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现状目录一、我国高新区发展现状2二长沙高新区4三、大连高新区7四、西安高新区10四、济南市高新区12五、洛阳高新区发展15六、南昌高新区18七、乌鲁木齐高新区22八、潍坊高新区24九、城市科技园的未来趋势26一、我国高新区发展现状从1991年正式创办至今,国家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科技体制改革“实验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15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始年。2006年,53个国家高新区高举火炬旗帜,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43320亿元,工业总产值35899亿元,工业增加值8520亿元,实现利润2128亿元,上缴税额1979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5.3%,实现出口创汇1361亿美元;实现生产总值(GDP)1204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高新区企业R&D经费投入达1054亿元,占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2.4%,占全国R&D总支出的35.1%;国家高新区创造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的城市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有21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己占到所在城市的30%以上,有11个国家高新区的GDP占当地城市的20%以上。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和聚集。2006年入驻国家高新区的企业不断增加,达45828家;收入超100亿元企业60家,超50亿元76家,超30亿元101家,超过10亿元426家,过亿元企业达3466家。已有上市企业573家。三是土地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在已开发建成的485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土地当年平均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1.6亿元,工业总产值35.7亿元,工业增加值8.8亿元,净利润2.1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四是从业人员和科技创新人员持续增加。2006年末,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573.7万人,其中科技人员98.6万人,占总数的17.2%:女性科技人员20.8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21.1%。2006年,国家高新区吸纳了22.5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有效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五是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幅明显。2006年,国家高新区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为1584.5亿元,超出上年245.6亿元,同比增长18.3%。科技经费支出前五位的园区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国家高新区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了1054亿元,高出上年247.8亿元,同比增长30.7%。R&D经费占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2.4%,占国家高新区GDP的比重为8.7%,占全国R&D总支出的35.1%。六是科技活动项目及科技机构数量增多。2006年高新区企业在科技活动中参与的科技项目数量已达到128179项。科技项目数最多的前5名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厦门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占高新区全部科技项目数的54.4%。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63472项,R&D项目数60159项。新产品开发项目最多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15848项,R&D项目数最多的仍然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24202项。2006年高新区企业创办的科技机构数量已达到6863个,创办科技机构数量最多的5个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珠海高新区、西安高新区、郑州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在科技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己达到24万人。七是科技活动产出情况来势较好。2006年,高新区的新产品产值达到8456.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为8119.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2.5%。达到这一比重的高新区有20个。新产品出口额达到195.2亿美元,占高新区出口创汇总额的14.3%。新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O亿美元的高新区有5个: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南京高新区、深圳高新区。新产品出口总额为106.3亿美元,占高新区全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54.4%。高新区25个出口基地的新产品出口总额为152.7亿美元,占高新区全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78.2%。2006年,高新区企业已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件,比上年增加了16l88件,同比增长101.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最多,为10169件,有限责任公司7255件,股份有限公司4918件。高新区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为56.8件,达到或超过这一比例的有高新区12个:天津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潍坊高新区、大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长沙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沈阳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昆明高新区、郑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动扩大就业、技术扩散等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而且,大部分的国家级高新区,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有的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的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目前高新区的基本分布情况是:依托智力密集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29个;依托对外开放条件较好的沿海城市13个;依托军工企业密集和老工业基础城市12个。继续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强化自主创新,正在成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高地。总之,经过10余年建设和发展,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最快、投资回报率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生力军。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上高度评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与社会效益”。二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了一地的科技精英和产业精英,是促使区域内产品升级换代的“急先锋”,是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前进的“火车头”。高新区的这一巨大作用,在遐迩闻名的长沙高新区的辉煌成就里得到了具体的印证与彰显。长沙高新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总产值居第14位,利润居第8位,1993年、1998年、2001年、2003年连续被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4年又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创建15年来,长沙高新区秉承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办区宗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产业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截至2003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610亿元,工业总产值1430亿元,实现利润14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6亿元,出口10亿美元,年均增长都在60%左右。2003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完成403.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5.5%;高新区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352亿元,增长27.1%;实现利润29.9亿元,增长15.5%;上缴国家税收20.8亿元,增长19.5%;出口2.5亿美元,增长13.6%,分别占全省高新区技术产业总量指标的42%、36.7%、32.4%、27.6%和22.3%。2004年1至11月份,长沙高新区产业又获得快速增长。全区共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396.3亿元,同比增长34%;总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35%;税收16.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22%;出口创汇3.79亿美元,同比增长68%。截至11月,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有60家。目前,长沙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农业及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现有企业1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先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1300多项,其中122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11项列入国家、省火炬计划,48项列入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高新区内年收入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22家,尤其壮观的是,形成了一批如LG飞利浦曙光、远大空调、中联重科、湘计算机、海利化工、创智集团、金瑞科技、三一重工、湘邮科技等60多家品牌龙头企业组成的强大阵容。长沙高新区还形成了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分别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沙高新区管委会颁布出台了《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实施意见》,若干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已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隆平高科公司荣获国家驰名商标,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系列卡通片享誉全国,使长沙成为“动漫之都”,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如今,长沙高新区已成为省、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麓谷科技新城是长沙高新区2000年新开辟的一个集中产业园区,是长沙市重点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和生态新城的样板区。麓谷坐落于岳麓山下,北临319国道,东枕湘江,南邻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西接城市环线,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麓谷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区水、电、路、气、通讯、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均已完成,高档生活小区、星级宾馆、会展中心、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规划齐备。麓谷产业定位明确,依托软件、新材料和传感技术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和集聚效应,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三大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崛起,以战略投资为核心、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生态链正在加速生成。麓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入园企业可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给予的国家级高新区在财政税收、土地价格、工程报建、行政收费等方面的最优惠政策。作为省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麓谷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社会化服务”,高新区管委会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及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园区内创业孵化、投融资和社会中介三位一体的支撑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园区内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橡树园等上规模上档次的孵化器,可以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17家风险投资、咨询、担保机构,承担着市场融资功能;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市场、专利事务所、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园区周边的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中国著名高校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园区“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投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目前,园区已引进包括日本东洋电机、台湾长远锂科、长重机器、中科软等在内的60多家企业入园发展,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400亿元。长沙高新区(麓谷),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富吸引力的投资首选区域。下一步目标,就是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一流高新区2、长沙高新区的发展优势和不足。1)发展优势: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为长沙高新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长沙高新区目前还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发展机遇。株洲也有国家高新区,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实行一体化,如三地城际问的手机通话资费按本地花费计算,这当然节约了用户的通讯成本;长株潭三市构成的城市群经济总量目前已超过武汉三镇.湖南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地域文化精神,这与高新区鼓励技术创新的理念是契合的。另外,袁隆平、黄伯云的国家级获奖也为长沙高新区增加了品牌效应。2)不足:高新区区位因素不太有利,因为长沙不处于沿海,又不是直辖市,企业产品出口量较少.湖南省“211”高校较少,人才储量较少,而吸引外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的人才来长较难。长沙高新区的规模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位于第二梯队末尾,2005年营业总收入为632。l亿元在53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9位。而在2006年上半年营业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