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新闻来源:清华大学发布时间:2009/4/714:02:15浏览次数:1清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新时期指导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对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坚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1.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清华学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的加剧,校园中信息渠道、文化生活、社团组织、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也明显增强,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更加明显。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政治观念淡漠,缺乏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以个人为中心;道德观念趋向多样化,诚信意识淡薄;对民主的认识存在偏颇,权益观念不正确;缺乏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调适能力较差等。这些新情况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学生某些深层次思想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完全跟上信息网络时代的变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工作的相关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继承发扬学校优良育人传统的工作需要深入进行;部分教职工的德育意识还不够强,全员育人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2.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要把“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这对于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骨干人才至关重要。我校要按照“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学2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在政治态度上真正做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自觉地树立起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核心力量的基本观念,树立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更高目标;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立志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具有祖国至上、人民为先的意识和行动,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围绕这一目标,要坚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以育人为本,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以德育为先,在德育工作中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二、强化教书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积极贯彻、落实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保障必要的学时、经费等条件,推进精品课建设,开设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编写出版具有清华特色的高质量系列教材,认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发展和完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实践,努力形成有实效、有影响的教改成果。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培养一批政治方向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作用,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两个课堂”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党团组织“两支队伍”密切协作的机制,支持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学生思想工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小组”专家的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评估等工作,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4.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建立健全教学部门、宣传部门、学生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形势政策教育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做形势政策报告,党团组织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每学期按规定学时参加形势政策教育学习。各门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也要渗透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列入课程考核。5.切实加强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和实践教育等业务培养环节,广泛发动教师挖掘不同学科和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在教授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为人、为学的品德教育;大力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充分利用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讲述本专业前沿的最新进展和国家对本专业的迫切需要,讲述本专业的前辈们对国家的突出贡献和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热爱事业、钻研专业,增强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心和动力。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管理。6.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优良学风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要与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3将课程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对任课教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教学质量、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作为保证良好学风的主要因素;把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形成良好学风,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检验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学风检查的长效机制,教务部门要对各项学风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发动院系、班级共同参与学风建设,建立以学生群体为实施主体和实施目标的学风动态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在院系和班级中开展“优良学风班”等各种学风建设活动。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思想倦怠的苗头,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继承、发扬我校“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做到“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三、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努力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7.主题教育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按照“爱国、成才、奉献”的主线,坚持开展并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学生思想的实际,弘扬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把握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原则。注重榜样力量,以典型教育人;注重现实素材,以事实教育人;注重学生主体性,在参与中受教育;注重师生互动,在交流中受教育。主题教育一般以两至三年作为一个实施周期。学生部、研究生部、团委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主题和实施计划,调动各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院系特色,积极拓展符合青年学生思维特点的新型教育方式。8.社会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集体主义精神、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努力做到所有学生在本科期间担任至少一年的社会工作。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要大力加强针对不同对象的社会工作培训环节,扩大《社会工作概论课》容量,开设系列选修课,举办团队训练营,对社会工作锻炼较少的本科毕业生在离校前统一培训,使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党组织尤其是带班辅导员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工作培训和锻炼状况。要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上岗认证、中期述职、离职考评和表彰奖励等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9.社会实践是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效形式,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渠道,是我校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广泛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要求和特点,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环节,做到有组织、有经费、有规范、有考核,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社会实践支队,有条件的支队建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实践活动思想性;与择业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到实践单位建功立业。贯彻实践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干部作为领队,对社会实践进行专业指导、思想引导和安全管理等工作,提升实践水平,深化实践效果。继续积极与企事业单位、部队、地方政府等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并形成校地协作开展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集中表彰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410.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有效载体。要以项目化活动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热情扶助老弱、儿童、残障和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和卫生进社区的工作,力争形成共建发展机制,树立品牌;充分发展礼仪引导、紫荆信箱、校友服务等一批特色活动,为北京奥运等重大活动做出贡献。11.广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教学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各负其责,在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实验基地、科技学术赛事等方面协同工作,力争建成一批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基地。完善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生课外科技赛事体系建设,实施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赛事分级管理,推进一批赛事与课内教学相结合。确定一批影响大、创新含量高、教育功能强的国际和国内赛事,精心组织、协调资源、集中投入、保持优势。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果的转化力度和支持力度,强化学生科技活动的后期效果。研究生德育工作部门要与业务培养部门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广大研究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把博士生论坛、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等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12.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征和清华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开展校级大型活动,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争取更多高水平艺术团体来校演出;提高院系学生节、艺术节的思想和文化水平,在提倡健康高雅、反对低级庸俗的原则下推动丰富多彩的院系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资金和场地上加大支持力度,争取每年各类文艺活动能够覆盖全校同学。继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优良体育工作传统,拓展校园各种体育锻炼资源,鼓励和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自觉坚持每天下午的课外体育锻炼。为学生文体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积极筹建学生活动中心。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校园内禁止传播宗教。加强学生艺术团和体育代表队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中的骨干作用,培养具备文体特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鼓励艺术团积极挖掘和创作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时代脉搏、传播清华精神的艺术作品,积极弘扬“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传统,组织好重大节庆日的综合性演出和着重于艺术普及的系列演出活动。在继续保持体育代表队较高整体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好若干支高水平运动队,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赛事,探索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13.深入开展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全面推广“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计划”。扩大项目覆盖面,提高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管理和服务,定期发布项目指南。继续完善素质拓展认证范围,逐步更新认证内容;引入监督仲裁机制,增加公示环节,不断向全面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方向发展。素质拓展认证体系应作为奖学金评定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工作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