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摘要:审视计算机专业教育在我国的现状,放眼国家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回顾计算机职业教育在中国成长的历史,参考国外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我们自己多年来中职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得与失,我们得出了在我国今后10-15年内,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应该采用开放式多种模块组合的课程体系模式,并随职业市场的变化而增加或删减模块,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动态平衡。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改革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层次化,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2003年12月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优先确定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在全国选择确定5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争取2003--2007年相关专业领域共输送毕业生100万人,在相关专业领域共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以理论为主的应试式教学模式,与教育部组织制定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要求差距较大,难以推进相关专业领域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造成目前企业急需技能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相关专业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尴尬局面。对此,2005年3月我们申报并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经过近2年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已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结合信息职业岗位目标,分析现有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探索研究能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连接的新的教学体系,找到就业的有效途径。21、国外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现状国外计算机专业教育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起步,持续稳定发展。纵观半个多世纪国际上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发展现状,正如著名的IEEE-CS/ACMComputingCurricula研究成果CC2001所指出:“计算的概念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育方法会有深刻的影响。我们称之为计算的概念已经拓展到难以用一个学科来定义的境地。我们过去形成的课程设置报告曾经是试图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成关于计算教育的一个统一的文件。这种做法在十年前也许是合理的,但我们确信21世纪的计算蕴含有多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们分别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这说明,计算机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迅速地扩大,各个分支已经形成丰富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已经不可能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安排在一个单一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之中,而且单一的培养模式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多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必须通过不同的培养计划才能满足这种不同的需要。可见,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的改革势在必行。国外职业教育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历史久,理论体系健全,法律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准入系统规范,教学运行模式成熟、稳定。不论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还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BET)模式,虽然他们组织教学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围绕职业能力而展开,所有专业都与职业对接。表一所示为加拿大FlemingCollege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2005-2006学年度的一个专业课程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灵活学制,学生可以上两年毕业,即学制两年,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属于高技能型人才,如果完成两年学业后再上一年,则为三年制,培养目标为技术员,属技术型人才。表1FlemingCollege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方案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23456AUTM001自动化基础60COMM032交流与沟通技术60COMP042硬件基础60COMP086软件基础60GNED032职业生涯准备453MATH018技术应用数学Ⅰ60CIMP053网络基础60COMP080程序设计与C45COMP091操作系统使用45ELCT010电子学45ELCT019微处理器引论45MATH037技术应用数学Ⅱ45SOCI064职场中团队工作45COMP069网络分析60COMP071Linux网络操作系统45COMP081程序设计与C++60COMP191计算机硬件45ELCT016嵌入式微控制器接口技术45AUTM024自动化及其接口技术电子学45COMP075操作系统Ⅱ45COMP088SQL程序设计45COMP089系统分析与设计45ELCT020管理技术工程45MATH005技术应用微积分45MECH001机器人技术45AUTM052模拟与数字控制技术45COMP037嵌入式网络与计算45COMP052Internet程序设计45GNED042在商业和工业中的工作45MATH02网络特性建模620MECH047便携设备程序设计45APST007应用项目课程350从以上课程方案我们可以看出加拿大的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具有如下典型特征: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性;课程设计不具有学科系统化课程典型的三段式结构;某些课程与大学本科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与我们习惯的职教课程改革“够用为度”的原则正好相悖;某些同类或同名课程在不同学期反复设置,呈递进提升的设置结构。国外计算机职业教育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就业)为支撑,这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借鉴的。42、国内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现状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始于1956年,基本与国际同步,经历了初创时期(1956-1960年)、发展时期(1978-1986年)、高速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三个阶段。初创时期为配合《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等6项紧急措施,国家陆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计算数学”等计算机专业14个。“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强调从基本元器件开始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初步形成了与应用系统结合的计算机教育。“计算数学”专业从事算法设计人才的培养,这是我国早期培养的软件人才具有坚实数学基础的一个历史原因。随着1976年十年动乱的结束,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在国家科委主持起草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把电子计算机列为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课题,放在突出的地位,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时期随之而来。这一时期,国家支持一批重点大学恢复或新办了74个“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等本科专业,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师资交流,壮大专业教学实力;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教育活动,实现计算机职业教育零的突破;在一些重点大学批准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学科博士点,启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此,一个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教育体系在我国基本形成。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WorldWideWeb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兴起使“计算”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突然觉得需要很多很多的“计算机人才”,我国计算机教育随之被推进到一个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大力开办计算机类专业,截至2005年底,本科达到505所,占全部701所学校的72%;高职专科1012所,约占1091所学校的93%;全国14466所中职(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学校90%以上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但规模有限。5图1我国计算机专业发展-200030008000130001956-19601978-19861994-2005年代专业数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由图1可以看出,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培训为主要形式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在近十年内高速专业化发展,特别是规模小、办学方向灵活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更是异军突起,超常规发展。然而,由于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本科学校基本集中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中、高职学校大都集中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在这些专业建设中因长期受国际IEEE-CS/ACM的CC1991影响,各专业的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高度趋同,学科性明显强于职业性,中高职的计算机类专业好似本科相应专业的压缩版。这样,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计算机类毕业生黄金就业期的结束就不足为奇了。由教育部高教司调查数据得知,从2003年开始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增加,而招生量却明显减少,从2002年的10.85万人锐减至2003年的7.17万人,这表明各校根据就业下滑情况在调整招生规模。据中国职业院校就业联盟2006年3月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含有陕西的全国103所有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院校中,有未就业毕业生36717人。其中有63所职业院校有计算机专业未就业毕业生,占被调查院校的61.2%,未就业人数占未就业总人数的16.1%。虽然本次调查谈不上全面准确,但管中窥豹,一方面,说明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普遍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且计算机专业普遍存在未就业毕业生;另一方面,说明今年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未就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形势发展较好的行业所对应的专业所占比重较大,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困境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中日IT人才教育研讨会最新数字预计,2006年中国IT人才缺少42.5万人,今后每年还至少会有20万人的缺口。与此同时,诸如北大青鸟这样一批社会培训机构,由于面对具体IT岗位进行个性化项目培训,其招生和就业异常火爆,一些计算机专业院校毕业6生也无奈穿行其中。这样一种计算机人才需求相互矛盾现象的出现警示我们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1)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是数量太多,而是总量不足;(2)专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强,追随IT职业变化,进行专业改革势在必行;(3)人才结构呈橄榄型,与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较,严重失衡。培养底层“实战型”人才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大有可为;(4)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其教学体系(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法、教材)改革攸关专业生死存亡。有鉴于此,近年来国内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本科教育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向相邻学科和业务领域进军,开发出了信息管理系统、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通信工程、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等新兴专业;职业教育除了从应用角度开发新专业外,许多院校重点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1)专业定位职业化;(2)课程设置模块化;(3)教学模式实战化;(4)评价方式社会化。这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有利借鉴和基础。二、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基本构建具有现代职教特点,反映国内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总结中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以突破职业教育与就业关系上的瓶颈,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零适应期”目标。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一)课题研究的思路以现阶段我国信息职业岗位的分布和需求为切入点,比照我校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不同课程体系下的就业状况,分析实验课程体系在实践中的效果。7(二)课题研究的框架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现阶段我国IT职业岗位的分布和人才需求1、我国IT职业岗位的分布据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2000年7月至2006年4月公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统计,在527个职业中有计算机(微机)维修工、计算机网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