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性及创造性思维罗俊龙Email:luojl@swu.edu.cn第四章人的肢体,脆弱像芦苇人的大脑,征服了世界人类和许多动物相比是一个弱者!人的手、脚、嗅觉、视觉、听觉-------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造史。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总是在不断追求着新的理想,开拓着新的生活,实现着新的价值。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断创造。我们号称制造大国(madeinChina),也有人把我们叫做世界工厂。但由于我们在大多数产品中并没有创新或专利,我们更像是一个世界车间。我们的DVD一度占到世界份额的80~90%,但人家一说要专利费,马上国内DVD企业“割麦子”一样,齐刷刷倒掉。现状100000000双鞋子=1架波音7471只芭比娃娃=$10$2=$1管理费+$0.65来源费+$0.35(利润)$0(废气、废水、废料……)。中国每日耗水量世界第一,污水排放量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一个国家的创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只有创新的国人,才会有创新的国家。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07分钟。中国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21个)中排列第五;想象力倒数第一。倒数早早地把孩子束缚在了“同一个模子”里……过早灌输知识伤害创造力。5岁不到的孩子,就被要求背唐诗宋词;3、4岁左右的幼儿,满口英语,俨然小外国人一个……你应该、你不该、寻找标准答案年龄是进行创造性的关键吗很stupid的想法会不会有创造性打破常规,新的角度!!!怎样看待创造性?偶然性因素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指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等。现代汉语词典: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韦氏大词典:“创造的能力、艺术或智力的开发”其他定义-----------本书定义:张庆林与斯滕伯格(2002)张庆林与斯滕伯格(2002)“人类所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创造性定义---教科书上的定义包含以下几点含义(张庆林与斯滕伯格)人的创造力并非任何时候都能够表现出来,只有这种潜在的素质外化为能力的时候才表现为创造力。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并非每个人的创造性都能充分展现出来。吸收了现代的创造性地系统观,重视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新颖性从新颖性出发,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新,如工厂的技术人员对传统的生产方法进行优劣分析,然后克服原有的不足,增加新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技术创新便是所谓的“推陈出新”;另外一种是主要不依赖于现成的旧事物,而通过创造“灵感”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如爱因斯坦坐在椅子上忽然想到人如果没有了椅子的支持会发生什么现象,后来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这种发明创造重在“前所未有”。适用性从适用性出发,也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社会的创造性,即创造性产物的主要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另一种表现为个体的创造性,即创造性产物主要作用是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有利于个体自身的活动。这两类有时是相互交织的,无法做出明显的区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新颖性是对谁而言的?有些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专家,包括当今在各自领域中最活跃的那些人,研究的焦点是高水平的创造性,或者说是能够极大地改变世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创造性。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对某个学科或某种文化而言是新颖的观念才能被称为是有创造性的。本书主要是介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我们认为,只要一个观念或产品对于创造个体来说是新颖的,那么它就是有创造性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适用性的。如果有人问你:“现在几点钟了?”而你的回答是“昨天有一头牛跳过这台计算机。”你的回答固然是新奇的,但是人们应该认为你的回答是有创造性的,或者认为它是不适用的?如果一种观念或一件产品能够达到某个目标,或者满足某种标准,那么它就是适用的。以下是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几个故事,假如你是一名教师,你认为哪些学生是有创造性的?1.朝阳小学一年级三班的课堂上。赵老师正在组织同学们讨论关于植物的问题。6岁的小立举起手问道:“如果我们给植物浇水时,不用水,而是用牛奶,那么植物会不会长得更高更强壮?”2.新学年开始后,小慧就要升入高中了。开学第一天小慧准备穿的衣服是一套运动内衣,外面套上一件紫色的宽松上衣和一条黑色的短衬裙,耳朵上挂着一串葡萄。3.吴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唐代政治制度的论文。小超交的论文是吴老师所有学生中写得最好的一篇。这篇论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论文中还讨论了唐代政治制度对现实的借鉴意义。关于最后一点,高中生当中几乎极少有人曾涉及。依据创造性的本质辨析创造性行为4.戴老师是一年级二班的数学课教师。今天戴老师要讲的内容是减法。具体方法是从被减数中拿掉一些数,例如5减3等于2。戴老师讲解了好几种不同的操作方法供同学们使用。但小峰没有用戴老师教的这几种方法。他用自己的方法,那就是数手指头,从小数向大数数过去,即从3向上数到5,中间加了2,所以5减3等于2。5.小敏是一名二年级学生。语文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关于李白的传记。要求同学们根据传记画一个故事片断。小敏从材料中知道了李白曾经被流放到涿州。小敏在纸上画的是李白穿行在一大群海豚之中。6.音乐老师今天讲课的内容是古典音乐家。老师要求同学们按照其中一位音乐家的风格创作一首曲子。小克根据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节奏创作了一首关于贝多芬的发型的饶舌歌。二、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总体上看,创造性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任务模式取向和个体差异模式取向。前者多是基于创造性认知的观点,主要探讨被试在创造性任务与非创造性任务的差异。后者主要是基于创造性人格的观点,探讨高创造力与低创造力个体间在特定任务上的差异。不过也有研究运用交叉模式,考察不同创造性被试进行创造性思维任务与常规任务的差异。从哪个角度进行考察创造性?1、生理因素(脑机制)在正常的生活中,狼孩会不会再出现?可能出现,而且可能不是少数!可能不是少数”,问题也就太严重了。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呢?人的大脑用进退废,“用进”可以使人成才,“退废”的结果---使人沦为狼孩。大脑主宰人的行为,从生理构造上来讲,大脑左右两半球基本一致,但在功能上却各有分工。研究早就发现,如果大脑左半球受的损伤,身体的右半边就会瘫痪;右半球受损,左半边就会瘫痪。大脑左右半球功能性分工更进一步,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通过对裂脑人的大量实验,发现大脑两侧半球在很多功能上都有显著不同。斯佩里发现:大脑左半球偏重于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大脑右半球偏重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和综合等功能;正常人的心理活动是左右脑“分工合作”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创造潜力的开发容易受到忽视?内因上,创造潜力是一种心理潜能,心理潜能比生理潜能弱很多,更容易被忽视。比如,饥饿反应,是一种较强的生理潜能。身体活动要消耗能量,就要吃东西,这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忽视了这一点,不吃东西,就会产生饥饿感,轻的饿得肚子咕咕叫,重的胃部饿得疼痛难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休克,足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还没有发生忘了吃饭而俄死的人。但是,创造力的心理本能很微弱,大脑右半球脑神经细胞缺乏必要的刺激,外部几乎没有反应,你会全然不知右脑正在退废,甚至还很得意,既可偷懒,脑袋又不疼,难免向着创造脑的狼孩一步一步地逼近。外因上,以往的传统教育和考试方法多重视传授知识,积累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受到压抑,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病。由于创造脑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用,大脑右半球脑神经细胞缺乏维持活性所必需的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麻木不仁”,退废成和狼孩一样的大脑,会成为毫无创造力的人,成为“狼孩”。2、创造性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张力观该理论认为,一方面一个人要想在某领域有所建树,他就必须具备该领域的知识,但另一方面,该领域的知识经验太多,又会使一个人囿于常规,因此他也将难以有所创造。对于创造性而言,并非知识越多越好,知识和创造性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中等程度的知识水平才最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西蒙顿(Simonton,1984)曾分析了个体的创造成就和其所受的正规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他考查了出生于1450至1850年间的300多位著名人士。把杰出程度作为受教育程度的函数在坐标轴上进行描点,结果发现图形呈倒“U”型曲线,并且杰出程度的最高点处在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中等受教育程度段上,高于(包括研究生)或低于此水平则杰出程度较低。地基观所持的观点是,知识越多越好、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而且认为一个人只有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才会有所创造。该观点的支持者们也提出了大量的证据,并且还驳斥了张力观。海斯(Hayes,1989)对几个需要创作的领域(如音乐(76)、绘画(131)、诗歌(66)等)内的创造性个体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这几个领域内要取得创造性成就所需要的准备时间,由此来间接考察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创造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即使是最具天赋的人在他们成名之前也都需要做多年(10年)的准备。3、认知基础人类的认知具有超越已有知识经验、生成新知识的能力,这种生成过程可以用严格的实验加以研究。当然,除了认知因素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制约着人的创造性,如内在动机、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对认知活动的影响而对创造性产生影响,因此认知过程才是创造性的直接基础。王极盛(1986)使用自我评定的方法对认知因素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共28人。一类是一般科技工作者,共127人。对不同研究类型的科技工作者进行研究发现,总的来说,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操作能力对科技创造的影响是最大的。舟舟:天生智障,天生残疾!天才的音乐指挥家!4、年龄因素莱曼(Lehman,1953)研究了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天文学家的年龄和成就之间关系,发现25—40岁是创造的最佳年龄。其中,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的最佳创造年龄为:化学家26—36岁;数学家30—34岁;物理学家30—34岁;哲学家35—39岁;发明家25—29岁;医学家30—39岁;植物学家30—34岁;心理学家30—39岁;生理学家35—39岁。取得获奖成就的年龄随时间变化不大。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进行统计,1901-1925年的平均年龄为37.2岁,1926-1950年为35岁,1951-1975为38.2岁,1976-1999为37.1岁。总之,大量研究都表明,创造力与年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力的最佳年龄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中年(30岁到40岁)是创造力发挥的最适用年龄。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创造力辉煌的唯一时期,高水平的创造力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产生。5、人格特征在心理学,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它揭示了人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的一致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存在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艺术创造人才的人格特征非社会方面:1.经验开放、富于想象、2.易冲动、少理智3.情绪感受性高4、情感受上容易受伤害,敏感,易表露出狂燥情绪5.有内驱力、抱负社会性方面:1.对准则的怀疑性、不遵从2.冷漠3.内向总的来说,创造性艺术家的人格特质是想象力丰富、易接受新思想、神经质、情感性强,但社会性低(甚至是反社会)。各种形式的心理变态(酒精、药品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