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庞葱陪太子赵国《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列为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战国策》简介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刺今义:古义: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1、熟读全文,读准字音与停顿;2、掌握重点词句;3、理清故事情节。昳窥间进期年燕谤讥朝服衣冠皆朝于齐yìkuījiànjībàngjīzhāocháo听法指导:a、思想专注;b、在句中停顿处划“/”;c、品味人物对话的语调和情感。yān停顿☆邹忌/修/八尺有余☆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朝吾孰与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孰早晨朝廷泛指公共场合朝见谁,哪一个同“熟”,仔细一字多义通假字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某区域、地区古今异义解释下列斜体字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旦日4、明日5、闻寡人之耳者认为……美偏爱确实使……听到第二天又过了一天根据注解,用自己的话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看谁能够看图将人物的对话讲得惟妙惟肖。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该书是由时期的编订而成的。2、给划线字注音1)时时而间进()2)期年之后()3、判断下列读音停顿的正误。(1)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今齐/地方千里()国别战国策西汉刘向jiànjī××√×√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C、忌不自信。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C1、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2、领会邹忌的进谏技巧;3、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意义;4、课外拓展训练比问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提示1、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2、他们的答案一致吗?3、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如何分析?4、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5、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6、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答思赏变三三三三三三看图片思考:邹忌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感情和语气相同么?为什么?其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畏怯客→有求:逢迎敷衍邹忌齐王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臣客→有求→四境之内受蔽受蔽(甚矣)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邹忌: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齐威王:三思-三比-三赏—三变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讨论指导:1、邹忌在妻妾客赞他后飘飘然了吗?2、邹忌有没有实际观察?3、邹忌没怪妻妾客先前的赞“美”,而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分析赞他的原因。4、进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谁?5、说服齐王时若方法不对会有何后果?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即使是同一鸡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1、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②①2、《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注:邯郸hándān,赵国都城。)(1)口头翻译全文。(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3)读完这则故事后,你有何感想或启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