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对策龙洞九年制学校曹帮清[摘要]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兴趣、面对挫折、自我认知、早恋问题、升学就业、家庭贫困等方面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如果不能正确疏导有挫折感的的学生的心理,势必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究在校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心理挫折的可行性策略。[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挫折形成原因对策学生的心理挫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挫折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疏导,往往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影响本人的一生,在学生的管理活动中,对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应及时把握事态的发展,做好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所谓心理挫折就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感情绪状态。造成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新的环境不适应由小学到初中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次飞跃.首先,初中阶段与小学相比学科增多,内容加深,每门学科有不同的教师;其次,进入中学以后,人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同班同学来自不同的小学或不同的地区,再次,由于小学阶段课程少,在教师教育和家长要求下,绝大多数的学生成绩优秀,表现也较好,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夸奖。进初一后仍沉浸在小学阶段的光荣感中,不能及时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当发现自己落后了,就会怪这怪那,从而放纵自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造成心理挫折。二、心理品质的不成熟正处在少年期向青春期转变过程中的中学生,心理发育大大落后于生理的发育,他们外表虽然逐渐具有了成人的体态,但心理上仍带有孩子的烙印。一般地他们都不客观地评价自己,再加上这个时期剧烈发展着自尊、自立、友谊、交往、公正、自我实现等社会性需要,使他们不容易理性地对待危机和处理矛盾。往往会因身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长相的缺陷,学习成绩的落伍以及意外的刺激而导致怯懦、自卑、孤僻、离群、意志消沉等不良倾向,他们中有的人会因此放弃追求的目标,逃避现实,从而造成心理挫折。三、家庭教育的不适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反映在当前独生子女家庭的便是不可忽视的“温室”教育。父母对子女过份照顾、溺爱和娇惯,使学生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忍耐力,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有的学生某些方面有困难请同学帮忙,同学动作稍慢或“指挥”不动其它同学时便闷闷不乐,好像失了面子,误认为自己无能;有的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认为教师看不起自己,是和自己过不去;有的缺少自知之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失败便自暴自弃,听之任之,遇难而退束手无策,从而造成心理挫折。四、教师的评价不全面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单一的,全面教育已沦为智育,而智育又以分数至上,将学生按分数的高低进行优劣排队,“三好”变“一好”,“一好”就全好,这不仅造就了一批以牺牲其它发展为代价而换取“智育低效增长”的优等生,也造就了往往以勇敢、热爱劳动以及具有其它特长的所谓“差生”。由于教师评价的偏差,促使我们不知不觉都有可能给“优等生”或“差生”造成心理挫折。心理挫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对学生本人来讲,会造成意志消沉,学习消极,逃避现实。对学校来讲,会表现为怨天尤人,嫉妒冷酷,会给学校在今后的教育上带来一定的麻烦。目前,中学仍有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心理挫折造成的,笔者认为,对具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教育。1.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师传授知识能力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使学生感到你是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要用和蔼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尤其是具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支持、鼓励、关心和同情,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教育教学氛围。(2)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同时还要创造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励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对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来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导致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则能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生,对成功的事情易感兴趣,易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并愉悦其整个身心。这时我们更要注意积极引导,促使他们在得意中不断追求成功,而对暂时失败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能讽刺、挖苦,应更好地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对他们改正后取得的成功,同样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他们在平时的一切活动中,表现出哪怕是很少的闪光点,我们都要倍加呵护,对每个人来说,其成功与失败并存,信心越大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成功了也就越有信心,这样则能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形成恶性循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2.交流情感,引导学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知道,情感是通过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人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互相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情感交流是人们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性一般是由交流双方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当人们处在悲痛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希望通过情感交流唤起别人的同情,使自己痛苦的心灵得到慰藉;当人们处在喜悦的情绪状态时往往通过情感交流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愉快和快乐;当人们处在忧愤的情绪状态时,又往往希望通过情感交流,使别人对自己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作为教育方法的情感交流当然不排斥上述多样的目的。因为如果忽略了人们在一般情感交流那些直接的具体的目的,其教育也就无法普遍进行,通过给青少年以积极、健康的情感信息,促使他们在情感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并由此引导他们产生正确的行为。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们懂得,我们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交流是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促人进步的情感交流。能使人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获得成功。3.根据个体差异,引导其发挥特长。造成学生的心理挫折与个体的差异也紧密相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用同样的尺度来要求一切并要求于所有的学生,事实上有些造成心理挫折的学生,正是因为其独特风格不被教师认同而不受欢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的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应在班上引导其它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生活。学习上失败的学生,应给他们创造条件并形成一种关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让他们充分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增强信心,重树勇气。如:有位“电脑迷”的学生,原在班上各方面的表现、学习都较好,自从迷上了电脑,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不服从教师管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开始紧张,经常迟到,成绩下降,影响班级荣誉,心理开始发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他谈话交心,采取正面诱导。其次想法发挥他的特长:一是安排他做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员。二是让他准备一篇演讲稿——《我熟悉的电脑》,并在班会上为大家演讲,正当同学们喷喷称羡这位同学懂得如此多的电脑知识时,我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讨论“过度玩电脑’好不好?一番“论战”以后,既使大家重新认识这位同学,又使这位同学认识了玩电脑的利和弊,从而自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期终考评中,得到同学们的好评。4.通力协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挫折。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同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调动和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矫治学生中出现的心理挫折。学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等,班主任应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及时向他们介绍班级学生情况,只要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及时向任课教师通报,求得他们的协作,共同做好化解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家访,邀请学生家长来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对学生身体、爱好、兴趣、经历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家长一起针对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共同制定矫治方案,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争反败为胜,重塑一个新的自我。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与之交流,引导学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其发挥特长;与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协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挫折,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参考文献:1、《教育学新编》徐玉莹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学校管理研究专题》国家教委人事司组织编写科普出版社出版3、《班主任工作一百例》《人民教育》编辑部一编室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