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A;3D;4B;5B;6B;7C;8A;9B;10C;11B;12B;13B;14C;15D;16C;17C;18A;19C;20B;21A;22B;23D;24C;25B;26B;27A;28D;29D;30D;31C;32B;33C;34D;35C;36B;37A;38D;39B;40A;41D;42A;43A;44B;45A二、多选题1.ABCD;2AB;3ABC;4CD;5ACD;6ACD;7ABCD;8AB;9CD;10AB;11CD;12ABCD;13ABCD;14ABC;15BCD;16ABC;17ABC;18ABC;19ABC;20ABCD;21ABC22ABC;23ABC24BD;25ABCD;26ABC;27ABC;28CD;29AB;30ACD;31AB;32ABCD;33ABCD;34ABCD;35AC;36ABC;37ABC;38ABCD三、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3.CIPP4校本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6.谈话法7.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8班级授课制9.教学工作总结10.记述文11.分析四.判断题1.对;2.对;3.错;4.对;5错;6.错;7.对;8.对;9.错;10.对;11.错;12.错;13.错;14.对;15.错;16.错;17.对;18.错;19.对;20.错。五.简答题1.(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1)此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及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系统确立起来的。(2)它有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3.(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优点:(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和交流缺点:(1)不利于因材施教。(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3)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合作。(4)在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5.(1)题目(2)署名(3)摘要(4)关键词(5)正文(6)参考文献6(1)预见性和可行性(2)指导性和可变性六.案例分析题1.(1)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天性;(2)教学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要奉行因材施教路线(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尊重和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所计划、有所目的地培养学生。2.(1)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利于对学生兴趣、经验的尊重。(2)活动课程有利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尊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有优缺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准备不同情况,结合与渗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注重直觉思维;(3)注重内部动机;(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七.论述题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