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主持人金潇明完成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周劲松陈益林李颖胡佳英易新河金倩文益民彭跃湘高鸿肖智清卢端敏2010年12月2目录一、课题设计(一)课题的提出……………………………………………………………………1(二)课题研究综述…………………………………………………………………2(三)课题研究的意义………………………………………………………………3(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3(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3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一)课题研究的过程………………………………………………………………4(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5三、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一)剖析了湖南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状况与技术及人才需求趋势………………6(二)提出了“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培养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思路…………………………………………………………………………8(三)明确了落实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改革策略……9(四)创设并检验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9(五)构建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理论………10(六)探究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11(七)探索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双证书”制度改革……12(八)研究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文化的营造…………12(九)开展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取得成效……………13四、分析与讨论(一)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动力…25(二)“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是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26(三)坚持“两个系统”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是推进“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26(四)全面“工学结合”是“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本程序………………………………………………………………………27(五)校企合作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负载能力是落实“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27(六)依托工学结合项目提升专业团队素质是推进“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保障………………………………………………28(七)推进“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有效举措…………………28(八)职业文化环境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土壤……………………………28五、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29六、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0参考文献……………………………………………………………………………313《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课题编号:XJK06AZC006课题类别:重点课题课题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负责人:金潇明主要成员:周劲松陈益林李颖胡佳英易新河金倩文益民彭跃湘高鸿肖智清卢端敏摘要:本课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针对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对制造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创造性地构建了制造类创新型人才培养“234”模式(“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研究了以“职业力和学习力培养”为目标、以“工学循环、教做循环和学练循环”为教学组织形式和以“理论和实训一体、教师素质和技师素质一体、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一体、考核和技能鉴定一体”条件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的基本理论,并通过3所院校的专业试点检验和推广了理论成果。本课题研究对于当前我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参考范例,对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结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一、课题设计(一)课题的提出根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十五”时期,我省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10.2%,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6%、12.7%和10.6%。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2.1:36.4:41.5转变为2005年的19.4:40.2:40.4,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呈稳步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湖南省的工业产业总体仍是落后的,2005年湖南省工业占GDP比重为34%,比全国低7.8个百分点,在中部省份为最低水平。湖南省委省政府对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规划,明确将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冶金、卷烟制造列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在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规划中又将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有轨交通和汽车及零部件的发展放到了尤为突出的位置。同时,湖南省积极支持以三一4重工、长丰集团、中联重科、湘潭电机、株洲时代集团等标志性企业打造“装备制造湘军”以带动湖南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湖南省社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加快工业化步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强调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改造,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率;要争取新上一批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湖南经济发展。对于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应延长产业链,增加投入,壮大规模,培育规模效益,做大做强。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为长远发展开辟新的途径。随着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以及湖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培植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支柱产业中标志性的企业。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越来越注重机、电、液、信息等技术的综合和集成,如工程机械的摊铺机、掘进机,建筑机械的泵车、自升式塔吊等,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也就更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也就更高。传统的制造类技能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其创新发展的需要,而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则是新型工业化企业发展的推进剂和创新持续能力的重要保障。面对这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工学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此背景下,结合我院办学特点,我们提出了开展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定位于以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为代表的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面向的是技术性工作岗位,强调的是生产现场技术改革、技术应用创新和工艺创新。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不是简单的熟练操作工,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有能力移植现有成熟技术(模仿创新)于相关生产领域,有能力提出新的工艺方法,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够解决生产中实际技术问题的人才。(二)课题研究综述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已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一批卓有建树的研究成果,如“T型”人才培养模式、“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插即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等。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董大奎教授认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有成效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能有效地提高教师5“双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邵阳学院谭镜星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高职人才培养T型模式。这是一种以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纵向深化,基本素质能力的横行拓展,两者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邵阳学院、长沙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中得到应用。研究成果在工科类专业、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上述研究都从广义的社会需求出发,试图建立起一种普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但缺乏明确的专业大类的针对性,同时,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特征和策略研究鲜有涉及,所以,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研究高职院校培育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是当前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本研究课题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理论方面,能够为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实践方面,可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进行过程指导,并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案例。(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针,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的哲学思想,以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系统论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深入研究,力求在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体的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方面,与省内制造业的标志性企业相结合,进行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具体实践;开展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充实和完善教育理论体系,提供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案例。2、研究内容以研究湖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制造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为基6础,以制造类拳头专业为试点,认真探索面向制造业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湖南省制造业标志性企业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研究。包括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对人才知识、素质结构及创新能力的要求等。(2)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研究。选择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为研究对象及实践试点。(3)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式课程体系研究。(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5)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企业合作的全真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等。(6)面向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一)课题研究的过程在本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自2006年开题以来,各成员深入实际,分工协作,先后调查了20余所高职院校,召开了10次阶段性专题研讨会,参加了全国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会议6次。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本课题研究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申报立项阶段(2005年9月~2006年2月):通过先期深入调查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立项准备和申报。2005年6月,本课题被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综合调研阶段(2006年8月~2007年1月):采用普查和分类抽查的方法,调查全省范围内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重点了解产业规模和人才需求;调查我省各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企业单位对高职教育质量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要求,仔细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