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研究从“主题投资”到“业绩为王”作者:广发证券刘国清刘芷君罗立波真怡投资要点:1、国内将形成千亿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与百亿级公司2013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估计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而国内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企业有需求;2008年以后是国内大企业逐渐在推动自动化改造,直接原因是人工短缺和人力成本飙升;估计2-3年以后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届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走向成熟。今年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元年。一方面,关键零部件有所突破,例如,苏州绿的的谐波减速机已经实现量产。另外一方面,埃夫特等国产机器人本体销量今年有望同比实现高增长,正在逐步逐步接近盈亏平衡点。参照富士康机器人的发展经验,估计未来几年可能出现本体年销量超万台的国产机器人企业。长期来看,估计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望出现百亿级的龙头企业。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博实股份等,目前体量相对较小,仍有很大的增量空间。2、服务机器人将提供巨大估值空间参考PC和工业计算机的市场容量对比,未来服务机器人有望达到千亿美元级的市场。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处于产业化前期,扫地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单功能服务机器人已经产业化。另外,人口老龄化正在推动医疗及护理机器人快速产业化。美国已经有手术机器人上市公司直觉外科,以及外骨骼机器人上市公司REWALK,预计国内未来3-5年内会出现成规模的医疗或护理机器人企业。我们认为未来服务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人形机器人,将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而产业化。由于服务机器人兼具标准品和消费品的属性,成长爆发程度远高于工业机器人,这点从近几年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和大疆无人机增速可以得到验证。而且市场空间更大,因此未来服务机器人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估值空间。3、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三个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并购、合作等机器人概念股票形成的主题投资为主;第二个阶段:机器人概念股业绩出现分化,好公司脱颖而出;第三个阶段: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投资龙头股为王道。目前处于第一与第二个阶段重叠处,在追逐机器人概念股的同时,需要找出有竞争力和有业绩的机器人企业。也就是说,机器人板块将从“主题投资”逐渐过渡到“业绩为王”。机器人板块选股方向包括: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本体放量,尤其是经济型本体;有技术含量的系统集成商;新兴的服务机器人。4、风险提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低于预期;国产机器人滞销;服务机器人技术不成熟。一、国内工业机器人将形成千亿级市场与百亿级公司1.1、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2000亿(1)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工业机器人是工厂自动化的一部分,广义的自动化包括过程自动化和工厂自动化(又称离散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包括DCS、现场仪表、在线分析仪器,以及阀门等执行机构。工厂自动化包括PLC、CNC、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工业机器人等。但是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自动化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查看原图根据IFR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17.9万台,同比增长12%,机器人本体销售额540亿元,加上系统集成,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约2000亿。IFR估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20万台,维持2013年12%的增速。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了近3.7万台,同比增长60%。其中,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统计数据,国产机器人公司2013年销量达到9000台,几乎是2012年的三倍,而国外机器人销量增长了20%。查看原图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保有量快速提升。根据IFR预测,2016年,中国机器人存量占世界比重将从2011年的6%提升至13%,机器人市场增速将大大超过其它主要国家。查看原图查看原图就汽车行业机器人用量而言,中国在该行业的机器人密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为每万人80台,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远远落后,除韩国是每万人895台以外,其余主要国家的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密度均在每万人千台以上,因此中国在汽车领域的机器人普及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就3C行业机器人用量而言,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3C行业用工人数巨大,而国内3C行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1台/万员工。如果15年内达到超过1200台/万员工的日韩水平,中国3C行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将有爆发式增长,行业需求可能超过百万台。查看原图(2)未来市场规模预测——从机器人密度角度未来数年制造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机器人密度将逐年上升,假设到2017年国内每万工人约有100台机器人,机器人均价设为25万元/台,则我国的机器人需求有望在2020年达到近2000亿。查看原图查看原图(3)市场规模的预测——从与机床行业对比的角度机床是指能够完成车、铣、刨、剪板、折弯、磨、冲压等机械加工功能的设备的统称,作为“工业的母机”。机床在国家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机器人与机床销售额的对比可以反映自动化水平。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机床大国,其机床产值占全世界机床产值的近30%。但国内机器人销售额与机床销售额的比例约为3%,明显小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23%、20%、16%,因此国内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现有的制造模式中,机床处于核心地位,机器人仍然只是生产线上的辅助设备。一般情况下,机器人占整条生产线价值约15%,因此就机器人本体而言,体量的极限即为机床的体量,不可能超越机床,除非现有制造模式发生颠覆性变革。查看原图(4)市场规模预测——从下游分行业的角度根据专家估计,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约400多亿,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需求大约200多亿,总的市场大约600亿,目前汽车行业系统集成占比达到67%。国内制造业产能巨大,存在强烈的自动化改造需求,我们估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能达到2000亿。其中,一般制造业1400亿,汽车600亿。预计未来五年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将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将明显超越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占比将达到70%。查看原图1.2、国内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未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一般制造业,而一般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国际化公司先导入机器人。以富士康2006年开始研发机器人为标志(或者更早一些),直到2008年;第二个阶段:国内大型企业导入。2008年之后(特别是2010年以后),国内大型企业导入机器人,将使得机器人使用成本有效降低,会倒逼中小企业跟随。估计这个阶段将延续到2016年。以家电行业为例,格力、美的等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动化改造。以格力为例,今年的自动化投资金额可能达到数十亿;第三个阶段:国内中小企业导入机器人。当中小型企业批量导入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即会进入成熟期。这个阶段估计在2016年之后。之所以一般制造业会产生机器人的需求,主要是由于机器人替代人工能够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包括:人干不了(特种机器人),人干不好(汽车等高端领域),人不想干(国内一般制造业,即所谓低端产能)。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用工现状处于人不想干的阶段,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巨大。查看原图就应用比例而言,根据2007-2011年不同国家机器人出货量的总和数据,与国外比较,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更加集中于汽车行业,比例高达50%,而在3C产品的应用占比仅为14%,远低于韩国。随着中国3C行业的发展,机器人在该行业的渗透率或普及程度有望快速提高。查看原图据此,我们对各行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和潜力作出以下总结: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消费市场,其次为3C产品和金属。其中汽车行业的使用量增长空间较小,3C产品较大。智能仓储、食品、医药、陶瓷卫浴、橡塑等行业目前的应用量占比较小,增长空间更大,未来这些领域机器人的使用量将有望超过汽车。查看原图(1)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3C行业3C行业使用机器人从事的工作具有三个特点:工作内容高度重复,作业环境恶劣,人工难以完成。近年来,电子产品不断向轻薄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产品精细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传统人工在激光打标、结构件冲压与打磨、扭螺丝、屏幕贴膜等方面的精细度难以达到要求。机器人在3C行业应用潜力较大的部分是组装,主要应用SCARA和桌面机器人。由于目前这项工作对机器人柔性要求很高,应用比较难,故普及情况受限。但随着组装技术和工艺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应用会大量增长。现阶段的3C行业大量使用六轴通用机器人,特别是在抛光打磨,冲压搬运和喷涂等工序。使用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3C行业的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次品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查看原图(2)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食品制造及医药行业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分拣、取件及处理、自动检测、搬运及码垛。由于行业特殊性,需要特别关注清洁卫生、防水抗菌、拾取目标物多样性(易碎、大小不一)等方面,这对机器人视觉技术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查看原图(3)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陶瓷卫浴招工难,改善环境的政策要求以及对人容易造成伤害是直接推动陶瓷卫浴行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因素。目前在陶瓷卫浴企业机器人的自动检测、自动包装等技术已经成熟,喷釉、打磨等也是急需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工序,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国内已经出现在打磨和喷釉工序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如安徽的埃夫特智能装备等。查看原图(4)工业机器人应用展望——物流仓储随着电商模式的发展,大面积且高效率的智能化高位立体仓库正逐步建立,这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出了需求。工业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主要用途为分拣、码垛和搬运。就分拣而言,机器人根据每件货物的ID进行取出、输送及二次包装,并需要应用视觉技术。就码垛而言,这是机器人更容易普及的工序,自动识别功能的发展还将使得机器人能适应多种类型货物的码垛,从而将其功能弹性化,进一步带动应用普及度。就搬运而言,主要使用AGV或AGV叉车,AGV与整个仓库的控制系统相连,形成无缝连接的无人仓储体系。查看原图1.3、浙江省推动“机器换人”浙江是我国进行机器换人的排头兵,由于过度依赖出口以及难以维系的人口红利,浙江两年前提出“机器换人”的政策,计划五年内投入5000亿,推动省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浙江有大量的一般制造业,通常以区域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比如汽车零配件、五金、小家电、化工、印染纺织等,这些行业也成为了自动化需求大户。这些行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企业订单不稳,投资资金不足,人员知识结构偏低等。面对浙江工业机器人的巨大需求,新松等机器人企业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比如推动通用设备租赁,专用设备购买,以及帮助用户培训员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浙江的“机器换人”进展。查看原图过去若干年浙江省内制造业人工成本急剧攀升,已经接近人均1万美元的水平线,2005-2012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人均劳动报酬从1,487元/年增加到4,1370元/年,年均增长15.8%,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前列。若保持这一增速,2016年一个工人的用工成本高达7,4391元/年。如果不进行自动化改造,制造业转移必不可免。然而一个机器人可以一周七天三班倒生产,可代替人工4-5人,可代替人工成本22万元左右。考虑每年用工成本会上升,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5年之后工资的现值即为83.4万元。而普通轻量型机器人本体15万元左右,加上集成费用初始成本40-50万元,约两年即可回收成本。根据浙江省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机器换人”之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的一线员工。若按照用工减少10%推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减少用工70万人以上,2013年可节省用工成本290亿元以上。查看原图根据浙江经信委今年的调查数据,机器换人总投资为100万~500万元的企业最多,占26.8%;其后依次是1000万~2000万元的企业占比18.2%,500万~1000万元的企业占比17.1%。浙江共有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是此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