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化学工业的几点思考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促进和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化学工业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曾有过2次重要的标志: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重点建设前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中的吉林、兰州、太原化工区和华北制药厂等十几个新的化工项目为起点,新中国化学工业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期;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化学工业以引进30万t/a乙烯、30万t/a合成氨为标志,相继扩建和新建了燕山、齐鲁、大庆、扬子、金山等大型石化基地,我国化学工业从此进入第2个高速发展期也是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的上升,特别是“十五”计划开始,大亚湾、青岛、镇海等地几套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相继立项和开工,以及氯碱、聚氯乙烯和煤制甲醇、煤制油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和论证立项,我国化学工业正在经历着第3次建设热潮。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立足国际、国内2个市场、2种资源,我国化学工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有些装置规模、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化工大国。21世纪以来的这次建设高潮应是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迈进的跨越。但是正在经历的这次建设和投资热潮中有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1发展化学工业的几个矛盾目前,发达国家发展化学工业主要是通过企业并购和资产运作的方式,而大力投资新建生产装置的阶段已基本过去。当前我国化学工业正在经历的大发展时期主要是以投资新建为主,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1.1资源矛盾化学工业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煤炭、原盐、矿产资源(如磷矿、硫铁矿、石灰石等)以及粮食或天然植物资源。除粮食和天然植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外,其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利用粮食或天然植物生产化学品,不仅受经济竞争力的制约,而且还受到技术的制约。目前,生产硫酸用的硫铁矿、生产磷肥用的磷矿石以及生产无机盐的一些矿产资源(如生产锶盐用的天青石、生产铬盐用的铬矿等)都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而我国又是一个多煤、少气、贫油的国家,特别是石油资源,我国现在每年的原油加工量3亿多吨,居世界第3位,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3年对外依存度是36%,2004年和2005年均达到40%以上。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和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石油资源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石油的储备战略和替代战略均已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资源矛盾已成为我国发展化学工业的主要矛盾。资源矛盾的另一个表现是水资源的紧缺。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更大。化学工业是耗水大户,以当前投资较热的煤化工项目为例,大型企业的用水量通常每小时高达上千吨,年用水量在几千万吨以上。个别企业环境意识不强,只追求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甚至对一些江河湖泊造成水质污染;也有个别企业在循环水、冷却水等方面不注重循环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都更加剧了我国淡水资源的紧张局面。因此淡水资源也已成为我国发展化学工业的突出矛盾之一。1.2供需矛盾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汽车、电子、纺织、建筑、国防军工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化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虽然我国化学工业已获得巨大发展,如合成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染料、涂料、农药等20多种产品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化工产品的市场满足率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有些产品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如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的乙烯产品,当前的市场满足率不足50%;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五大通用树脂总的市场满足率也只有57%;聚甲醛、聚碳酸酯等五大通用工程塑料的市场满足率还不到20%;特种工程塑料、特种纤维(如芳纶、碳纤维)的市场满足率就更低,几乎是100%依靠进口。当然也有一些产品,主要是一些传统的、能耗高、污染较重的产品,如电石、涂料、农药、硫酸等则处于市场饱和或过剩状态。还有一些领域的普通品种,技术含量低,品种产量大,处于过剩状态,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档品种却依赖进口。如涂料领域,普通家具漆、普通建筑涂料充斥市场,大量过剩,甚至造成市场上恶性竞争;而高档涂料,如高档汽车漆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依赖进口。农药领域也有类似情况,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产或禁用的品种,国内普遍还在大量使用着,而一些经济作物为了满足出口要求或大都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只能依靠进口一些高效低残留的新品种农药。这都说明我国化工产品的供需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1.3结构矛盾自20世纪90年代起,也就是在“八五”时期,当时的化学工业部就已经把调整结构作为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提了出来。到目前已经走过了3个五年计划,整个化学工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人员结构都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相比,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性矛盾还十分突出。如在产品结构方面,精细化工率既是代表化工行业产品结构,也是代表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一个标志,发达国家高达60%以上,而我国不足50%;我国化学工业传统化工产品占的比例大,精细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档化学品严重缺乏。我国每年都出口大量化工产品,但大多是初级产品或发达国家不愿生产的一些能耗高、污染重的产品,而高档化学品却大量进口。这种状况在无机盐、染料、涂料、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轮胎行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子午化率已达到100%,而我国目前子午化率还不到60%,一些低噪声、宽断面、乘坐更舒适的高规格子午胎品种国内一直不能生产,在国内各地奔跑的一些高档轿车或公务用车选配的都是进口子午胎。我国化学工业结构性矛盾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生产企业的规模偏小。国际上每年都有世界企业500强排名,我国在世界500强中与化工有关的企业有中石化(2005年排第31位)、中石油(2005年排第46位),而这两大集团实属石油公司行列,真正的化工公司一家也没有。国际上每年都排世界化工企业50强,中国只有中石化1家(2005年排第7位),而美国有13家,欧洲有22家,日本有8家。近几年,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每年的中国化工企业500强,2006年入围的化工企业500强的销售收入合计为6628亿元,约828亿美元,而2006年公布的世界化工企业50强中,前2名分别是陶氏化学公司(Dow)和巴斯夫公司(BASF),这2家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合计约900亿美元,已远超过我国化工500强企业销售收入的总和。排第1位的陶氏化学公司的销售收入是463亿美元,即陶氏化学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是我国化工500强企业销售收入总和的56%。另外我国化工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效率低,缺乏竞争力。2发展化学工业的几个制约因素2.1技术制约对发展我国化学工业的诸多制约因素中首要的当属技术制约。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而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50%,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虽然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诸多措施,我国化学工业技术进步已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创新能力的制约,科技投入的局限,特别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观念难以转变,又加上激励创新的政策不到位,虽然科技成果很多,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不高。目前,化学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有15年的差距,一些建厂几十年的传统化工企业的面貌和技术水平与21世纪建设现代化工企业的要求相比相差更远。技术制约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大量的技术装备重要引进,另一方面是一批关键技术的技术封锁。前者以生产稳定成熟、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大型石化企业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引进的一些大型石化装置,催化剂都已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但目前在建的一些装置还是靠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有些技术和关键设备已经引进了20多年,还是不能完全国产化,还是需要不断引进来进行老厂的扩建和新厂的建设。关键技术的封锁主要表现在:一是精细化工领域,二是化工新材料领域。精细化工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新产品、新技术的转让几乎不可能发生。以农药行业为例,因为农药品种的创制周期长、投入巨大,一旦创制成功,投产以后将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因此,新创制的农药新品种国外公司是绝对不会转让的,在商务谈判中,即使形式上同意转让,其技术转让费也是任何一家国内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我国几十年来一直是受制于人,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汽车、电子、通信、航天、航空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工新材料。无论是聚甲醛、聚碳酸酯等通用工程塑料,还是聚酰亚胺、聚砜等特种工程塑料,我国曾组织过多年科技攻关,但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更是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装置。为了满足国内各行业需求,我国一直依靠进口这些材料,据统计,聚甲醛国内消费量2002年13万t,进口13.5万t;2003年消费15.9万t,进口15.1万t;2004年消费18.7万t,进口18.8万t。聚碳酸酯2002年进口41.5万t,2003年进口53.5万t,2004年国内消费69.0万t,进口61.0万t。当我们组织对这些项目进行技术攻关,一旦有了突破时,发达国家就一方面开始大谈技术转让,动摇我们科技攻关的信心和行动;另一方面开始进行产品倾销,制约我们攻关成果的转化和产品的投产,在市场未稳之前扼杀我们。如果我们认为可以引进该技术时,放弃继续技术攻关,自己的产业化装置不能建成了,他们就会再次提高技术转让的谈判价码,再次停止技术转让,再次变技术转让为技术封锁。这是我们多年走的路,也是多次反复走的路。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看准了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已经带着某些技术和资金直接到国内投资,建设化工新材料生产装置。原来的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氯化氢法双酚A生产技术、炔醛法1,4-丁二醇生产技术等都曾经历过这种情况。技术制约的另一个表现是生产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现有企业中技术创新力量薄弱,技术创新条件较差,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以及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都制约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2.2人才制约20世纪以来,从企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经历着一个演变过程,即生产导向—市场导向—人才导向,21世纪将是人才导向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当今世界竞争的战略资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最优秀的人才队伍,谁就会在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占有相对优势。我国化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已有从业人员近500万人,是一支较庞大的从业队伍。这支从业人员队伍日夜奋战在生产经营和科研一线,为我国化学工业的生产建设和经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1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其突出表现在生产经营一线高技能操作人员和科研战线学科带头人的严重缺乏。即在大量从业人员队伍中,在生产一线的高级工所占比例很低,高技能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化学工业生产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提升和行业升级,制约着化学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进程和质量,也制约着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学科带头人是一个行业(专业)或学科技术创新的关键。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带领一支队伍在某一行业(专业)或某一学科选择创新课题,并找准突破点,持续进行研究开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一个行业(专业)或学科的技术水平,不断优化一个行业(专业)或学科的产业结构、改善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一个行业(专业)或学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开辟一个新领域,并不断推进这个领域登上新台阶。我国化学工业在科技战线已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在科研领域也已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为推进化工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些学科带头人队伍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