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类型的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不同幼儿园课程类型之比较第一部分蒙氏课程一、蒙氏课程的兴起与发展蒙台梭利(1870-1952)是二十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关注智障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并获得巨大的成功。此后,她进一步完善该教育方案并运用于正常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方法。自此,蒙台梭利教育法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早期教育模式之一。二、蒙氏课程的理念与理论基础(一)儿童观蒙台梭利把儿童视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加强儿童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是在为创造新的世纪而努力,这无疑表现了她对儿童的极大尊重。“儿童不仅是作为一种实物存在着,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着。它能给人类的改善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着人类进步的进程,它甚至还能引导人类迈入一种更高的文明形式”。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基本观点,决定了她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给予儿童自由观察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一切教育服务都以儿童的自由为宗旨。首先,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进行选择其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她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待儿童,儿童的自由选择如同生物本能一样,会主动或自主地倾向于自己所需要的目标,这种本能只能在儿童的自由选择中才会表现出来,因而蒙台梭利课程通过儿童自由选择发现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学习需要。其次,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生长的环境对其感官的重要影响作用,这与儿童成长的“敏感期”有密切的联系。敏感期意味儿童具有积极的接受、交流和创造的功能,幼儿园应为满足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敏感期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要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感官刺激,从而促进其智力发展。这也是蒙台梭利课程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具有独特性的理论依据。(二)教师观蒙台梭利在重视儿童成长的同时,对成人或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进行了重新定位。她说:“人错误地以为是通过他们的照料和帮助,儿童才得以奇妙地被激发,他们把这种帮助视为是一种职责,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儿童的塑造者和精神生活的建立者”。蒙台梭利清晰地认识到儿童的自主体发展能力后,认为成长对儿童的教育并非如他们认为的那么具有影响力。因而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职责确定为对儿童进行仔细的观察为其服务,并能在儿童需要他们帮助时提供引导。首先,幼儿园教师要本着给予儿童自由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这要求教师不应该过多地要求、命令和干涉儿童的行为,而是为儿童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和环境服务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需要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而教师就是要仔细观察儿童的行为,并做好观察记录。蒙台梭利主张幼儿教师只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是一个有耐心、善于观察的人,才会真正发现儿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其次,在蒙台梭利课程中强调“教师必须得到引导”,蒙台梭利把对教师的引导视为对儿童引导的前提,“只有先清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引导必须以能客观认识自己的缺陷为前提,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儿童的行为。(三)目的观蒙台梭利课程作为蒙台梭利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倍受关注,蒙台梭利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自由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在指引着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使儿童身心获得和谐发展。首先,蒙台梭利课程强调游戏对儿童学习经验的组织。蒙台梭利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强调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课程组织者,而突出了游戏在课程实施中对儿童学习经验的迁引和建构。蒙台梭利本人对游戏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在蒙台梭利著作中反映的是她对漫无目的的闲暇游戏的反对,而是宣扬以现实为基础的有意义的游戏并提出游戏是儿童身心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她认为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在游戏中获得的。蒙台梭利主张儿童自由选择的游戏。只有儿童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才更符合儿童内心发展的需要。其次,蒙台梭利课程主张区域教学,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利用集体教学时间,可以分别进行不同区域教学,而大部分情况下需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教学。同时,我们要明确的是在蒙台梭利教学环节中,除了主题活动,自由选择工作也是重要的教学部分,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里没有特别关注的,是蒙台梭利课程的特色之一。在自由选择工作过程中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意愿自由自主地选择某个区域的某个教具进行工作,而教师是做为观察者并进行个别指导。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蒙台梭利课程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个别指导做保障。再次,蒙台梭利课程要求有准备的环境。我们谈课程实施的要素通常会涉及教师、学生、教材等等,而蒙台梭利课程体系中特别强调了“环境”要素。她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开发儿童的潜能,使其获得自由的发展。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要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在蒙台梭利看来,人做为一种理性的动物,首先是具有自然本性的自然体.对待儿童的成长首先要将其看作植物动物的生长,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满足其身体发育,儿童的精神生命更需要与大地万物的融合满足其心灵慰藉。因此,要创设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和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在蒙台梭利课程中为儿童准备的环境应该是物质环境及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的。最后,蒙台梭利课程主张“无奖惩”的课程评价态度。蒙台梭利曾猛烈地抨击旧教育中用奖励和惩罚来诱惑和强制儿童服从的做法,提出了“无奖惩”的教育,主张儿童自律。当然自律是有条件的,它需要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的“无奖惩”评价更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这样更能反映儿童发展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展示着最自然和最全面的特征,同时,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可以了解儿童的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为教师进一步的课程安排提供依据。三、蒙氏课程的内容蒙台梭利根据她对幼儿教育儿童观和教师观的重新定位,设计了一系列以满足儿童心理需要的课程内容。由于蒙台梭利课程体系涉及幼儿阶段的不同年龄、不同方面的学习内容,并配套有数量较多的教具及教材,这使得我国幼儿园在引进蒙台梭利课程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引进课程,或把其已有的课程按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法进行适当修改。虽然蒙台梭利课程内容在不同幼儿园的分类形式不同,但基本的几个课程内容是相同的,都包括社会课程、运动课程、感官课程、艺术课程和语言课程。(一)社会性课程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以“爱的智慧”为题,简要地论述了儿童对成人的道德行为的模仿,及儿童如何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他爱成年人,并感到需要有个成年人在他的身边,而且很高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成人为了他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要求儿童做出牺牲时”,“儿童必然会发脾气和反抗”。蒙台梭利从个体本能冲动的角度来解释儿童的社会化行为,因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和规约能力的培养。她主张儿童的自由是一种有秩序和受纪律约束的自由,“自由并不意味着应该支持儿童毫无目的的、放任的、无规则的活动。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使人得到了自由,只有做正确的事才会得到自由”。蒙台梭利的社会课程内容以“社会内聚力”为核心,强调“儿童团结的情感和精神”,儿童的社会凝聚力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培养,而是通过儿童在自由和秩序的环境中自发产生。我国幼儿教育对蒙台梭利课程的社会课程内容引进较少,却把我国传统的道德美德以蒙台梭利感觉训练——即通过幼儿亲身体验,形成行为感受刺激而培养幼儿合作、谦让、友善、互助等良好品行,可以说这是对蒙台梭利课程的创新。(二)运动课程蒙台梭利特别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她主张自由的体育活动、节奏练习和肌肉控制力练习,其课程实施的重点放在为训练身体各部分功能而专门设计的正规练习上”。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对“运动”做了如下的解释:“它是创造性的能量在功能上的体现,并使人达到人种的完美”。“通过运动我们接触了客观现实,并借助于这些接触,我们进而获得抽象概念”。蒙台梭利的运动课程主要通过儿童日常生活中基本活动的训练,来帮助进行肌肉控制练习,使枯燥的训练成为常规活动,从而促进儿童通过运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三)感官课程“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她的教学法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提起蒙台梭利,马上会令人想起感觉教育,有人甚至把蒙台梭利教育等同于感觉教育”。《蒙台梭利方法》一书中约占四分之一的篇幅被用来说明感官课程的内容,可见感官教育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敏感期受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感官经验,是形成对事物认知的重要方式,并据此设计了大量帮助幼儿进行感官训练的教具。“她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是靠教师的能力,而是靠教体系来完成的。儿童在敏感期内迅速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因素,教具帮助儿童对这些印象进行分类和组织”。通过这些感官课程的训练,儿童可以通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器官辨别、认识物体的不同性质,包括形状、重量、气味、颜色、温度等。(四)艺术课程蒙台梭利课程中主张要培养儿童的艺术创新能力,儿童对色彩、声音、节奏、线条等感官刺激和记忆,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让儿童感到身心的愉悦,因而艺术创造可以使儿童的潜能以独特而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蒙台梭利认为:“心灵需要不断地用诸如冉冉升起的太阳,或艺术作品的令人欣喜的场景,或悦耳的嗓音和乐器的音响等自然美的情景来滋养”,“今天的艺术从本质上讲也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的”。艺术课程的内容以音乐和美术为主,对于音乐要掌握节奏、乐器演奏和识谱,对于美术要把握线条、绘画、手工、剪纸等。(五)语言课程蒙台梭利的语言课程内容包括书写和阅读两部分,书写时要注意结合肌肉训练和感官训练,如握笔、坐姿等,阅读要有适合的教材,配套带有字卡、玩具等。蒙台梭利的语言课程还包括语言障碍矫正,如发音、口齿不清、结巴等问题。四、课程组织方式蒙台梭利教学的组织方式是以混龄教育为主,即把不同龄阶段的幼儿组织在一起,没有班别、性别限制,共同学习、游戏、活动,这种“重直式”的混龄教学组织形式是蒙台梭儿童教育的重要特点。蒙台梭利认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残酷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对儿童也是如此。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的滋养”。她认为把3-6岁的儿童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儿童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和交流,“理解大龄儿童所做的事情使小龄儿童充满了热情。大龄儿童很高兴能够传授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这样不仅不会产生自卑心理,而且每个人通过精神能力的相互交换都能获得健康的正常发展。”蒙台梭利通过混龄教学组织方式龄使儿童能够自由观察到所有儿童的行为,能够促进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五、蒙氏课程的缺陷(一)感官训练过于机械蒙台梭利强调孤立的感官训练。她设计的每一种感官教具均是针对某一个特定感官的。她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是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脱离实际的做法,因为世界上仅具一种特征的事物几乎是不存在的。人在认知事物时,也总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部分来反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立的感官训练也许适合那些有智力障碍的儿童,却不适合广大发展正常的儿童。(二)忽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蒙氏课程存在着过于结构化和仪式化的倾向,而结构化可以被定义为控制或限制儿童的选择。蒙台梭利虽然强调给儿童以自由,但自由是有限的。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且供儿童选择的机会是有限的。在操作教具的规则上也没有自由,因为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固定的,儿童不能改变。她要求的只是让儿童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式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这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其次,在蒙氏课程中,教具的功能和用途是明确的,儿童只能通过这些教具来发展特定的感知觉能力。如果儿童基于自己的内心需求,改变其用途用来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按照蒙氏课程的观点,此时教师要进行干预,使儿童回到原来设定的用途上来。例如,木板是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