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月19日恩施州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本纲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中共恩施州委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主要目标和措施的报告》编制。纲要主要体现政府战略意图、市场主体行为方向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全州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规划。一、现实基础与宏观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五”以来,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确立的基本任务,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强了发展后劲,尤其是在软硬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建设、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1、经济整体实力增强。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173亿元(“经济普查”口径,下同),比2004年增长7.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8元,相当于2000年的1.5倍。2005年,全地域财政收入完成21.5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0年增长64.8%,年均增长10.5%,人均全地域财政收入达到562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4亿元,比2000年的6.31亿元增长32.2%,年均增长5.7%,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005年的41:23:36,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种植业中高效作物、经济作物比重逐年上升,建成了近300万亩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农村非农行业产值稳步增长。支柱工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州卷烟、电力、药化、富硒绿色食品、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1%。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传统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蓬勃兴起。2005年,全州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十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3、重点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时期,全州新开工建设了113项重点工程,水布垭电站、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恩施州段等三个总投资过百亿元的重特大项目均在“十五”时期动工建设,朝东岩隧道、南里渡大桥、巴东长江大桥、西部通县公路、东门关隧道、恩施机场改扩建、农村及县城电网改造、龙小输变电工程、芭蕉河二级水电站、朝阳寺电站扩机增容、利川二水厂、华新旋窑水泥、施恩堂GMP技改、恩施城市防洪和车坝水库、四十二坝水库、福宝山水库整修等79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十五”期间全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6.52亿元(包括铁路和高速公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4亿元,年均增长29%,3不包括铁路和高速公路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01亿元,年均增长19.7%。通过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全州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环保及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发展后劲。4、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全州完成了933户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小企业以民营化为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等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基本完成,从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州县(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州政府成立了行政服务、综合招投标、政府采购、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四个中心”,取消、下放、转移、合并了699项州级行政审批事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州外贸出口2835万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6.1%,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54.67亿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不断扩大。5、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州政府坚持每年为人民群众办理10件实事,有效解决了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居民交通、用水、用电、教育、医疗、居住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大,贫困人口有所下降,返贫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十五”期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市低保工作加强,社会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基本结束。2005年,预计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4存款余额由2000年底的888元增加到2372元。6、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特色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科技型企业培植、科学普及等均取得了新成效,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优质高中扩招、职业技术教育专项投资和湖北民院医学院教学楼、校园信息网、图书馆等建设项目,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文化、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确立了建设“文化大州”的战略构想,启动了全州六县二市“宣传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了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成效显著。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均收到了显著成效。(二)主要问题。当前,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1、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在全省各市州中居第12位,占全省的比重比人口所占比重低3.9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比全省平均增幅低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与全省的差额均呈扩大趋势。2、产业结构层次低,整体竞争力弱。全州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达540%以上,工业仅占20.2%,比全省低近20个百分点。工业各行业中,电力、建材等基础产业发展较快,加工制造业发展滞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小,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程度低。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够。3、城镇化水平低,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全州城镇化率仅21%左右,农业人口所占比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全州有50%左右的农田不能保收,60%以上的农田只能抵御5年一遇的灾害。农村公共事业条件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到4.3:1。4、对外开放层次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全州外商直接投资、招商引资规模小,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层次低,产品在州外市场的占有份额小,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5、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主要表现为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就业渠道不宽,城镇就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社会保障基金支撑能力不强。(三)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时期,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五大良好机遇:1、国家、省重点扶持机遇。“十一五”时期,国家将把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扎实稳步加以推进。恩施州不仅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范围、少数民族地区,而且全州8县(市)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湖北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是国家、省继续进行6重点扶持的地区。同时,国家、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全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交通条件大改善机遇。“十一五”时期,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恩施州段、恩施机场改扩建等重大交通建设工程都将相继建成,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为骨干的交通运输大通道将初步形成,恩施州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将会基本消除。3、特色产业发展机遇。“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引导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恩施州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烟叶、茶叶、中药材、魔芋、特色蔬菜、畜禽等产品发展前景广阔;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铁矿、煤矿、石膏矿、磷矿、天然气、硒矿等矿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09万千瓦,可开发量400万千瓦以上;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国少有的旅游休闲胜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迎来了难得的机遇。4、重大工程建设机遇。水布垭电站、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恩施州段等一批重点项目都将在“十一五”时期相继建成。江坪河电站、姚家坪电站、渝利铁路等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有力地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和能源等基础产业迅速发展,而且其巨大的投资对商贸流通、餐饮、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5、利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稳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战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在战略措施上,在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将在资源7开发、土地利用、利用外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后五年,仍然是恩施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不利因素而言,“十一五”时期恩施州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外部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主要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外需形势不稳定。我国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3.9%,一旦出口受阻,大量产品由出口转向内销,不仅影响到恩施州的外贸出口,而且将挤占州内产品的市场空间。加上我国发展改革处于矛盾凸现期,恩施州经济发展又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有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新问题。二是自身发展能力弱。恩施州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优、科技水平落后,加快发展受到资金、技术、人才、体制等因素制约。尤其是财政困难,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迄今还没有一家独立上市企业,筹资能力弱,加上金融机构对州内企业信贷投入规模小,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恩施州产业集聚程度低,经济发展缺少一批整体竞争力强的大中型企业支撑。在原材料、能源及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各地竞相发展给州内企业带来的压力增大。三是加快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制约。恩施州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好,但自然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境内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频发,相当一部分小型矿产开发企业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进行全面整顿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资源、环境的成本高、难度大。(四)发展阶段定位。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宏观环境看,“十一五”时期,是恩施8州“打基础、调结构、抓质量、提速度”的重要阶段,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关键时期”:一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全国、全省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人均生产总值均超过了1000美元,2005年全国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703美元。而恩施州人均生产总值只有500多美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同时,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不高,离总体小康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夯实基础、优化环境,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努力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是恩施州“十一五”时期的根本任务。二是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恩施州工业发展起步晚,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腿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时期,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加上恩施州资源丰富多样,工业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机遇,全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齐心协力加快工业发展。三是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时期。通过“九五”以来的实践探索,全州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