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对策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柯敏2003年11月13日同志们: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向全省第三期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同志们汇报当前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及我国和我省科技发展的有关战略问题。下面,我以“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我们的对策”为题,讲一些看法。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科技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探讨科技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第四部分总结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第五部分概要地谈谈我省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的思路及重点。一、科技发展的国际环境科技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政治、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的。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演变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又影响着政治、经济的态势。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了解政治、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特点。(一)国际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尽管风云跌宕,但仍然保持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点: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但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三个基本判断:1、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天下并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2、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目前,尽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企图构筑由他主宰的“单极世界”。但是,美国受到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等多极力量的制约,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巨大力量。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多极化趋势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发展,既反映出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它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为我国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1、世界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当前,世界经济在相对不确定中趋于稳定,在稳定中温和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7%,比2002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世界经济自2001年达到2.2%的增长速度后,进入了一个增长相对平稳的时期。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经济出现缓慢回升势头。2002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为2.2%,2003年约为2.6%;日本经济在2002年已告别负增长,日本政府预测2003财政年度经济将增长0.6%;欧洲中央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预计,欧元区2003年各国经济增长率在1.1%至2.1%。专家认为,虽然世界经济出现缓慢复苏迹象,但再次进入快速增长通道的条件还不具备。世界经济缺乏像前几年“新经济”那样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美、欧、日三个主要经济体都有结构调整的需要。2、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挑战大于机遇。就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来看,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比较好的贸易条件,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弥补自身的资本技术不足;(3)、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本国工业化进程;(4)、有利于利用海外资源,参与跨国投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表现在:(1)、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2)、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增加,冲击着本国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3)、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容易带来金融风险;(4)、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的制约。3、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经济信息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所谓经济信息化,就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上的信息经济,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城市到农村的迅速扩散、普及和推广,信息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社会,在欧美和日本等先进国家已经初见端倪。现在这些国家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产值都已超过了GDP的50%,在美国,目前2/3的员工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伴随信息产业发展而来的是经济的网络化。2002年全球因特网用户已有12亿,跨越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上网人数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53%;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球每天在网上传送的电子邮件已达15亿封。4、经济的服务化使服务业的规模和地位迅速上升经济的服务化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大变化。欧洲的大部分成员国服务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左右,一些先进的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0%。美国是服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其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发展与之有重要关联。二、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当代科技发展主要的趋势,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蓬勃勃的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历史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合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已经有60%到70%已经过时。人们把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用指数函数来描绘,也就是在媒体里面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指数函数增长。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已经达到每年5000亿美元,人数已经达到5000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20%。第二,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在十九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二十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一年。若干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周期比较科学发现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时间摄影原理1782照相机193856年电机原理1831发电机187241年内燃机原理1862汽油内燃机188321年电磁波通信原理1895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192126年涡轮喷气机原理1906涡轮喷气发动机193529年发现抗菌素1910制出抗菌素194030年雷达原理1925制出雷达193510年发现铀核裂变1938制出原子弹19457年发现半导体1948制出半导体收音机19546年提出集成电路的设计思想1952制出第一个单块集成电路19597年光纤通信原理1966制出光纤缆19704年提出无线移动通信思想1974蜂窝移动电话系统19784年多媒体设想1987多媒体电脑19914年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指数增长的代表性领域。有三个典型的例子:微电子技术——自1975年以来,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增长,也就是单位面积IC上的晶体管数量,每十八个月增加一倍,成本基本不变。计算机技术——每5-7年,速度增长十倍,体积减少十倍,价格下降十倍左右。光纤技术——从1975年到1998年,光纤带宽从每秒2兆比特增加到每秒400千兆比特,增加了二十万倍,成本指数从一百下降到0.08,下降了1250倍,也就是每年平均带宽增加约70%,成本下降约30%。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到上个世纪末,短短50年,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五次大的革命:●1945-1955年,人类实现了原子能的释放和控制,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1955-965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摆脱地球的引力,进入外层空间;●1965-1975年,DNA重组实验成功,人类开始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人脑的能力;●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新纪元。第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20世纪前,科学技术成果从出现到生产应用的间隔时间长,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呈分离状态。20世纪中期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科学研究、技术革命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大大密切,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当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在这个统一体中,基础科学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增强,为技术进步不断开辟新方向,并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导致科学的新发现能迅速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大大缩短了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过程。40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费曼做过一次题为《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被公认为纳米技术思想的来源,短短40年就形成了今天的纳米热,美国科学家认为纳米科技会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根据德国科技部的预期,到2010年纳米技术的市场会达到1.4万亿美元。2002年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有两项是关于纳米科技的,一是德国科学家首次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光能和机械能转换,二是美国科学家研制出原子级纳米“晶体管”,这两项纳米尺度上的研究成果,虽然现在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只是实验层次上的发现,还不能马上应用于技术,或是形成规模性的产业,但这两项发现显然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比如,如果能够批量生产原子级纳米“晶体管”,并找到廉价的工艺方法,可能对IT产业又是一次革命性的冲击。第四,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600多门,发展到现在6000多门。数学和定量化方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从定性阶段全面进入到定量阶段。量子力学的突破促进了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应运而生,使化学、生物学进入了定量化阶段,深化了人类对于化学、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认识。数学和统计力学的发展,结合大规模计算和仿真技术的应用,深化了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地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向定量化的演进。当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复杂系统研究已经列入科学研究的重大议程,如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大脑和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网络系统的研究,将对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微观系统的深入探索,如对基本粒子研究和受控核聚变、基因、微机械、微加工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可能引起全新的技术革命。第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混沌理论”的研究表明,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巨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带来以后状态的巨大偏离。科学家举例说,假如在大气环流中,北京有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几星期后导致纽约的一场暴风雨。这种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可能由于微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而引发重大事件。因而人的及时干预和调控极为重要。这就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