100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1%的企业经理认为“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低”。同时建立健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服务体系,特别是畅通包括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在内的企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渠道。“问卷”调查显示,有87%的企业希望得到信息服务。2.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广东、浙江、江苏这些规模以下工业发达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老板多,我们既要吸引外地的小老板,更要培养自己的小老板,这就要求突出创业辅导,充分发挥职业培训的作用。2002年到2005年,无锡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培训2000多人,培训成功后创办小企业的达50%,创造就业岗位约3500个,而其中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项目更是让受训者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3.积极破解融资难题。2005年7月,银监会下发《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2006年4月,银监会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的通知》,中小企业融资的“铁门”正在有条件地逐步松动,应对这种松动,不但要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还要做好协调和有关的基础性工作。而且要注重发挥地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作用。比如在温州,土生土长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和诚信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地方精品零售银行特色,90%的贷款在申请当天发放,实现了银企共同发展。而城乡信用社更是具备“点多面广”的优势,与规模以下工业的分布情况相匹配。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到,中国资本市场正进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应高度重视对我市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培育。(作者单位:市政府研究室)盐城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问题思考盐城2005-12-3010:20:15纵观盐城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轨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因其进入市场的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特色明显,而获得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给其蓬勃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成为规模以上工业的蓄水池,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本文利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005年1-11月份抽样调查资料及相关资料,对当前盐城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状况和特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一、特征明显的运行态势(一)规模以下工业是扩充工业经济总量的重要力量目前,从单位数上看,盐城市规模以下工业占有绝对比重。据统计,至2004年末,全市共拥有规模以下工业单位27396家,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8423家,个体工业户18973家,占全部工业单位总数的93%;从经济总量上看,虽然规模以下工业单位生产规模小,但由于其数量众多,所以总量规模依然较大。有关统计资料估算,至2004年底,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近三分之一。规模以下工业成为盐城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规模以下工业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由于规模以下企业星罗棋布,面广量大,加之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不高等原因,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维护社会的稳定。2004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4.71万人,占到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的40.8%,特别是近年来新增就业人口中大多数被中小企业所吸纳消化。(三)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私营企业唱主角据规模以下企业2005年1-11月份抽样调查资料,目前,盐城市规模以下工业已打破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