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文化论坛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都江堰世界水文化博览会·国际水文化论坛方案书一、论坛背景(一)水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受到政治界、思想界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些都说明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水文化是植根于人们心底的、在生存实践中形成的对水的观念,包括使用与保护水的习俗、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水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水事活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借此东风,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建议,并且将水列为其核心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提倡:从水与人类文明认识中激发人类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人类历史上积极的水文化及当代新的水文化的形成,对水环境有着积极作用。水文化和水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在全球均属新兴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2-重要议题,水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人的观念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泉,是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人水和谐的福祉境界有着重要意义。水文化是人类在治水活动中民族凝聚精神的显现,加强水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水文化的凝聚功能,增强水利发展的软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水利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水文化是人们对于水的理性思考和社会意识的体现,加强水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水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促使人们在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关注河流自身的价值与伦理,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序地开发利用资源,从而形成一种与水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水文化是人们在与时俱进的水务活动中智慧之光的显现,加强水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今人对古代水利工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上优秀水文化成果的借鉴,提高现代水工程的文化品位,塑造出更多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利景观,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文化的作用十分广泛,水文化的力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真正去发掘,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水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水文化就能够成为水利行业与全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为树立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全社会水环境意识的提高、实现人水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更大-3-的贡献。水文化需要人们负起历史的责任,在搞好传承的同时,积极的创造、丰富、发展水文化,使水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载入史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水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部部长陈雷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要加强水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水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这对于形成和发展先进的水文化体系,特别是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水利行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行业建设,实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水利,是一项艰苦卓绝、汇聚着无数人的智慧,汇聚着无数学科精华的宏大事业;水,谱写过优美智慧的水文学,创造着绵长不绝而瑰丽绚烂的水文化,也构建着中华民族“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水,一个字,已经是一种文化的符号。这种文化,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休戚与共,并且将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交织在一起,一起走下去,千秋万代、千年万载,继续激扬着伟大的民族精神,继续谱写着壮阔的文化景观!(二)都江堰:“世界水文化摇篮”-4-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出山进入平原处,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工程“深作滩、低作堰”,以“无坝引水”为特色。岷江经此枢纽后,除金马河继续为干流外,另分了六条河流灌溉农田,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繁荣基石,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古称“前堋”、“金堤”、“都安堰”等,唐代叫“楗尾堰”,宋代才称“都江堰”。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为我国古代水利发展史上里程碑之一。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时,在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下,率领当地劳动人民兴修了此堰,都江堰的建成使灌县以东成都平原的万顷农田得到灌溉,使蜀郡成为秦国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都江堰历经二千二百多年立而不废,效果有增无减,其工程规模之宏大,技术成就之高超,在世界水利史上确实罕见。堰的枢纽工程,沿江自上而下为百丈堤、都江鱼嘴、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和宝瓶口,尤其是工程主要部位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者紧密配合,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主要措施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堆砌成各种型式的堰。冀阕把岷江分成内外两江,外江是主流,内江起灌溉、航运和分洪作用;宝瓶口是控制内江流量的咽喉;飞沙堰是内江分洪水减淤入外江的工程。都-5-江堰灌区实际上是利用一系列分水鱼嘴分成的渠道系统,就取水型式分类,为无坝取水工程型式。二千多年来,都江堰承载了许多科学、文化内涵,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葩,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2000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都江堰水文化内涵都江堰水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座丰碑,既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也代表着我国悠久文化的精神文明。在这里,水利工程与自然及人文景观良性互补,融为优美的旅游胜地。其“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学者对此赞美不绝。水与民风、民俗、水与园林建筑、水与民间传说、水与诗词歌赋、水与绘画、水与散文游记、水与音乐、书法、雕塑等,在都江堰都有其丰富的内容。都江堰是历史、文化和科学的最佳组合。在都江堰水文化中,已经树立了以下形象:①水资源科学开发形象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都江堰建成使洪旱灾害频繁的川西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世无饥谨”的鱼米之乡。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自然位置优越,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相互制约,相辅-6-相成,联合运行发挥了引水、分洪、排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经久不衰,费省效宏的特色而闻名于世。它历经二千多年,延用至今,是举世无双的。都江堰不是简单延用而已,它在二千多年后仍焕发青春,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万亩发展到现在突破一千万亩,在全国也是第一个突破一千万亩的灌区。同时,还担负着二千多万人的生活用水、流域内的工业用水、防洪、发电、环境用水等多目标、多层次用水。这表明了都江堰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也表明了新中国水利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②水利工程形象任何建筑工程都是凝固的艺术,有蕴藏和孕育文化的功能,在都江堰灌区有现代的坝、渠、闸、桥、水库、渡槽、涵洞等,也有传统的庙宇亭台、桥、碑刻等各种形式建筑。可体现历史性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风格与形象。如黑龙滩赋讲:“清泉唱丰收赞歌,饥饿之乡,列全国粮仓。穷乡僻壤,变聚宝之盆”,体现了水利工程(水库)形象。③治水人物形象都江堰市伏龙观有治水先驱李冰石像(东汉石像);二王庙有李冰塑像以及历史上治理都江堰有功的人物塑像,例诸葛亮、吉当甫、文翁、丁宝桢等塑像;他们之中,有的为修建和扩建都江堰而丢官罢职甚至于断头送命。他们为国为民,兴修水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了中华民族优秀儿-7-女的光辉形象,成为后人推崇和今人学习的楷模。④水利艺术形象通过文化艺术手段,宣传治水业迹和治水英雄的光辉形象。有电影《李冰》(峨影厂),电视《都江堰》、《古堰长流》,川剧《望娘滩》、京戏《千古一人》、有李冰斗江神、除孽龙的故事、李冰显圣、金锣玉棍的传说等。其它书法、绘画、摄影不胜枚举,通过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⑤水利法制管理形象都江堰历来就依法管理,早在蜀汉时期,诸葛亮在灌区九里堤颁布了《护堤令》,是为我国最早的江河管理通告,宋史【河渠志】:“大观二年,(1108年)七月诏曰……然岁计修堰之费,敷调于民,工作之人,并缘为奸,滨江之民,困于骚动,自今如敢妄有检计,大为工费,所剩,坐脏论。入已准自盗法,许人告。”宋朝法律规定,民不可告官,而都江堰特许民可告官,不能不说是都江堰的特殊。清设有水利府,更进一步强化了渠首管理和灌区管理。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出台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规。1997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由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为解决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03年11月省人大通过了对条例的修改。通过宣传和查处案件,强化人们水利法制意识,-8-树立水利执法形象,走向依法治水轨道。⑥闪光的哲学思想都江堰在长期的发展中,它所遵循的哲学思想被清朝人吴涛精辟概括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都江堰水利工程处处乘势利导,历代因时制宜,因而经久不衰。“势”一指岷江昼夜奔流不息之势,一指社会背景,即对于岷江治理这件事,国家的政策和民众的意向。“乘势利导”是利用已经掌握的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战胜洪涝灾害,以求得人们的安居乐业。“乘势利导”导之以善,善者,科学性。“因时制宜”宜于生利,利者,成事易,效益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势在变化,时在推移,“利导”与“制宜”仍需不断进行。⑦丰富的民间传说和谚语都江堰流域的民间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的爱和恨,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充满的希望和理想。赞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如“夫妻桥”、“望娘滩”、“李冰斗江神”、“金锣玉棍的传说”、二郎的故事、金鸡与芙蓉等。总结了许多谚语,如:“河边不开荒,开荒必遭殃”等生态保护意识和不与洪水争“路”的良好的水土保持意识等。⑧民间习俗水事活动中,形成了民间习俗,如:清时放水、祭堰、舞龙灯等。2、都江堰水文化主要特征-9-①都江堰历来是以人为本都江堰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岁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封建时代,经济上是农业社会时期,而四川是农业大省,“历来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民以食为天”,“食重则农重,农重则水利重,水利重则堰重”,各朝各代把都江堰的修复、整治和扩大看作是“兴水农之政,为足民之大事”,都江堰二王庙内题刻“稻田足水慰农心”是极好的见证,把人们的生活、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都江堰不因朝代更叠,制度变化而废弃,故水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性、人民性和连续性。②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这是何等的革命精神,为了百姓的生存,敢于和大自然(洪、涝灾害)作斗争,李冰之后,前仆后继,鱼嘴位置上下变化,构筑也随科技水平而变,元代李秉彝砌大石条,吉当甫铸大铁龟,明代胡光立大铁柱,清代丁宝桢用油灰铁钉扣,当代用砼,不因循守旧。勇于变革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的溶入都江堰水文化中,影响着巴蜀人民,二千多年都江堰流域农业文明生长发育的过程,也是蜀中人民精神品格形成的过程,这就是勤劳智慧,无私奉献,勇于创造、生生不己的精神。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是因她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勤劳智慧的人民,有以都江堰水利为依托-10-的绿色水利文明。③“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都江堰水文化积千年之精华,深深地植根于流域的沃土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历史上自有与洪水搏斗,就有治水精神。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治水精神。在东方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李冰征服洪水治水,汉·应劭【风俗通义】讲:“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冰以女与神为婚……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此处,录下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