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泥鳅的养殖技术主讲:刘革利概述分类地位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发展情况生物学知识形态食性生活习性年龄与生长生殖习性形态泥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较尖,吻端向前突出,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触须 5对。眼很小。圆形,为皮膜覆盖。鳞片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头部无鳞。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腹鳍较小,尾鳍圆形。肛门近臀。体背及体侧深灰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腹部灰白色的。尾柄基部上侧有一黑色大斑点。体表粘液多而滑。泥鳅脊椎骨数42~49枚。鳃退化,呈粒状突起,鳃裂止于胸鳍基部。咽齿1行。胃壁厚,左侧卷曲。肠短,直线状。鳔小,位于骨囊内。食性泥鳅为杂食性鱼类。一般来说,在幼苗阶段即体长5cm以内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体长5~8cm时转为杂食性;体长8~9cm时,主要摄食藻类、高等植物、有机碎屑等植物性饵料,有时也吃水底泥渣中的有机质。植物性饵料,有时也吃水底泥渣中的有机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生活习性分布水温光线呼吸分布泥鳅属底栖类鱼类,分布很广,喜欢栖息于软泥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域的底层淤泥中,尤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PH为6.5~7.2)的土壤中。日本、朝鲜和东南来诸国均有分布,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水域均有分布。水温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水温高于30℃,则钻入淤泥中休息;水温低于5℃,则潜入泥中冬眠。光线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傍晚到半夜期间才出来觅食。但在产卵期及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呼吸泥鳅的呼吸方法与常见的淡水鱼类有很大不同。泥鳅的呼吸有鳃呼吸、皮肤呼吸、肠呼吸三种形式。当水中溶氧不足时,能钻出水面吸气,经肠管进行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排出。在泥底,泥鳅通过肠呼吸来维持生命。因而泥鳅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较其他养殖鱼类强。l另外,由于泥鳅体表有粘液,可澄清泥中的水质,也有利于其呼吸。年龄与生长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数量及水温。一般刚孵化出的仔苗体长约 0.3cm,1个月后长至3cm左右,半年后长至6 cm左右,第2年年底体长可达 13cm ,体重15g左右。泥泥鳅个体最长可达20cm,体重100g左右。水温在 25~27℃时,泥鳅摄食量大,生长最快。生殖习性泥鳅一般2年成熟,1年可产卵2~3次。产卵期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产卵最适温度为25~26℃。泥鳅产卵量因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多者万粒有余,少者不足千粒。雄鳅体长9.4~11.5cm时,精巢内约有6亿个精子。卵黄色,半透明,直径1mm左右,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易从鱼巢上脱落。泥鳅精子头部圆形,直径约1.6μm尾部长20μm左右。发情时,在水的表面,几尾雄鳅追逐1尾雌鳅,最后1尾雄鳅卷住雌鳅的躯干,使雌鳅受到刺激而排卵。雄鳅同时排精而完成授精过程。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鳅苗长3mm。主要技术泥鳅的人工育苗技术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泥鳅的越冬技术泥鳅的稻田养殖技术亲鳅的选择技术亲鳅的来源:三种选择亲鳅的标准2~3龄、健康无伤的成熟亲鳅。雌鳅要求体长14~16cm 、体重18g 以上,腹大柔软,富有弹性。将肚皮朝上,目视要有透明感,颜色微红,腹中线扩散,用手抚摸肋骨明显。雌鳅腹鳍上部出现白斑点“伤痕”的,说明已产卵,不宜作种鳅。雄鳅要求体长10~12cm、体重12g以上,挤不出精液,胸鳍上要有追星。另外,从市场购来或从野外捕捉的亲鳅,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育,才能产卵。雌雄的鉴别技术雌雄泥鳅的鉴别可根据外部特征进行。一般来说,雄鳅胸鳍大而前端发尖,雌鳅胸鳍小而圆,雄鳅背鳍两侧有小肉瘤,雌鳅则无。产卵后的雌鳅留有产卵痕迹,在生殖孔两侧体旁可见白色斑痕或伤痕。泥鳅的自然繁殖技术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产卵交配的方法。鳅卵孵化对水温要求不严,但以20~28℃为佳。受精卵经1~2天即可孵化出仔苗。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亲鳅的选择产期的确定雌雄比例催产用具药剂及用量注射方法人工受精技术雌雄比例雌雄鳅催产比例一般为1:1或1:1.5。催产药剂鲤、鲫鱼脑垂体(PG) 绒毛膜性腺激素(HCG) 促黄体生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LRHA从目前实验情况来看,单独使用LRHA对泥鳅催情几乎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PG 、HCG 和 PG+LRHA,但从成本方面考虑,以选用HCG 为宜。每尾雌鳅用HCG 1~2mg,个体用量的多少视亲鳅大小、催产时期的早晚、水温的高低而定。一般水温在25~30℃时。恰是繁殖盛期,催产剂量可适当低些;水温在25℃以下或 30℃以上,则右适当提高剂量。用PG催产,用量尾雌鳅为0.3~0.5颗垂体,雄鳅剂量为雌鳅的一半。注射方法泥鳅个体小,活动灵敏,很不容易捉住。故注射时,需用毛巾将泥鳅包住,掀开毛巾的一角,使泥鳅的肚皮露出。这时一只手轻轻握住盖着毛巾的泥鳅,另一只手将注射器注入泥鳅的腹部。注射部位一般在腹腔腹鳍前约1cm的地方,避开腹中线,使针管与鱼体呈30℃的角度,针头朝头部方向,进针0.2cm左右注射。注射完毕,每50组亲鳅放入一个小网箱在池塘边暂养。人工受精技术人工受精的关键是要适时受精,受精时间可根据不同水温下的效应时间进行推算。精子采集人工受精人工受精方法配好精液后,可立即进行人工受精。人工受精一般需 3人操作。一人将成熟的雌鳅用毛巾裹住,露出肝皮,并轻轻挤挤压腹部,将成熟卵挤入干燥的白搪瓷大碗中;另一人将规格为20ml的注射器(不用针头)吸取配好的精液浇在卵上;第三人一手托住白搪瓷大碗轻轻摇晃,另一手用羽毛轻轻搅拌,数秒钟后,加入少量清水,以增强精子活力,使卵与精子充分结合。然后将完成受精操作的卵子漂洗几次,倾出血水,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注意,在精卵结合之前的授精过程中,最好不要沾水,以免影响受精率。鳅卵孵化及其管理技术孵化设施孵化缸孵化环道孵化槽孵化管理技术孵化密度水质控制水量水温洗刷滤网及清除污物鳅苗出膜后的管理技术在孵化后第3天,要投喂煮熟的鸡蛋黄(每 10万尾1个鸡蛋黄),1日2次,1次1只。随着个的增长,可逐渐投喂豆饼浆、水蚤、小轮虫等。投饲时并小流水量,连喂3 天,待鱼体由黑变淡黄色时,即可下池转入仔鱼培育阶段。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鳅苗培育又叫发塘。清塘鳅苗放养饲养管理技术分养日常其他管理技术鳅苗放养放养时间放养密度放养方法饲养管理技术豆浆饲养法肥水饲养法其他饲养法日常其他管理技术水池水深以30~40cm为宜。投饲量一般来说,投喂的饲料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清除敌害,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鳅种培育技术鳅种养殖一般有两种方法鳅种池养殖稻田养鳅种技术成鳅稻田养殖技术田块的选择及设施稻田养鳅应选择弱酸性、不漏水的旱涝保收水田,要求田泥土质榽软、有机质丰富、水量充足且无污染。开挖鱼沟鱼窝设置防逃稻田饲养技术放养时间放养量饲养方法捕捞泥鳅的越冬管理技术越冬池设置越冬池消毒池水深度放养密度泥鳅的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预防引起泥鳅发病的因素药物预防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引起泥鳅发病的因素外在因素水温变化、水质变化、溶氧变化、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机械性损伤、生物因素。内在因素应从提高鱼体抵抗力入手药物预防技术鱼种消毒技术药物清塘技术食场消毒技术病害防治技术水霉病寄生虫病打印病腐鳍病红鳍病气泡病白身红环病敌害捕捉技术稻田养鳅的捕捉技术天然泥鳅的捕捉技术稻田养鳅的捕捉技术排田水捕捉法香饵诱捕法药物驱捕法天然泥鳅的捕捉技术灯光照捕法药物聚捕法笼捕法泥鳅的暂养技术暂养的目的暂养方法暂养中的管理技术暂养的目的排除鳅体内的残物及粪便,提高运输存活率。去掉鳅肉的泥腥味,提高食用价值。将分散零星少量的泥鳅集中,便于批量运输。暂养方法布斗暂养鱼篓暂养网箱暂养水泥池暂养暂养中的管理技术为了提高暂养泥鳅的成活率,要投喂大豆和辣椒。大豆能增强泥鳅体质;辣椒是兴奋剂,投喂以后可减少暂养泥鳅的死亡。投喂量为每15kg泥鳅喂生大豆 100kg,辣椒50g。静水暂养时,投喂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泥鳅的运输技术近距离运输远距离运输运输途中的管理技术运输途中的管理技术运输途中要及时捞除死伤鳅,撇除沾液,注意水温的变化,防阳光直晒和大风久吹。到达目的地后,应逐渐使水温升高,使水温与环境温度接近(一般不超过5℃),以防泥鳅因温度剧变而死亡。近距离运输袋运法筐运法箱运法远距离运输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运输途中的管理技术运输途中要及时捞除死伤鳅,撇除沾液,注意水温的变化,防阳光直晒和大风久吹。到达目的地后,应逐渐使水温升高,使水温与环境温度接近(一般不超过5℃),以防泥鳅因温度剧变而死亡。第二章第二章红鳍东方鲀的养殖技术红鳍东方鲀的养殖技术l主讲:刘革利东方东方鲀的鲀的概述概述分类地位分布价值发展情况东方东方鲀的生物学知识鲀的生物学知识l形态特征l生活习性l繁殖习性红鳍东方鲀的苗种生产技术红鳍东方鲀的苗种生产技术l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技术l催产及采卵、孵化技术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技术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技术l产卵期短l采捕网具l暂养l运输红鳍东方鲀的雌雄鉴别技术红鳍东方鲀的雌雄鉴别技术l因红鳍东方鲀无副性征,所以未成熟时难以从外表区别雌雄。一般在性成熟时,采取轻压鱼的腹部,若见有白色精液流出的为雄性;若没有,暂时也不能断定雌或雄。催产技术催产技术l催产药物及用量: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两者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均可,注射剂量为:①LRH:150~200 微克 / 千克;② HCG : 2000~3000IU/kg ;③LRH—A 2 :50微克+1000IU/kg。雄鱼注射与否,看其成熟情况而定,可以不注射,也可以减半注射。药物注射方法药物注射方法l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一般在背鳍两侧,即背离中线1厘米处入针。也可以进行胸腔注射,从胸鳍基部向胸腔内与身体呈45度角入针,两种方法,入针深度都为1厘米左右。l雌雄配比:1:2l药物的效应时间:50~96小时l受精方法:自然产卵受精人工受精孵化技术孵化技术l孵化容器l卵孵化所需外界的条件l受精卵孵化时应注意事项卵孵化所需外界的条件卵孵化所需外界的条件l光照:500~1000Lx l盐度:30~32‰ l温度:16~17 ℃,9~10天孵出;20 ℃左右,7天左右孵出。胚胎发育胚胎发育苗种培育技术苗种培育技术l室内饲育(前期饲育)技术l室外饲育(后期饲育)技术(室内饲育)前期饲育技术(室内饲育)前期饲育技术l池光线不要太强l鱼苗密度为3万尾/每立方水体l池中微弱通气,静水培育l轮虫密度保持10~20个/毫升l水温一般为15℃~20℃鱼苗移池方法鱼苗移池方法l做一个100目的筛绢网,用此网自池子一侧向另一侧推移,鱼苗产即上浮,平静游动,当密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可用水桶连水一起舀上来。室外饲育室外饲育( (后期饲育后期饲育) )技术技术l放养密度l饵料l注意事项l出池第二节第二节 红鳍东方鲀成鱼养殖技术红鳍东方鲀成鱼养殖技术 l种苗l养殖方法l剪齿l管理养殖方法养殖方法l放养量l饵料l投喂方法l投饵的次数l摄食量养成率问题养成率问题l造成养成率低的原因:擦伤、互残而死亡营养障碍因疾病而死亡生长规律生长规律l在低水温期,只要水温在13℃以上,一天的给饵率有1.5%以上仍然会成长。l 4~6月水温上升,红鳍东方鲀虽然摄食活泼,但成长较慢l 7~8月成长较快l 9~10月成长最快l第2年的成长期是在7月以后,9~10月成长最快。红鳍东方鲀的疾病防治技术红鳍东方鲀的疾病防治技术l红鳍东方鲀常见疾病有:气泡病孢子虫病黄脂病淀粉卵涡鞭虫病隐核虫病第三章第三章海蜇的养殖技术海蜇的养殖技术l主讲:刘革利海蜇的生物学海蜇的生物学知识知识l分类地位l形态特征l分布与移动l生殖与发育l摄食与生长 海蜇的人工育苗技术 海蜇的人工育苗技术育苗基础设施育苗基础设施l水池l附苗器l卤虫卵孵化设备l供排水系统亲蜇来源亲蜇来源l自然海区采捕中国北方沿海,应在自然种群性腺第一个成熟高峰期,即8月末至9月初采捕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