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雷正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一、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三、德国的师傅培训(技师培训)四、德国的技术员培训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双元制模式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企业为主、能力本位,为企业培养第一线适应性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一、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思想层面注重实践未来工作机制层面校企合作企业为主模式层面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思想层面“德国双元制”,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体系,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即是一种注重实践,而为未来就业教育和教学的思想。机制层面“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机制,是一种国家统筹、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办学机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层面“德国双元制”又是一种模式,即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能力。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其课程实施和评价均要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学院高等学校入学资格高等学校入学资格技术员培训(2年)师傅培训(1~2年)企业工作(2~3年)双元制培训(3~3年半)实科中学(6年)主要中学(5年)小学(4年)高级中学(9年)小学(四年)高级中学九年制主要中学(五年制)实科中学(六年制)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3年~3年半实践教学70%+理论实践教学30%=100%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双元制”模式培训过程双元制职教模式企业学徒培训合同实训教学车间(培训中心)企业的生产车间实践培训培训规章,职业目标培训大纲受培训者法律依据学习地点内容培训依据职业学校学生18岁前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课堂、实验室专业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计划、大纲合作双元课程体系企业——实用的专业理论——实践的操作技能培训车间企业生产车间——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实践训练——严肃的生产现场——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职业学校——普通课程(德语、宗教、体育)——专业课程(理论、制图、计算)——实践知识(应用性的工艺技术)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专业设置以市场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开发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企业需求原则相对稳定原则广泛适应原则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工作过程导向岗位任务引领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启发式、讨论法等项目引导法等行业协会统一考核保证质量普遍承认课程实施以“双元”和作为基础教学活动以受培训者为主体考试考核以职业要求为标准企业培训规章学校教学计划课程编制以基础面宽为基点职业基础的宽泛性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现代媒体的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全面互动的授课方式职教现代教学的特征情感融合的教学过程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专业方向工业机械专业阶梯式课程结构01233.5职业基础培训工业机工生产技术操作技术机械和系统技术精密板材和结构技术冲压和压型技术制模技术工具加工技术车削技术自动车削技术铣削技术磨削技术金属结构和造船技术装配技术器械与精密机械技术设备技术供给技术汽车机工工具机工切削机工结构机工设备机工汽车机工双元制模式“能力本位”在课程上的体现课程结构的宽泛性课程编制的企业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课程实施的双元性课程评价的实效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比例的实践性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双元制模式在我国的典型试验中应正视的几个矛盾一、严格立法执法和法律不全不严之间的矛盾二、企业为主与学校为主之间的矛盾三、宽基础与单专业之间的矛盾四、能力本位与学科本位之间的矛盾五、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之间的矛盾(三段式与项目课程等)六、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之间的矛盾七、实用性与逻辑性之间的矛盾八、收费与免费之间的矛盾双元制模式在我国实施的若干问题1.我国目前缺乏具有“德国”意义上的企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2.我国企业行会的在职教中的作用相对薄弱。3.我国传统校园式的职教模式有较强的存在基础。4.民众崇尚劳动、崇尚技艺的意识不强。5.双元制课程无法满足我国职教双元功能的要求。1.过分依赖企业会较多地丢失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企业职教人文职教)。2.经济波动因素对双元制职教模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3.双元制课程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养成。双元制模式的若干问题剖析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趋向一、双元制模式仍是一种具有存在价值、发展潜力和改革需求的模式。二、为减少经济波动对职教的影响,扩大全学校化的职业教育。三、继续加强宽基础面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机会。四、学制逐渐由3年半减至3年。五、中央与地方更加紧密的合作,使职业教育更加具有区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六、成功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定的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促进其职业发展和个性发展。七、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以消除某些不利因素。八、提高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通融性。九、建立一个独立、等值和集成化的职教体系。十、必须不断地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十一、加强职业继续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和衔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十二、通过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可选模块与必选模块构建新的课程模式。若干启迪与思索1、实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博采众长构建中国特色的职教模式和职教课程模式3、加强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和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方面的权力和义务(职教法、促进法、投资法)。4、实行职业教育全免费制度,使职业教育真正地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5、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6、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7、合理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通融性。8、构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2002年10月召开的第4届德国联邦职教所学术大会和2004年3月召开的第13届德国高校职教大会,阐明了对“双元制”的评述,以及鲜明地提出了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宗旨。联邦议会共识培训攻势行动法律改革要点各州要求清单“联邦议会共识”——“双元制”是一个具有存在价值、发展潜力和改革创新需求的有效教育模式(一)关于存在价值会议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却有着近乎完全的共识:学习与工作结合,即在工作中学习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所谓“双元制”模式,仍是一种具有存在价值、发展潜力和改革需求的模式。(二)关于发展潜力1、德国职业教育在企业培训位置供给与社会培训需求之间的匹配,以及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专业知识与继续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2、德国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等值的和集成的职业教育体系。3、使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获得与普通教育等值的进入“双元制”专科大学(学院)或进入与专业资格有关的大学学习的可能性,等等。4、学习时间分配应跨越培训生涯、职业生涯与工作生涯;教育内容应模块化;学习地点应多元化与网络化。(三)关于改革需求1、鉴于世界经合组织不久前对世界部分国家15岁年龄组青少年文化知识测试(PISA)中德国位置偏后的结果,德国联邦议会的政治家们指出,成功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实的文化技术上,即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之上。2、另一部分政治家则对经合组织采取的测试方法没有涉及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评价,以及没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观察提出了批评。“培训攻势行动”——“双元制”是一个开发就业能力、人格个性和职业后备力量的有效教育平台“2003培训攻势”行动的内容有3个重点:一是在全德范围内特别是在相关行业领域有目的地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活动;二是为进行结构改革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方案实施新的定位并开发新的方案;三是放宽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在《2003培训攻势的联合声明》指出,“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为大多数青年人夯实持续就业能力的一个基础平台,并且它通过这一基础平台使青年人具有终身职业学习能力,以促进其职业发展及个性发展。“2003培训攻势”目标:其一,经济联合会、联邦政府和工会将尽一切努力使所有愿意并有能力参加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获得培训位置。其二,为在今后几年内明显提高参加职业教育的德国企业的数量,各签字方将为此采取其他相关措施。其三,为充分挖掘培训潜力,必须尽快完成业已开始的具有较高灵活性的培训职业。为使学习有一定困难的青年人容易就业,应在那些就业前景广阔而对职业能力要求相对低的领域开发新的培训职业。其四,为增强职业教育对企业和普通学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应大大提高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通融性,并使这一措施在欧洲层面获得认可。其五,各签字方呼吁在劳动工资合同中应更多地增加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2003培训攻势”措施:给10万个企业写信要求增加培训位置;举办国家职业教育专题会议;实施“职业教育远足”计划,专门寻访那些在开展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地区”,目的是增加培训位置、制定地区培训协议;将2003年6月24日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日”。“法律改革要点”——“双元制”是一个保障个性发展、经济需求与理论实践结合的有效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必须实行结构性的改革,使其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改革的目标不仅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质量,而且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培训位置,从而增强德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职业教育改革的要点2004年2月9日,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对即将修订的新《联邦职业教育法》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要点”,主要涉及6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应减少对经济发展峰谷的依赖性,并应消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第二,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教育。区域职业教育的实施者就是具有更重要的决策价值和责任空间。第三,职业教育是确保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全球化要求未来扩展职业教育的国际性,确保于其他国家教育体系的兼容性。第四,职业教育是强化校企合作的教育。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仍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支柱。第五,职业教育是获得社会认可的教育。第六,职业教育是极具灵活性的教育。新制定的法律将保持原职业教育法律所规范的灵活性原则,以使“双元制”具有更灵活的发展空间。(二)新修订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或《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即将予以规范的几项重大的改革内容一是,制定设立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国家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办法;二是,制定精简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各相关委员会的办法,加强“总委员会”,其目的在于使国家面对变化剧烈的动态的职业实际情况下能及时作出反应,迅速对其进行辨识,抓住关键并采取行动。三是,建立地区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以强化地区劳动与培训市场功能的规则。四是,制定开发现代化的《职业培训条例》的结构,通过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可选模块与必选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五是,制定强化职业教育合作的措施。六是,制定、认可分别在国外与国内接受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内容的集成化规则。引入“欧洲职业教育通行证”、“欧洲简历”、“欧洲证书”以及“欧洲职业教育学分制”等概念。七是,制定开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考试形式的规则。八是,制定允许“全学校式”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培训职业(专业)毕业考试的规则。九是,制定开发职业准备教育措施的规则。十是,制定连接职业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的措施。“各州要求清单”——“双元制”是一个促进职教发展、学生就业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2003年12月4日,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就确保职业教育与培训及所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发表了一个关于确保德国职业教育稳定性并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的“各州要求清单”。“清单”指出,“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个确保培养德国经济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及领导人才的不可放弃的工具,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必然带有这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烙印并受益于这一体系。“清单”认为,由于德国企业提供的培训位置逐年减少,这迫使各州政府不得不扩大“全学校式”职业教育,以接受那些在企业找不到培训位置的年轻人。“清单”还指出,全学校式职业教育所获得的证书应与“双元制”职业教育证书同等对待,并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