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二〇一〇年十月十日“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阿城区人民政府一届三十九次会议决定精神和有关规定,编制《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建设目标、工作原则、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和对象、保护方式、保护措施与政策、保护规划的分期推进方案。本《纲要》规划期为2010年——202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2前言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共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日益提高,成果不断丰富。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加强文化生态区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金源系指金初以阿什河流域为核心的地理空间的区域简称。《金史》中称“金源内地”。今指阿城。阿城是我国满族先世女真族的发祥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古都。金代开国都城金上京会宁府,就坐落在黑龙江省阿城市区南二公里处。这里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四帝,共38年(公元1115年——1153年)。骁勇进取的女真人,以这块土地为依托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推进了中华经济的交往,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开放好学的女真人,也在这片土地上广泛吸取汉文化,创造了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金源文化。3金源文化是以女真族传统文化为底蕴,广泛吸纳和融汇中原文化及其它民族、部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与自然界争生存和民族自立的过程中而形成的独具时代和地域特点的新北方文化。从地域上说,它是以金上京所在地阿什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其影响涉及东北和中原,主要影响在黑龙江省南部和吉林北部。金源文化构成黑龙江四大古代文化(其它三个为:鲜卑文化、渤海文化、满族文化)主源流之一。金源文化的特质表现在:古朴、粗犷、尚勇、豁达,以小搏大,善学人长,巧用机遇,富于创造,进取意识,兼容并蓄,雅俗相扶。从创立到现在的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并与其它文化融合,交流中保持地方文化根本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走向兼容并蓄,其爱家爱乡与民族认同,崇尚传统与吸收创新,开拓拼搏与冒险犯难等性格的统一,无不体现金源文化的守诚与开放的兼容性的品质。金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东文化主流文化,是由不同历史时期汉文化与东北特域文化、外来文化多次交融,层层积淀而发展起来的。金源文化遗产从语言、服饰、饮食、建筑到民间习俗、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与金源女真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无不展现出浓厚的金源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珍珠球、莫勒真大会、满族传统婚俗、金源青铜镜透光工艺、木雕重彩、满族民间音乐、金源宾派大鼓、满族全猪宴烹饪技艺等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4产保护项目以及一大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金源文化生态蕴育生产出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金源文化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阿城的金源文化习俗和文化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地扎根于金源地区、甘肃、河南等部分地区、台湾地区和世界各地女真后裔的生活方式之中。台湾同胞的粘氏家族(金开国功勋宗翰后裔)和海外侨胞的女真人后裔以不同方式传承金源文化,保留着女真的方言和生活习俗。台湾的女真后裔粘氏家族每二年一次的大陆祭祖仪式从2000年的首届中国金源文化节已成固定的文化交流活动,使两岸人民友好往来更加密切,尤其是以传承金源文化为意愿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建设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切实推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金源文化的生态保护,对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更具有长远的文化建设意义。(附录一《阿城行政区地域图》、《哈尔滨市地图》)。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建设目标5(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二)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三)保护原则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之一。保护区建设坚持以下保护原则:1、坚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原则。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群众有保护、传承文化的权力。保护区的建设,要密切关注群众的生活需求,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人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坚持保护优先,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持续发展,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文化生态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保护优质的文化基因,为文化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生态系统是开放和吸收的,地方文化要与各民族、各地方和外来文化开展交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6格和时代精神兼容的地方文化。政府进行的开发项目服从于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3、坚持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整体性保护原则。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保护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采取项目与传承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与全面、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整体性保护策略,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文化生态系统是文化与价值观念、经济形式、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整体性的特点。要将文化遗产置于生态系统中来保护,调节、处理好文化遗产与环境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加强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采取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财政投入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等多种保护方式。5、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原则。群众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绵绵瓜瓞、生生不息,7历代民众发挥着延续和再生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依靠群众的自发力量,提高群众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6、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保护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开展区域合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文化遗产保护要纳入相关属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之中,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四)建设目标保护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保护区的建设和试点的试验,到2012年,初步建立—套切实可行的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批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设施,改善文化遗产的保护环境,濒危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及一批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文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到2020年,实现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相当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标准,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在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神和智慧融入现代生活。二、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和对象(一)保护内容8对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保持较为完整的传统街道、社区或满族乡、村落进行整体保护。不得改变重点区域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将单一项目、单一形态的保护模式,转变为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性保护。(二)保护范围哈尔滨市阿城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附二《哈尔滨市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和《阿城区文物保护示意图》)。(三)保护对象坚持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切实做好传承人、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和传承人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2010年内基本完成普查工作。有效保护好目前已普查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附录三《阿城区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附录四《阿城区文化生态保护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主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今后陆续普查认定的项目。9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目前仅存活于个别地区或个别家庭、个人,为不可再生的、或面临人亡艺绝濒危状态的项目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对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能集中反映原生态的民间文化特色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目前已采取措施抢救、状态较为稳定的项目,进行扶持性保护。对已经消亡的文化遗产项目,深入调查发掘,进行抢救性的记录、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传承人的相关条例,按照省级、市级传承人标准;认定、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制定传承制度、机制;开展师徒传承、团体传承等多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培养出一批传承人;建立传承人经济资助制度;建立项目活动赞助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维护传承人的权益。2、整体保护文化遗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保护,要特别注重遗产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生活,进行活态性的传承保护;做到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如民间信仰、饮食、人生礼俗、祭典仪式、庙会等)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古民居、文物等相结合保护,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民间知识、医药卫生、百年老字号等)、传统手工艺技能(如美术、绘画、雕塑等)在生活中得到保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表演艺术(如民间传统音10乐、民间曲艺、戏曲、舞蹈、杂技、武术、游戏等)与民俗等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3、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在保护区内试行灵活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培育一个有利于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鼓励社会传习、宣传、研究金源文化,积极参与金源文化保护,促进保护区建设,营造一个尊重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保护传承人,培养传承人,给传承人以一定的经济资助和相应的荣誉;设立专项资金,修复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支持赞助重大的传统民俗活动、对外交流活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交流提供一定的经济条件。提倡青少年学习传统非遗知识,开展民歌童谣等的吟诵、演讲比赛等,形成有利于金源文化保护的语言环境。复苏民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使文化遗产在民俗环境中得到原生态的真实保护。设立金源文化学科,乡土文化课程进大、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