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南部区域发展规划(新津部分)[规划背景]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通知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2007年6月19日,高新区、武侯区、双流县、新津县四个区县签订了《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武侯区人民政府双流县人民政府新津县人民政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成为成都市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的首个重大举措,致力于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统筹发展格局。根据协议,四区县将在十大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资源整合,统筹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推进区域发展。本规划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破”、“创新”的思想为指导,旨在为成都南部区域(新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2基础情况篇一、规划范围、期限、依据和内容(一)规划范围成都南部区域范围包括高新区、武侯区、双流县、新津县4个区(县)的行政区域,总面积1522平方公里,占成都市的12.28%。成都南部区域发展规划(新津部分)主要针对新津县域部分做出规划。图1成都南部区域范围示意图(二)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15年。(三)规划依据1、《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3下简称《“十一五”规划》)2、《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城市总规》)3、《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5、《成都市走廊控制规划》(以下简称《走廊规划》)6、《新津县城市总体规划》7、《新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新津县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划内容本规划将对成都南部区域发展进行简要说明,重点是将新津打造成为成南的产业发展高地、现代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成南区域新津部分综合交通网络、区域招商合作平台、黄金旅游线路;打造以房地产和文化休闲产业为支撑的牧马山片区;加强社会事业和人才培养合作,加强环境保护等内容。二、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成都高新区属于《城市总规》的“都市核心区”范围,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为南区和西区,规划面积约82.5平方公里,其中南区(本规划涉及的部分)47平方公里,高新区内登记注册企业1000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03家,拥有各类人才14万多人。4武侯区隶属于《城市总规》的“都市核心区”范围,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76.56平方公里,人口52.66万。双流县隶属于《城市总规》的“都市核心区”范围,现辖2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068平方公里,人口9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5.71万,境内双流国际机场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新津县隶属于《城市总规》的“城镇密集区”范围,现辖11个镇1个乡,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总人口29.6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37万。(二)经济状况2005年,高新区①实现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工业总产值82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1045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均在25%以上,综合实力位居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五位;2006年,武侯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50.24亿元,增速为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367.0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2:35.35:64.45,地方财政收入10.69亿元。双流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30.03亿元,增速为1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785.0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8.79:49.02:42.19,地方财政收入为21.88亿元,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新津县地区生产总值为58.12亿元,增速为14.0%,人均①高新区指标包括西区和南区两个部分,数据来源于高新区网站()。5地区生产总值为2004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3:52.4:35.3,地方财政收入为3.02亿元。(三)产业特征高新区南区为依托成都市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以科技创新、研发孵化、软件开发和现代知识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建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以及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武侯区以武侯科技园、西部鞋都工业园为载体,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皮鞋、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以武侯祠、望江楼等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以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和磨子桥“科技一条街”为特色,以外双楠等区域为载体,形成了文化旅游、商务商贸、房地产并重的服务业体系。双流县实施“都市农业战略”,建成3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35万亩蔬菜基地和4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工业以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发展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服务业以航空物流园区、现代商贸园区、三走廊(锦绣东山、蜀风牧山、麓山)为载体,发展航空物流业、商贸业、文化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新津县通过建设优质无公害粮油、蔬菜、生猪、水产养殖等农产品原料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实现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6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四川新津工业园区为载体,初步形成食品饲料、精细化工、路桥构件及机械等主导产业和包装、建材、电子、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依托“绿水、青山、美食、人居”优势,发展商贸、旅游、餐饮、房地产等服务业。三、指导思想、定位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重点行业为切入点,以产业链延展为路径,促进高新区、武侯区、双流县、新津县四区县的紧密合作、互动发展,将成都南部区域打造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新津县将着重与其他三方的产业对接,将新津打造成为南部区域重要的产业发展高地。2、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产业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将成都南部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充分研究整个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其分布状况,依据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进行产业布局的通盘考虑和合理规划。(2)多方共赢原则四个区县的合作必须以“利益共享、多方共赢”为出发点,7按照帕累托改进的思想来规划发展路径和进行产业空间布局,不得以牺牲任一合作方利益为代价来谋取其他合作方的利益增长,要通过联合发展和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3)市场化原则在推动南部新区的发展中,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四方政府主要以规划、政策和平台建设为引导手段,推动产业的优化布局和提升发展。(4)产业链延展原则梳理现有产业及产业链,找准主导和优势产业,研究做长做宽的可能空间,以产业链为线索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动重点产业的延展性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关键环节和配套环节的空间分布,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联动体系。(二)发展定位从南部区域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出发,确立该区域在成都市域范围内的角色和地位,提出以下定位:成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1、成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05年,成都南部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24.25%②,均明显高于面积占全市的比重12.28%和人口占全市的②高新区南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按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其他区(市)县的相应指标计算,2005年为113.87亿元。8比重15.89%;平均增速在14.5%③以上,至少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两方面的数据显示,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增长效率均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将南部区域定位为成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作为成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南部区域必须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培育更有领先优势的产业特色,成为成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努力形成立足成都对西部产生辐射效应和聚集效应的中心。2、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自2003年成都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以来,南部区域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从双流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个集中”,成为全市统筹城乡战略的重要举措,被广泛推广,体现了南部区域具有思想更新、行动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锋力量。同时,南部区域的经济实力也为优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了保障。作为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探索破解城乡二元难题的有效途径,积极承担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试验功能,优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全市的全面改革提供经验。(三)发展目标③双流、新津的增速都在14.5%以上,武侯为14.3%,虽然没有高新区南区的具体数据,但按照其网站公布的在25%以上,因此可以保障整个南部区域的增速在14.5%以上。9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以上,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区南区200亿元,武侯区400亿元,双流县400亿元,新津县100亿元以上。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其中,双流县达到65%以上,新津县达到58%以上。四、空间布局依据《城市总规》、《“十一五”规划》和《走廊规划》,成都南部区域将形成“一心、三区、一走廊”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一心指位于天府大道沿线、绕成高速以内的城市南部副中心,市政府即将南迁,将在此形成成都最大的公共服务中心。(二)三区一是指服务业优化发展区,包括武侯区,重点打造科技商务区。二是指新型工业重点发展区,包括高新区南区和双流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三是指特色产业发展区,包括新津县,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三)一走廊指成新走廊,自四环路至新津,用地边界西至规划快速路、东至成昆铁路,总用地面积约380平方公里。包括“一港四区”,10即双流国际航空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商贸集中发展区、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区和风景生态区。产业发展篇一、走新型化、集群化、特色化的工业发展道路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整合四个区县的产业资源,集聚发展能量,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南部区域的工业支撑。(一)发展以电子信息和医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挥武侯科技园和双流县的光电科技园纳入高新区“一区多园”运作模式的优势,加强园区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以武侯区和双流县为节点、以新津县为补充的高新技术产业联合发展体系。新津县要利用自身优良的山水自然环境,创造适合发展电子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积极吸纳高新区外溢的电子产业项目。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通信产品、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安全产品、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软件产业,提高产业聚合效应,建设西部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医药产业发展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支撑的医药产业链,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及生物材料、化学合成药物、现代中药、医药器械等医药产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二)发展以路桥机械、精密机械和汽摩及配件为核心的现11代机械产业集群路桥机械制造业以新津县为中心,发挥路桥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链,重点发展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支座、公路铁路桥梁伸缩装置、预应力锚具等构件,道路摊铺机、铣刨机等筑路机械,以及路面新材料,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路桥构件生产基地,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筑路机械生产基地和路面新材料生产基地。精密机械制造业以高新区为中心,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重点发展电子精密模具、航空零配件制造和装备制造业,以功能配套完善的高科技专业园区定位吸引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企业聚集发展,建设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双流县大力发展以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在现有的整车制造、各型零配件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引进世界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其配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