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华区都市型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姓名:耿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胡培20071001成华区都市型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耿涛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戚湧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2006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立足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概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度量标准,介绍了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2.学位论文崔卫华城市经营——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的新视角2004近几年来,“城市经营热”迅速波及全国,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城市经营实践已经有了更丰富、更深入的内容,然而有关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物品、城市环境、城市形象等“经营城市”范畴历来都没有脱离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只是城市经营问题需要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可以说,“城市经营”是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延续、升华和深化,是城市经济实践的思维理念和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的视角转换。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城市政府拥有了较多的对地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对城市要素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政府不得不面对城市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城市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城市经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上了实践的舞台。目前我国的城市经营研究还处于概念泛化阶段,进展缓慢,这与城市经济学领域一直重视城市经济规律和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研究,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的现状有关。而“城市经营”与“城市经济”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城市经营不是研究城市的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而是试图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城市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城市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的“规范”研究。我认为,对于城市经营来说,不论是概念的提出还是理论的建立,其贡献不在于煞费苦心地去发现什么未知的课题,而是从人们早已熟知的城市经济实践中挖掘出一条线索和研究框架,分析其发生、发展和未来的走向,从而为城市经营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和政策主张。鉴于此,通过对中外城市经营研究的分析和辩识,我提出了一个城市经营的三维理论分析模式,这是一个筛选出了影响城市经营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后,构筑的一个由时空轴、主体轴和客体轴组成的立体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我把城市经营的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从对城市经营产生的经济背景分析入手,梳理出国内外城市经营文献的发展脉络,指出目前国内城市经营误区的深层原因,并通过对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不同特征的分析,明确了城市经营的对象、地位和作用,最后从生物学角度对城市生命周期和时空因素进行重新认识,以城市经营的三维理论分析模式勾勒出作者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第2章:城市经营的时空平台。通过就一个城市进行个体考察的城市成长模式和对包括两个城市以上的区域进行的citistate成长模式分析,揭示了城市微观成长规律和城市宏观成长趋势,指出研究孤立的城市已没有实践意义,为城市经营提供了城市空间成长的阶段性理论分析和时空坐标系;并进一步归纳了城市成长的时空特性和成本效益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城市成长的现实状况,分析了以城市空间组织演变为主线的“松散型城市空间组织”和“紧密型城市空间组织”,认为城市间的协作组织是城市成长过程中维系城市长期竞争优势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并指出citistate是城市空间组织的未来走向;第3章:城市经营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城市政府在不同时空背景下与市场的不同组合模式和城市政府目标双重性的探讨,触及了城市经营主体和城市经营的运行机制这一城市经营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城市政府职能转化的理论基础是城市公共物品的界定,而城市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也成为重要的理论分析内容。作为城市经营方式的选择依据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设计,实现了城市经营主体与客体在不同时空下的衔接;而城市公共财政制度和融资的创新为我国的城市经营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拓展了未来发展方向。第4章:城市土地经营。广义的“城市土地经营”涵盖了城市土地和土地空间经营,包括土地、功能分区和城市建设。在对城市土地地租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选择,以及以土地为载体的城市空间利用的分区制战略,并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剖析,以英国“新城运动”为例,指明城市“硬环境”建设和经营中的对策;作为城市经营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成为我国城市经营的根本动力和制度保障;第5章:城市产业经营。城市功能定位是城市产业经营的前提,通过对城市功能定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了城市功能定位的具体方法;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基于城市的比较优势,是城市产业竞争的初级阶段;与比较优势相比,城市的整体经营目标在于提升城市的竞争优势,硅谷的成功是城市竞争优势的经典案例。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崛起对传统的“梯度理论”提出了挑战;基于城市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是城市产业经营的核心和高级阶段;产业整合是城市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优化组合和产业升级。因此,城市产业选择、产业集群和产业整合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城市产业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产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经营制度创新的难点,城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终于步入了实质性阶段;第6章:城市无形资产创造。城市的有形资产经营是基础,无形资产创造是动力和升华。通过对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文化危机现象的剖析,明确了城市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结合城市文化特色,运用CIS法识别城市形象的方法和案例;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而城市品牌的推广过程是城市营销的重要内容和步骤。通过对政府招商的利弊分析,揭示了城市营销的市场化趋向,而对香港城市品牌创立过程的剖析,实际上是明确了城市品牌推广的具体实施步骤。3.期刊论文王家庭.WANGJia-ting城市化快速发展与我国的城市建设-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要解决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区域和城乡差别更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为迫切等问题,必须首先确立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完善科学的城市建设机制,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4.学位论文王晞敏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2008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生产力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创新已成为城市实现快速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为谋求在新一轮世界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地位,许多国家都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和体制等创新要素来驱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形态。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和内在联系,是增强城市和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选择。本研究以创新理论、现代统计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吸取国内外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阐述了相关创新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从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了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2个样本城市的创新能力排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按因子得分高低可聚类为四类:第一类为综合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知识创新能力突出的省会南京市;第二类为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显著的苏州和无锡二市;第三类为重视创新财力投入的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五市;第四类为整体创新能力较弱的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四市。得出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分地区、分层次逐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要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努力形成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等。5.会议论文平建军.周梁数字城市与城市新经济2006首先提出什么是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城市的必然性.然后,从经济、技术、管理、目标等方面界定数字城市,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发展策略,建设数字城市应从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全面阐述数字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对社会的贡献。6.期刊论文崔英伟.董宝海.李涛.CuiYingwei.DongBaohai.LiTao从系统论观点看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三方面规划实践的统一-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1(4)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三个重要方面.从系统论观点出发,论述了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由此提出在规划实践中实现三者统一的科学思路.7.学位论文陈敬仁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2007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在急剧创造财富的同时已经长期笼罩在环境恶化的阴霾之下,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生态城市的研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针对我国而言,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高潮。在这一历史时期,深入研究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的内容和现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以案例城市——仪征市域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评价(SWOT分析)和定量评价(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仪征市近十年来生态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从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方面对各自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小城市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交通、生态社区、生态建设能力、生态管理、生态文化七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举措。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如何对案例城市,特别是数据资料比较欠缺的中小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状况的评价。本文从两个角度(区域基础角度和建设发展角度)和三个方面(基本状况,定性描述、定量评价)对案例城市进行了较详尽的评价。第二、中小城市物质性要素中关键要素的优化举措。主要是包括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交通网络的优化和绿化以及生态社区的建设等。第三、中小城市非物质性要素中关键要素的优化举措。主要从区域生态管理、产业生态管理、企业生态管理三个层次提出了生态管理的建设思路: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生态教育能力、生态执法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生态建设能力的具体措施;最后从决策管理与体制文化、人口素质与认知文化、历史发展与物态文化、社会风尚与心态文化、生产方式与企业文化、消费模式与社区文化、景观生态与山水文化等七个方面寻求和建设符合城市自身条件的生态文化体系。8.会议论文隋映辉.张立柱.解学梅创新型城市:山东战略生态与集群布局2006创新型城市或地区资源的聚集和积累,来源于创新型城市或地区的生态系统组合与网络系统的发展.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效应大的城市经济增长更为迅速.这些城市中集聚了绝大多数人才资源、研发力量和科技产业群,对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及集群形成具有一系列的关联和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