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老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lizhf@tsinghua.edu.cn一.重点与难点二.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三.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四.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五.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一、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价值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与趋势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思想难点: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二、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古代的知识生产方式两种传统的合流近代科学革命: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近代科学革命:深刻的社会变革1、古代的知识生产方式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entia(知识)。据科学史家席泽宗先生考,1830年左右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将学科分类时,才用这个词来代表将研究对象分为众多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加以研究的学问,以与众学科统辖的学问philosophy相对应。古代“知识”的两种方式:“哲学思辨”与“经验试错”。分别代表了两种知识传统:思辨理性传统与工匠技术传统。本-戴维:在传统社会中,拥有和创造科学知识的人通常或者是技师(包括医生),或者是哲学家。梅森的观点在近代历史之前,很少有什么不同于哲学家的传统,又不同于工匠传统的科学传统而言。但是,科学是源远流长的,可以追溯到文明出现以前。不管我们把历史追溯多远,总可以从工匠和学者的知识中发现某些带有科学性的技术、事实和见解;不过在近代以前,这些知识或服务于哲学传统,或服务于工匠传统要求。“哲学思辨式”的知识生产方式哲学思维与原始思维Philosophy:智慧与爱智慧—知识作为智慧的结果;何为“智慧”—知识与意见的区别;亚里斯多德的知识前提:惊异、闲暇、自由。“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些官能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亚里斯多德经验试错的知识生产方式经验性的试错和改错指的是技师或思想家在工作时进行的一种自发活动,它只是其生产的副产品。形成的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技能和技术技师和工匠主要指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特定需要的工程师、建筑师、医生,以及占星术士、炼金术士等。较之于其他物质生产实践者,他们的实践行为更经常性地面临新的问题,更需要通过“试错和改错”来调整其实践方式。经验试错的知识生产的前提条件:致用(实践的准确和高效)、惊奇(关注实践中的错误和新奇的现象)、意识(注意探求错误发生的原因和新的实践模式)经验试错的知识生产方式以直接的方式表现了科学知识生产的功利效用,以最朴素的方式沟通了科学知识生产与现实的物质生产和技术实践之间的联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知识、实践技能和技术。尽管是不规则的、缓慢的积累。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却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通过是否有助于提高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行为的有效性而维系着一种知识生产的纠错机制。形成了一种观察和实验的传统,并提供了与之相关的技能和仪器。科学知识往往以朴素的形态存在。科学知识的生产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科学知识生产往往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展开。科学知识缺乏有效共享。比较“哲学思辨式”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经验试错式”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科学知识生产的独立性非独立的,包容于哲学家的哲学思辨之中非独立的,依附于其他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科学知识生产的目的学术的并与实用目标相分离,理想主义科学观非学术的并服务于实用的目标,功利主义科学观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好奇心驱动实践需求驱动科学知识生产者哲学家,以个体为单位技师或工匠为代表的生产实践者,以个体为单位科学知识生产者能力假定哲学家理性的“无限性”不对科学知识生产者的能力进行设定,一般认为是有限的比较“哲学思辨式”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经验试错式”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科学知识的生产方法逻辑的,思辨的,关注思维的可靠性问题经验的,实践的,关注行为的有效性问题科学知识生产的资源供给和成本需要闲暇,而这种有闲者往往属于特殊的社会阶层原则上没有“成本”,成本被转嫁到其他的目的性行为科学知识的存在方式通常表现为可言传的知识,存在于哲学家的思辨理论体系,服务于哲学理论的内在逻辑通常表现为隐会知识,存在于技师或工匠的技能或物化为技术,有时存在于一定形式的著述之中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往往为哲学体系的社会或道德目标歪曲零散而非系统的科学知识的预测性原理性知识,具有一定预测性功能性知识,缺乏预测性比较“哲学思辨式”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经验试错式”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科学知识的纠错机制通过哲学家之间的思想批判纠错,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通过经验性试错纠错,有较好的纠错机制科学知识的所有权公有的,期望成为公开知识私有的,避免成为公共知识科学知识的功能解释世界,主要转化为文化功能改造世界,主要转化为技术功能2、两种传统的合流梅森:“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一直要到中古晚期和近代初期,这两种传统的各个成分才开始靠拢和汇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传统,即科学的传统。从此科学的发展就比较独立了。科学的传统中由于包含有实践的和理论的两个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这种合流不仅具有技术和哲学的意义,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3、近代科学革命: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科学革命的两种含义:科学中的革命:知识、观念的重大变革“科学”的革命:知识形态和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近代以来知识生产状况的变化近代知识状况:稳定、迅速的增长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如果把埃及文明的发生算做是在公元前5000年,至今我们已有7000年的历史了,但是可以称之为近代科学者在其产生后至今也仅有300年。如果将7000年作为一昼夜的话,300年只相当于一个小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创造了现在我们正在享受着如此物质文明的世界。”美国学者普赖斯:从《皇家学会哲学会刊》问世至现代,科学期刊和科学论文的数量近乎稳定地按指数增长。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知识形态和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实验型”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确立知识生产本身构成一种目的性行为,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活动。有意识的“实验方法”在探求“真知”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性”试错和改错不依附于其他活动,所要求的资金、时间、人力等投入失去了转嫁的可能。因此,“实验性”试错和改错“需要成本”。求真知:实验方法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对传统知识的批判“求真知”的“技术”与“方法”正确的规则和程序比洞察力和才智更为重要方法问题之所以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是因为新的科学或新的哲学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数学与实验的结合。——科恩培根:新工具;笛卡尔:方法谈;伽利略:数学与实验的结合科学家和技师在实验室中工作为什么要探求“真知”:科学是有用的科学在被当作一种具有自身的价值而得到广泛的接受之前,科学需要向人们表明它除了作为知识本身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其他的价值,以此为自身的存在进行辩护。“新科学的一个革命性的特点是增加了一个实用的目的┅┅寻求科学真理的一个真正目的必然对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起作用。这种信念在16世纪和17世纪一直在发展,以后越来越强烈而广泛地传播,构成了新科学本身及其特点。”——科恩《牛顿革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的真正合法目标,就只是给人类生活提供新的发现和力量。┅┅但是一般说来,人们不但不把增加技术科学财富的任务自己担负起来,而且从已有的财富中他们所采取和寻求的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只是他们可以转用到他们的讲演中去的东西,或者他们可以用来得到什么、取得名誉以及某种类似的好处的东西。需要倡导一种使科学服务于人类进步的、并在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之间永远建立起“真正合法的婚姻”的新观念:科学的真正合法目标,应该是“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英国皇家学会的章程草案……我们明白,再没有什么比提倡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更能促进这样圆满的政治的实现了。通过周密的考察,我们发现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是文明社会和自由政体的基础。它们通过奥菲士(希腊神话中的歌手,善弹竖琴,歌声富有魔力,可感动鸟兽草木。)的魔力把众人组织成城市,结合为行会。这样,通过把好几种技术和工业生产方法汇集起来,就可以用互相交流的办法使全体都学会每个人的特殊才能;……我们只有增加可以促进我国臣民的舒适、利润和健康的有用发明,才能有效地发展自然实验哲学,特别是其中同增进贸易有关的部分;这项工作最好由有资格研究此种学问的有发明天才和有学问的人组成的一个团体来进行。他们将以此事件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并组成为拥有一切正当特权和豁免权的正式学会。4、近代科学革命:深刻的社会变革默顿:自十七世纪中期以来,科学已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并被组织起来。在这方面,皇家学会的建立是一个例证。┅┅可是,所有这一切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其先决条件业已深深扎根在这种哺育了它,并确保它的进一步成长的文化之中。科学的最大的和持续不断的发展只能发生在一定类型的社会里,该社会为这种发展提供出文化和物质两方面的条件。这一点在近代科学的早期,即在它被确立为一种带有它自身的(理应是明显地表现出来的)价值的重大的体制之前,显得格外明显。近代科学革命与新型社会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新的科学技术系统建立在科学和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社会一种具有扩张性的文明形态这种西方文明对传统的文明形态在精神上、观念上和物质形态上提出了挑战——文明的冲突在西方文明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三、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控制1、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思想的演变:•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逻辑:•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进而变革社会文化和上层建筑近代科学与社会变革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2、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本质上是工业技术革命。技术革命:知识进步物化为先进工具并因此解放社会生产力的技术变革。依托知识进步、科学突破并蕴育、催生科学革命,本质上是科学技术革命。社会变革: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的力量。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的变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业科技革命感知科技革命走向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科学和技术成为愈益重要的因素农业经济:土地、体力为主导工业经济:资本、物资为主导知识经济:知识、智力为主导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控制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科学技术社会后果的生成性:创造并不可完全预期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伴随着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的发展,人类进入到“风险社会”相关争论:价值中立说Vs价值负载论核能利用:福音还是灾难?爱因斯坦:E=mc2哈恩:原子核裂变费米、约里奥-居里夫妇:链式反应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核电站科学技术的异化与社会控制科学技术的异化有深刻原因:从思想观念看,人类因改造自然的胜利而过高估计了对自然的征服能力;从发展水平看,一定阶段的科学技术创造了“人化自然”,却不可能完全预测它的后续效应;从社会层面看,主要根源于不断扩张的资本和特殊利益集团对科学技术的“绑架”、有效的法律和制度监管缺失、道德约束和正确价值观导向不足。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四、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和趋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